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借助与身份建构相关的话语实践类型,以苹果和华为手机产品说明文本为案例,对企业技术文档中身份建构的研究发现,两家企业在语体选择、语篇特征、断言类和宣告类言语、客户指称上具有一致性,均建构出了销售者和行业领军者的共性身份;在指令类言语和话语内容上存在差异,华为公司通过指令类言语凸显产品专家和操作指导者的特色身份,苹果公司则借助话语内容建构出环保主义者的个性身份。两者不同的身份建构都是为企业塑造形象、提升竞争力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2.
女性身份的广告话语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语是一种符号形式,是各种符号构成的有意义的、情景化的、建构性的社会活动.身份是一种符号潜势,其本质是施为性.女性身份在广告话语中的建构过程,体现了当代社会以男性思维为主导的意识形态掌握对话语符号资源的控制权,这种权力的不平等造就了广告中被典型化、物质化和商业化了的女性身份.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处在与观众、读者有着高度的、及时的、双向的互动语境中,其话语呈现方式表现出区别于传统媒体的特点。本文以新浪微博新媒体平台为例,对2022年2月4日至20日期间北京冬奥会赛事的报道进行分析,归纳出新媒体话语建构的语用身份类型,包括信息传递者、故事讲述者、观点评论者、舆论引导者和精神凝聚者。结合语用身份的建构方式,对北京冬奥会新闻语篇建构国家形象所采取的话语策略、语言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进行分析,为身份研究提供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个案研究的方法,以桐乡茅盾中学学校简介为研究文本,对其自我推销性进行探析。费尔克拉夫(Fairclough)以及福柯(Foucauh)的话语理论将作为文本分析的分析框架在文中得到阐述。本文试图通过对该学校简介的话语分析,探讨该校如何通过话语、话语的混杂、话语秩序等来构建该校一流高中的“现实”及“身份认同”,从而市场化地推销自身,吸引潜在生源。此外,本文试图通过对该校简介文本市场化因素的剖析,以期揭开话语表面的神秘面纱,引导人们形成批判的语言阅读意识。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言学为话语理解与生成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认为心理模型的运用是人类进行语用推理的基本形式,在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和理解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基于心理模型的含意推理因果化模型”的理论框架内,通过分析语言运用中的隐喻话语意义建构和理解的机理,借此进一步证明该框架作为研究话语含意的生成与理解的理论工具的普遍性、可及性和解释力,并认为话语含意的生成与理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之间的常规关系(相邻/相似关系)的认知加工、心理建模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微博话语对新浪微博相关用户进行的身份分析显示,Bucholtz和Hall的身份分析体系适用于微博话语身份的分析,即微博话语身份同样满足浮现原则、定位原则、指示性原则、关系性原则及部分原则。新兴的微博话语身份建构研究因其顺应了微观层面的交际者身份建构研究这一趋势以及注重实证分析,展现了不容忽视的学术研究价值与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7.
泛化表达是一种高频使用的多词序列。本文从语用身份出发,以MICASE学术口语语料库中的泛化表达or something为例,分析了泛化表达在语篇特征、话语内容、言语行为方面的话语实践。在机构身份和关系身份相对稳定的学术口语中,泛化表达有助于交际者通过操控话轮转换、修正话语内容和调整言语行为的语力,建构适切的话语语用身份,满足当前语境下的交际需求。  相似文献   

8.
借助社会性别理论,结合文本叙述形态与叙述者的性别身份,主要对“霸王别姬“故事中虞姬的身份建构历程进行分析.通过对文本与历史--文化的互文指涉来分析虞姬身份建构及身份自我认同的根本原因,得出结论:虞姬的性别身份是特定文化制度下意识形态与话语实践之间共谋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认知语言学为话语理解与生成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认为心理模型的运用是人类进行语用推理的基本形式,在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和理解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自主-依存分析框架”内,通过分析语言运用中的隐喻话语生成的机理,借此进一步证明该框架作为研究话语生成的理论工具的普遍性、可及性和解释力,并认为话语生成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之间的常规关系(相邻/相似关系)的认知加工、心理建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概念整合网络模式是意义建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在线的、动态性的语言-认知心理活动。单一概念框架网络、一般概念框架网络、单向概念网络、双向概念网络,这四种概念整合网络子网络既存在共性,又各有特点,在理论上构成了一个“连续体”,对分析不同类型的幽默话语时具有了多样性的解释力。其不仅适用于话语交际的解释,而且有助于从语言-认知心理层面对幽默话语的解释进行过程分析。  相似文献   

