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系统应用相关分析的方法选择了立地条件、土体结构、耕层理化性状、耕层有效养分、农田基础建设、土壤污染状况六大类19个基本要素;应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构成所选要素的层次结构;模糊评价法建立单因素评价模型;层次分析法计算单因素的权重,综合肥力指数法评定耕地等级、障碍因素综合评判法进行中低产田类型的划分,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耕地分等定级数学模型及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耕地地力等级的划分为有效地保护耕地、耕地合理开发与利用、耕地的流转补偿,以及占用耕地、毁坏耕地的补偿与处罚等提供依据.根据江苏省区域差异性及相关区划,确定其耕作制度及基准作物.运用了土壤组合的概念进行分等单元的划分,以试图在耕地地力等别与自然土体之间建立联系.遵循稳定性、差异性、生产性及主导性等原则,选取了有效土层厚度、表层质地、有机质含量、剖面构型、距障碍层深度、PH、盐渍化程度以及粉粘比等分等因素,运用了Delphi法和HAP法等来确定权重.在查取基准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指数以及气候生产潜力指数的基础上,通过运算,得出江苏省耕地的地力分等结果.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西部耕地资源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研究西部耕地质量及其空间分布,对提升西部乃至我国耕地质量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运用产量水平引导法划分耕地地力等级和质量类型,编绘西部耕地地力等级分布图并讨论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地力等级为1,2等的耕地仅占西部的1.12%,3,4等地占西部耕地的8.92%,5,6等地占西部的17.36%,7,8等地占西部的29.78%,9,10等地占西部的42.81%.研究结论:西部省区的耕地地力等级齐全,形成“三分好地、七分差地”的地力结构格局;西部省区的耕地地力等级呈现大交错分布,形成质优耕地集中西南地区、西南地区集中四川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4.
耕地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征地过程中对生态价值补偿的缺失,低估了耕地价值,是导致耕地快速非农化的原因之一.以机会成本作为度量耕地生态补偿标准的依据,考虑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耕地质量差异,将水库淹没耕地划分为建设占用耕地、耕地和退耕还林地3种类型,界定建设占用耕地的机会成本为建设用地价格,耕地的为种植粮食的最高收益,退耕还林地的为我国退耕还林的补助额度.利用贵州省1995年至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社会经济截面数据,通过非农化率预测,分别得到3种地类的面积.研究结果表明,六枝县水库淹没耕地的机会成本为339 579元/hm2,水城县为352 127元/hm2,织金为171 274元/hm2,纳雍为310 676元/hm2,除织金县外,其他县份均略高于现行标准,以机会成本作为水库淹没耕地生态补偿标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以福建省福清市耕地分等为例,就GIS技术在耕地分等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着重论述了GIS环境下指标区的划分、基础图形库和属性数据库的建立、分等单元的划分、单元因素分值的计算、单元面积的确定、各单元各指定作物耕地利用系数和经济系数的确定、成果图的生成等主要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以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为研究区,以地类图斑为研究尺度,从立地条件等方面入手构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障碍度模型和局部自相关方法,揭示研究区耕地质量现状和空间分布特征,识别鹤峰县耕地质量提升主导限制因素,划分限制因素类型区,最后综合之前分析成果进行耕地质量提升分区,探讨不同分区下耕地质量的提升措施.结果表明:1) 鹤峰县整体耕地以中等级耕地为主,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呈现北部、西南部高和西北、东南低的格局;2) 存在主导限制因素为灌溉能力、有效磷2类的共7种“主导限制因素-次要限制因素”类型分区;3) 将现有耕地分为耕地核心保护区、适度改良区和重点整治区3个一级类和8个二级类,针对各分区特点重点实施蓄水保土和养分提升等措施.研究成果可为鹤峰县乃至鄂西南山区耕地质量提升和耕地保护整治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7.
