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蒸发法和蒸发-结晶法对十二烷基糖苷进行了脱醇研究,确定了适宜的脱醇条件.所得十二烷基糖苷中残余十二醇含量小于1%。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了固体酸TiO2/SO^2- 4 催化剂,用TLC法研究了该催化剂在D-葡萄糖与甲醇,乙醇,正丁醇,正戊醇和正十二醇的苷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在反应中得到较短碳链的D-葡萄糖苷,如甲苷,乙苷,正丁苷和正戊苷,而不能得到长链的正十二烷基D-葡萄糖苷,适合于生成正丁苷的催化剂制备的较佳条件为H2SO4浸泡浓度c=0.1mol/L,焙烧湿度=350-500度,焙烧时间t=3h,催化剂用量为D-葡萄糖用量6%。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了固体酸TiO2 /SO2 -4 催化剂。用TLC法研究了该催化剂在D -葡萄糖与甲醇、乙醇、正丁醇、正戊醇和正十二醇的苷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在反应中得到较短碳链的D -葡萄糖苷 ,如甲苷、乙苷、正丁苷和正戊苷 ,而不能得到长链的正十二烷基D -葡萄糖苷。适合于生成正丁苷的催化剂制备的较佳条件为H2 SO4浸泡浓度c =0 1mol/L ,焙烧温度θ =35 0~ 5 0 0℃ ,焙烧时间t =3h。催化剂用量约为D -葡萄糖用量的 6 %。  相似文献   

4.
采用蒸发法和蒸发-结晶法对十二烷基糖苷进行了脱醇研究,确定了适宜的脱醇条件.所得十二烷基糖苷中残余十二醇含量小于1%.  相似文献   

5.
赵东申 《天津科技》2009,36(6):12-13
N-十二烷基谷氨酸是一种新型的两性氧基酸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好的性能。就其合成方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伯胺烷基醛缩合加氢法和保护羧基氨基选择性合成单N-烷基谷氨酸法。  相似文献   

6.
烷基多苷合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转苷法合成了烷基多苷,并对其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烷基多苷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所合成的产品的质量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新型芳基烷磺酸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表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苯基十四烷基磺酸钠(Sodium phenyltetracane sulfonate,SPTS)、苯基双十四烷基二磺酸钠(Sodium phenylditetracane disulfonate,SDDS)和十二烷苯基十四烷基磺酸钠(sodi-um dodecylphenyltetracane sulfonate,SDPS)3种芳基烷磺酸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表化性能。以α-十四烯烃磺酸(α-tetracenesulfonic acid,C14-AOS acid)和苯为原料,在150℃反应6h制得苯基十四烷基磺酸,经中和、纯化和干燥得苯基十四烷基磺酸钠;利用苯基十四烷基磺酸在150℃左右继续与α-十四烯烃磺酸常压反应6h制得苯基双十四烷基二磺酸,经中和、纯化和干燥得苯基双十四烷基二磺酸钠;以十二烷基苯和α-十四烯烃磺酸为原料,在180℃反应6h制得十二烷苯基十四烷基磺酸,经中和、纯化和干燥得十二烷苯基十四烷基磺酸钠.对产品的表面性能、泡沫、乳化及硬水稳定性测定表明,3种芳基烷磺酸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尤其是苯基双十四烷基二磺酸钠。  相似文献   

8.
利用极性有机大分子十二烷基胺插层高岭石,合成十二烷基胺/高岭石插层复合物.并运用XRD、FT-IR、TG、DSC等技术表征反应过程和产物特征.经十二烷基胺插层后,高岭石的doo1值由0.717 nm增加为2.280 nm,层间距增加1.563 nm,插层率为70%;十二烷基胺以NH基团与高岭石四面体Si-O基形成氢键;高岭石/十二烷基胺插层复合物在215℃以下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9.
顾晓丹  张墩明 《科技信息》2011,(5):I0030-I0032
以十二烷基硫醇为分子量调节剂,在丁醇中进行丙烯酸酯溶液聚合,制备了水性涂料用丙烯酸树脂,讨论了十二烷基硫醇的用量对产物分子量等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十二烷基硫醇用量的增加,得到的丙烯酸树脂分子量减小,玻璃化温度(Tg)影响不大。所得树脂用胺中和后得到自乳化乳液,发现十二烷基硫醇用量的增加,可使乳液粘度显著减小。所得乳液用氨基树脂加热固化,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动电位、红外光谱测试和X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等研究十二烷基磷酸酯钾在菱锌矿表面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十二烷基磷酸酯钾对菱锌矿具有较强的捕收能力,尤其是弱碱性条件下,浮选回收率可达90%;与十二烷基磷酸酯钾作用后菱锌矿表面动电位显著负移,因此,可推断十二烷基磷酸酯钾能够在菱锌矿表面吸附;与十二烷基磷酸酯钾作用后菱锌矿表面出现药剂特征峰,且峰的位置偏移;十二烷基磷酸酯钾与菱锌矿作用后,矿物表面有新的Zn—O键形成,证明十二烷基磷酸酯钾与菱锌矿表面存在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1.
High hydrogen absorption and desorption rates are two significant index parameters for the applications of hydrogen storage tanks.The analysis of the hydrogen absorption and desorption behavior using the isothermal kinetic models is an efficient way to investigate the kinetic mechanism.Multitudinous kinetic model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describe the kinetic process.However,these kinetic models were de-duced based on some assumptions and only appropriate for specific kinetic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rate-controlling steps(RCSs),which sometimes lead to confusion during application.The kinetic analysis procedures using these kinetic models,as well as the key kinetic parameters,are unclear for many researchers who are unfamiliar with this field.These problems will prevent the kinetic models and their analysis methods from revealing the kinetic mechanism of hydrogen storage alloys.Thus,this review mainly focuses on the summarization of kinetic models based on different kinetic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RCSs for the chemisorption,surface penetration,diffusion of hydrogen,nucleation and growth,and chemical reaction processes.The analysis procedures of kinetic experimental data are expounded,as well as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hydrogen pressure,and particle radius.The applications of the kinetic models for different hydrogen storage alloys are also introduced.  相似文献   

