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英汉颜色词"yellow"和"黄色"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语言是构成文化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人们也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颜色词不可避免地成为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障碍.因此本文作者通过对比英汉语中具有相同物理属性和不同文化内涵的"yellow"和"黄色"以体现两种语言文化背景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的异同.由于受到民族的语言习惯,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传统习惯,民族心理,思维方式,以及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yellow"和"黄色"都反映了各自民族的文化特点.外语学习者应该深刻领会语言,了解其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以及两个民族在文化价值观念上的差异从而进一步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沃尔夫对语言和思维关系的阐述向来倍受争议。他认为语言决定思维;思维相对于语言而存在,各民族的语言不同,思维亦不同。大量的科学试验证明,语言对思维的支配能力是有限的;语言不同的人对某些概念的认识也有相同的时候。从汉语动词"要"和英语动词"will"的对比分析中,可以揭示语言共性的存在,证明沃尔夫假设在某些方面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四个世界"是王希杰先生"三一"理论的3组核心概念之一,即语言世界、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和心理世界,其内涵与外延都是明确的,而且有很强的能产性。四个世界相互之间既对立又联系,有机地结成一个整体。只有在这个整体中才能认识到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反映着文化.透过语言可以考察到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后会有期"和"一期一会"分别是中日两国人民面对离别时经常采用的不同成语,在它们背后反映了中日两国文化中儒学"有常"观和佛教"无常"观--这两种基本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关注不同语言文化中色彩名词的使用.具体地说,就是比较英语中的"bluc"、"yenow"和汉语中的"黄"、"蓝"使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力求在跨文化的层面上辨析两种颜色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使用,了解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谢继春 《科技信息》2006,(2):266-267
汉英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的词语都很丰富.由于使用汉语和英语的民族、国家各有其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得相同的颜色词蕴含着不同的象征意义.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它们本身的基本意义,更要留心它们含义深广的象征意义.文章着重从汉、英两种语言出发对"红""白""黑"三种颜色词进行分析,探讨其含义深广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中的"V+上"格式是个比较复杂的结构,争议较大.这种争议的产生有语言本身的原因,也有研究者主观认识不同的原因.本文在收集大量语料的基础上,整理出"V+上"演变的历史过程,从历时的角度出发,解释现代汉语中"V+上"格式复杂性的成因:共时平面上的词都实际存在着不同的历史层次.  相似文献   

8.
中国声乐艺术应逐步形成能充分体现中华民族音乐风格的有民族代表性的歌唱流派--"中国唱法"."中国唱法"应是融洋贯中的结果,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语言和民族气质的特点,根据各剧种、曲种、歌种的不同唱法、音乐风味的个性与共性之不同表现因素,与"美声唱法"中的科学发声方法和有关演唱技巧规范进行有机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对称与不对称现象是存在于语言世界的普遍规律,理应为语言学界所关注并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从理论上说"上"与"下"应为一一对应的关系,有"上"即有"下".但语言在受语言内部调节系统制约的同时,也受到语言外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上"的构词能力远大于"下"."上"和"下"构成的词和短语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其语义也在发生变化.这些都是导致对称破缺的因素.主要以"上"下"构成的各类词和词组为例,用归纳法描写、分析其对称与不对称性.旨在以显性对称与不对称的实例为依据,找出它们发展演变的规律,科学地预测其演变方向,研究开发潜性对称与不对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人类创造的,直到现在人们还在寻找和探索着各种语言的规律.日语读音中"連濁"现象的规律至今还没有被人们彻底认识.这是由于日语中的读音有许多是约定俗成的,既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又有许多不符合规律的现象.使用一些实例对日语读音中"連濁"的规律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1.
从关联理论谈"龙"的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语用翻译以及关联理论的观点出发,对一则绿茶广告中"龙"这个形象的翻译进行了分析探讨.在本则绿茶广告中,"龙"这种传说中的动物形象,在汉英两种语言的广告受众中是有不同涵义的.Dragon在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是邪恶和凶残的象征,而在中国,龙是吉祥和高贵的象征,从文化背景(语境)的角度讲,dragon和龙是不同的.基于广告劝诱的主要功能,要求在操英语广告受众中取得与在操汉语广告受众中同等或近似效果,龙译成dragon是不妥当的.最后,作者建议将"龙"译成"Long".  相似文献   

12.
在探究刘熙<释名>中学术观点的基础上,对刘熙的语言观予以了积极的评价.认为刘熙的"名之于实,各有义类"的学术观点与苟子的"约定俗成"论并无本质上的对立,只是对语词的不同发展阶段所作出的客观认识.  相似文献   

13.
成弈 《科技信息》2007,(27):353-354
结合语用学中Grice的合作原则,从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着手,分析口译中的会话含义。认为:在口译实践中译员应在综合考虑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的基础上,遵照合作原则解读交际者的"弦外之音"。  相似文献   

14.
以语料库为依托的"Drunk"和"Drunken"用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因特网的日益普及, 语言学家、字典编纂者、语言教师都无法忽视语料库的飞速发展. 这一新兴领域在过去几十年中曾一度处于语言教学与研究的边缘地带, 但目前的发展趋势表明, 语料库及以语料库为依托的语言研究正在成为语言教学与研究的重中之重.文章以对比"drunk"和"drunken"在语料库中的用法为例,论证语料库在常规语言教学与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等值翻译理论成为翻译界许多名家争论或探讨的亮点.例如,雅各布森的"差异中的等值"、奈达的"动态对等"等以不同的语言模式为基础,从语言、交际或翻译等不同角度对翻译等值作了详尽的论述.到了八十年代,纽马克的理论联系实际,对翻译中各个层次和各种类型的等值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研究.各理论家还不断发展、完善自己的理论,使"等值"这一标准更具可操作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理论的不断发展,我们对翻译等值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充分认识到"绝对的等值是不可能的."翻译等值具有相对性,本文拟从两个大的方面来论述翻译中的等值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语言风格的翻译是否成功是决定一部文学译著是否具有生命力的关键,对于风格翻译的二元争论有必要对文学翻译的译者"本色"和翻译活动的性质重新从哲学层次上获得新认识。译者只有从哲学思辨充分认识到"自我"风格发挥的有度性,通过风格调整的翻译策略,"动态忠信"于原作语言风格,而不是肆意"对抗"或"反叛"原作的语言风格,才能在两者之间达到语言风格的"和谐翻译"。  相似文献   

17.
《史记·陈涉世家》的一句"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中,关于"挺"字历来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两种,即分别将其解作"拔"和"脱出",前者主要出现在一些教材和部分词典之中,后者多出现在一些古书注解和今人的训诂著作中。我们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以分析,得出了"挺"释为"摇动"义或许更加切合语境的结论。同时结合这一例证,本文简要论述了关于训诂中"随文释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管做什么事情人们都希望有一个评判标准来衡量结果的优劣好坏。学习语言也是如此。那么,在英语学习中是否有一个"标准英语"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呢?本文就"标准英语"的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对英语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英语教育要赋予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学习和体验有目标、多方位地获取学习资源的方法,学习语言知识,研究语言问题,运用语言解决问题。从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出发,通过课例来展开讨论,探索研究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成为研究者。  相似文献   

20.
在英语中,"否定"现象并不鲜见,许多表示"否定"的词、词语或句型"否定"意义非常明显,一看便知;有些"否定"则不是能够一看便知、望文生义的,因为它们本身不具备"否定"的意思,只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有了"否定"的含义和效果.这种"语义"转移现象,使学习者感到困惑不已.本文旨在对英语"否定"形式进行分类辨析,以期读者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