耕地撂荒及其定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二十多年来,耕地的弃耕撂荒现象在我国已多次出现,国内一些学者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耕地撂荒的现状、原因及解决途径等进行了一些具体的研究工作,但耕地撂荒的理论研究还很少见。本文对耕地撂荒的概念、类型和耕地撂荒的定量描述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撂荒是指耕地处于一种未知性的荒芜或未充分利用时的状态。(2)可从不同角度出发对耕地撂荒进行不同的类型划分。(3)耕地撂荒的定量描述的研究,为农地撂荒对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福建省芗城区耕地分等为例,就GIS技术在耕地分等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着重论述了GIS环境下指标区的划分,基础图形库和属性数据库的建立,分等单元的划分和单元因素分值的计算,单元面积的确定,各单元各指定作物耕地利用系数和经济系数的确定,以及对成果图的生成等主要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基于区域内耕地现状问题的具体分析,从耕地规模、地块形状和空间聚集3个方面,选取平均斑块面积、斑块密度、边界密度、面积加权形状指数、面积加权分维数和聚集度6个景观指数构建指标体系.综合运用ArcGIS和Fragstats等软件,对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文山州)耕地细碎化程度进行测算分级,并开展了市域尺度耕地细碎化评价及土地整治分区探讨.研究表明:文山州耕地规模总体测算值中等偏上,地块形状测算结果总体偏高,空间聚集总体情况属于中等水平,空间上区域差异明显.在以乡镇为评价单元的基础上,综合评价文山州耕地细碎化情况,耕地细碎化评价结果最大值为0.790 6,最小值为0.346 8,均值为0.641 6,全州耕地细碎化地域分异相对零散.基于耕地细碎化评价的结果,以及不同指标属性的特征组合,提出了全州可划分为集约利用区、归并提升区和综合整治区3种类型整治分区,基于主要问题提出不同土地整治分区的综合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耕地质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资源.耕地质量涉及到土壤、动植物生产力、大气、水的质量和人类的健康,关系到粮食安全,耕地质量评价工作是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国内近年来的研究,总结了主要的评价类型、耕地质量指标、耕地质量的量化方法及耕地质量保护研究.提出目前耕地质量在评价因素、评价方法、评价体系及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并对未来国内耕地质量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我国耕地中存在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我国耕地数量与质量的情况,对我国耕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耕地数量方面,分析了我国耕地资源流失的主要途径和态势,在此基础上对影响耕地资源流失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剖析,进而又提出一些解决耕地减少的措施;耕地质量方面,指出其存在总体耕地质量差、污染严重等问题,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京津冀地区耕地面积统计资料为基础,采用耕地资源变化率计算方法和灰色预测法,分析和预测了该地区耕地的变化及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985-2007年京津冀地区耕地总面积呈波动下降趋势,总共减少924.3 k hm2,多年平均变化率为-0.59%.耕地的三种类型之中,旱地和水田面积几乎年年减少,多年平均变化率分别为-3.57%和-0.73%,而水浇地的面积在大部分年份都有所增加,多年平均变化率为0.85%.2020年,京津冀地区的耕地总量将从2007年的6 531.61 k hm2减小至6 164.4 k hm2,耕地总面积平均每年减少0.44%,即28.7 k hm2.旱地和水田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减少率,平均每年分别减少2.57%和0.84%.而水浇地的预测结果为2007年至2020年间每年稍增0.17%.在未来的十几年中,尽管耕地减少的速率减缓,但是京津冀地区耕地保护的压力依然很大.  相似文献   

13.