11.
李俊丽  吴兴东 《科技信息》2012,(33):214-215,292
本文从社会文化的语言学视角出发,以奥巴马政治演说为语料,结合定性分析,采用BuchokzandHall的身份研究方法,探索奥巴马如何使用话语来构建特定身份,以达到人际交际目的。研究发现:奥巴马主要从范畴、人称代词和立场三个方面构建身份达到了群体认同和个体区分的目的,缓解了其诚信危机和身份危机,成功地建构了一个具有良好人格品质的黑人政治家。  相似文献   

12.
以汉人妇女由“外人”转换为“自己人” ,此一重大社会界限的身份转换关口为主题 ,以通过仪式为分析的理论架构进行探讨 ,试图说明汉人妇女如何转换其外人的身份 ,取得“自己人”的位置 ,建构其社会网络以及相关的权力与资源  相似文献   

13.
基于语用身份论与标记模式理论,对“人民日报”“南京发布”“头条新闻”和“老年之声AM1053”4类微博用户发布的新闻叙事中,老年指称语的变异现象及其身份建构情况的研究发现:就使用频率而言,有标记性指称语多于无标记性指称语;从具体分布来看,类指指称最多,其次是亲属指称、姓名指称等。除使用无标记性指称“姓名”建构老人的确定性个体身份之外,微博新闻还使用大量的有标记性指称语来建构老人的群体身份和关系身份;有标记性指称语和无标记性指称语之间的连续变异展现出老年人身份的动态建构,即个体身份内部的互动,个体身份向关系身份、个体身份向群体身份的转变等。  相似文献   

14.
“左联”时期,丁玲的创作几乎都带有一个“革命”叙事的框架,在她的“革命+恋爱”题材的小说、与恋爱无关的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和表现工农大众题材的小说中,丁玲依循革命叙事模式,在理性层面人为地建构起一个“革命”叙事的框架;在潜意识层面却不自觉地保留着固有的个性化立场,并在“革命”叙事的过程中不时插入自己的个性话语,从而导致了文本的叙事结构出现了难以弥合的裂缝。  相似文献   

15.
电影《色·戒》构成了2007年华人文化圈独特的艺术症候,其中蕴涵着许多含混、悖逆、反常、疑难的内容。它是李安在全球化时代利用景观社会生态展开的一场话语“突击”。一方面,他用“显在的”身体政治话语、后冷战话语、后殖民话语、欲望话语等表达了明晰的思想建构意向;另一方面,他又以“潜隐的”的“沉默”、“空白”与“沟壑”话语方式来规避和解构着某些不便言说的东西;其中彰显“人性”因素是他的话语“突击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学理论批评的话语是“道学”系统:而西方诗学话语则是“人学”系统,五四文学本体论的建构就是在反“道学”话语系统与引进“人学”话语系统中完成的.五四文学本体论中的各种重要观点,都直观地反映了中西文学批评话语的差异性.而五四文学本体论的西化倾向,既反映了西方文学与文学批评的“人学”话语的现代性优势,也反映出了五四反传统对文学本体论建构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民族不仅是一种地域的限定和文化特征的指称,更是一种话语建构的产物,存在于大众的想象与媒介的叙事之中。电视媒体与奥运体育的联姻,使奥运会超越了单纯的竞技比拼和体育精神的传播,成为强化民族身份话语的重要机制和力量。电视媒体对民族身份的建构是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塑造以及奥运会的仪式功能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形象”是一种想象性的建构物,是一整套内含话语机制的隐喻符号系统。这个形象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根据需要被创造出来的。这个他者形象的构建过程,实际上是在历史的延续与断裂的张力中不断转变的过程,构成了“时而乌托邦,时而黄祸地狱”的隐喻系统。本文就这一过程,对“中国形象”在文化形象变迁过程中如何进行“他者”身份的变化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认知语言学为话语理解与生成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认为心理模型的运用是人类进行语用推理的基本形式,在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和理解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自主-依存分析框架"内,以相邻/相似关系为中介分析语言运用中的移就话语现象,阐释移就话语生成的机制,并认为移就话语生成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常规关系(相邻/相似关系)的认知加工、心理建模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以徐盛桓的“自主-依存分析框架”为理论指导。分析了双关话语的生成机理.认为双关所要表达的目的话语为自主成分,双关话语为依存成分,是目的话语在说话人意向态度的制约下,通过目的话语和双关话语之间的相邻/相似关系,利用通感、通知推衍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