12.
以纯烷烃为基质的石油发酵体系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油发酵体系动力学的研究是石油发酵过程工业化及工艺条件优化之基础。本文首先系统地介绍了以纯烷烃为基质的石油发酵体系中菌体生长的动力学模型,然后对该体系的动力学作了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石油发酵体系动力学研究的一些初步想法。  相似文献   

13.
小粒度维生素C冷却结晶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晶是维生素C生产的关键工序.对相关的结晶动力学模型进行筛选,采用间歇动态法中的矩量变换法建立了小粒度维生素C冷却结晶过程动力学方程,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动力学实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后得到了动力学参数,通过实验,验证了动力学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在小粒度维生素C冷却结晶过程中,晶体的聚结和破碎影响可忽略,搅拌速率对核过程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利用筛选所得解脂复膜孢子酵母(Sacharomycopsislipolytica)1460菌,在反应器中对正十六烷发酵生产柠檬酸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在Kono和Moresi提出的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本实验发酵过程的特点,得出本实验条件下柠檬酸发酵过程的细胞生长及产酸动力学模型,并通过经验回归与表观气速(WS)关联,确定了模型参数。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5.
对免疫系统T细胞受体结合外源多肽段后诱导的一系列受体磷酸化反应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模拟。T细胞受体对于不同外源分子产生敏感而特异的反应, 可以由动力学校验模型进行解释。拓展了早期的动力学校验模型, 放宽和改进了原有模型对去磷酸化速率和以固定顺序进行受体磷酸化这两方面的假设, 得到了更一般的反应网络模型, 从数学模拟角度很好的满足和解释了生理上T细胞所表现出的对外源分子识别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激活时间短等重要性质。  相似文献   

16.
濮志峰 《镇江高专学报》2004,17(1):42-43,60
用统一的数学表达形式表示不同模型的动能定理,突出了动能定理的本质,提出按模型分层次理解和应用动能定理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运用集总反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讨论了以简化的集总图为基础的几个动力学模型,用实例说明如何获得集总化合物的反应速率系数矩阵;提出了适合废水处理实际应用的普遍的动力学集总方法,用实例讨论了湿式氧化研究中典型的集总动力学模型和它们在废水湿式氧化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实际模型的修正问题.  相似文献   

18.
渣油加氢处理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渣油加氢过程中不同功能催化剂级配装填的特点,运用中试装置对不同功能催化剂的渣油加氢处理动力学进行了分段和联合(3段合成1段)建立模型的研究。通过合理方法求解了动力学参数,并采用实测数据分别对分段和联合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两种模型都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和外推性,而分段建立动力学模型可为每段反应器操作条件及催化剂的级配装填优化提供更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颗粒改性活性氧化铝吸附除氟动力学和热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硫酸铁改性活性氧化铝颗粒(FMAA)吸附除氟的静态实验研究,得到其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描述,并进一步探讨了吸附机理和速率控制步骤。用拟一阶动力学模型、拟二阶动力学模型、Elovich模型、Boyd模型对吸附动力学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发现所有动力学数据均符合拟二阶动力学模型,且Boyd模型拟合结果支持颗粒内扩散为动力学控制步骤的结论。采用Langmuir、Freundlich和Sips吸附等温线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结果显示吸附平衡数据与Sips模型相关性好,且Sips常数γ=0.712,说明FMAA上的氟离子是不均一的单层吸附。由范特霍夫方程求得吸附焓变ΔH0=30.39 kJ/mol,且动力学实验数据与Elovich方程相关性好,说明FMAA对氟离子的吸附主要为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酵母以蔗糖为废物发酵生产麦角固醇的动力学模型:菌体生长模型.拟合值和实验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13.5%;底物庶糖消耗动力学模型.拟合值和实验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9.88%;麦角固醇合成动力学模型:拟合值和实验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