杨晶 《科技咨询导报》2014,(15):225-226
以湖北省罗田县为例,从质量。数量和生态三个方面应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罗田县耕地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用综合指数法对该县12个乡镇的耕地进行了评价并划分出安全、临界安全和不安全三个等级归属。研究结果表明:风山镇。大河岸镇、三里畈镇、白庙河乡、河铺镇、九资河镇处于安全或者临界安全状态,其他乡镇处于不安全状态。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罗田县耕地安全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耕地资源变化的地域差异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耕地资源的减少已成为湖北省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扩张,耕地资源减少的现状还将持续下去。根据1990年以来湖北省耕地总量变化率、人均耕地变化率等指标分析了耕地动态变化的区域差异,并据此将全省17个地域单元分为不同的类型,提出了不同类型区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探讨耕地质量定级方法,满足当前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整治成效分析等现实需求,本研究充分借鉴已有耕地质量定级相关成果,从基础地力和利用效率2个维度构建了耕地质量定级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用于县域范围内耕地质量定级的限制系数法.以河北省平山县为例,用该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并同因素法、修正法定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平山县东部平原耕地质量级别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中等级别耕地面积占比较大;2)该方法相比因素法凸显了利用效率对耕地质量的限制作用;3)该方法相比修正法更有利于提高定级工作的时效性和精确性.本研究能够为当前耕地质量定级方法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土地整治耕地质量评价方法改进研究——以禹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科学》2017,(11):1790-1796
为了解决现有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能准确评价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水平,建立了土地利用系数修正法计算土地整治后耕地的土地利用系数.首先建立项目区耕地土地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之后分别评价整治前后土地利用水平指数,将两者的比值作为修正系数,对原土地利用系数进行修正,并利用修正后的利用系数评定耕地质量等别.通过对禹州市土地整治项目区的质量评定和验证,得出:修正法与项目验收5年后产量法计算的利用系数一致性更高.说明利用系数修正法体现了土地整治工程对耕地质量等别的影响,比产量法更适合对土地整治等项目区耕地质量评定.  相似文献   

17.
基于问卷调查、半结构式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位于武陵山区永顺县的168户农户进行系统调查,将农户划分为纯农型、兼业型Ⅰ、兼业型Ⅱ、非农型4类,进而分析了民族贫困区农户生计多样化特征及对耕地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民族贫困区农户生计类型以兼业型Ⅱ居多,所占比例为46.72%;其次为非农型,为22.13%;纯农型为16.39%;兼业型Ⅰ最少,为14.75%.2)不同类型农户生计策略存在显著差异,纯农型农户生计活动单一,脆弱性和风险最大,引入并扩大非农活动是民族贫困区未来生计策略的发展趋势.3)不同生计策略选择对耕地利用的影响不同,主要影响耕地的是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及粮食生产力水平.4)民族贫困区耕地资源缺乏、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以及农户自身劳动素质共同制约农户生计和耕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加强农户劳动技术培训以提高农户生计多样化水平,加快土地综合整治以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是民族贫困区提升农村内部发展能力,实现农户生计和耕地利用可持续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能值分析的县域耕地利用效益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能值分析法,在对耕地利用效益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构建评价能值指标体系,以湖北省资源型城市潜江、轻工业型城市仙桃、生态旅游型城市鹤峰3种不同类型的县市为研究对象,测算2010年的各县市的耕地利用效益能值效率.研究结果表明:①2010年潜江市耕地利用产生的社会效益最好,粮食安全保障度能值达到1.944E+17sej/hm2,粮食安全度最高,农村人均能值量为1.45E+16sej/hm2,农民生活最好,仙桃次之;②2010年仙桃市耕地利用产生了最好的经济效益,耕地集约度达到1.38E+16sej/hm2,土地集约利用度最高,潜江次之;③2010年鹤峰耕地利用生态效益最高,耕地利用的挖掘潜力最大.研究结果对不同类型城市如何挖掘耕地系统的持续生产能力、缓解粮食安全压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山东省寿光市为例,进行了滨海蔬菜主产区耕地质量的综合评价研究.选取影响寿光市耕地质量的各个因子,以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权重,在GIS支持下,以50 m×50 m栅格为评价单元,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寿光市的耕地进行了耕地质量综合评价,模糊评判法确定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结果表明,寿光市耕地质量情况总体良好,一、二等地占总面...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渝北区耕地整理潜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划分潜力评价单元、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值标准化处理,加权求和得到渝北区耕地整理潜力综合指数Fi及潜力分区,提出耕地整理的促进措施,以期有助于实现渝北区耕地保护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