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前在高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自然会想到儒家思想。孔子在他的代表作《论语》中有190次提到“仁”,是一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也是处理人际关系使之和谐,协调,达到社会和谐、个人幸福的最高道德理想和道德准则。“仁”的思想中包含的积极因素对当代大学生仁爱精神的培养和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价值。一、儒学思想“仁”的含义。在儒家哲学中,这种内在价值就是“仁”。“仁”是一种道德情感,也是一种道德理性。关于“仁”的学说,有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内容。它有丰富的价值内涵,仁是人的最高德性,是从天地“生生…  相似文献   

2.
儒、墨、道、法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四大支柱,但中国传统道德以儒家为主流,而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体系之核心就是仁爱。本文旨在探讨仁爱的基本含义及其历史沿革,并思考继承与弘扬仁爱精神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一 从字源看,“仁”字在中国历史上出现得较晚。据考证,“仁字是春秋时代的新名词,我们在春秋以前的真正古书里面找不出这个字,在金文甲骨文里也找不出这个字。”(郭沫若:《十批判书》)仁字最先出现在《诗经·国风》里,《郑风·叔于田》云:“洵美且仁。”《齐风·卢令》载:“其人美且仁。”但其含义均是赞美“武士的男性气概”。(黄俊杰、刘岱主编:《中国文化新论》)  相似文献   

3.
儒家伦理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居主体地位,其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和道德等各个领域,对于儒家伦理思想的功过是非,理论界进行了较多的探讨,这里就儒家在处理义利关系问题上提出的道义论进行一些粗略的探讨。众所周知,儒家伦理思想是以“仁爱”学说为核心的,“仁者爱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是仁的主要表现,这里的“仁”包含有这么两层意思:一方面是表达了一种政治要求,另一方面是关于伦理道德的准则,是人的品格修养、理想人格标准。儒家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先秦儒家的处世思想以“仁”为中心,同时注重“礼”、“德”、“道”,由此构成了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5.
黄善勇 《海峡科学》2009,(10):89-91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学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内涵极为丰富。“仁”的思想是孔子儒家学说最富有特色的重要精髓,在孔子思想学说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思想观念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儒家经典《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在《论语》中,“仁”字出现多达109次。历代研究者都很重视对“仁”的基本涵义的探求。但孔子始终未详细阐明“仁”的基本涵义,以至后人见仁见智,凭借自己的理解,对“仁”做出种种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道家思想对文学的渗透的角度,剖析汉大赋的代表作《七发》、《子虚赋》、《上林赋》渗透的道家思想:(一)在养生和治国方面,体现了道家去嗜欲、尚节俭即“少私寡欲”的观点。(二)烙有西汉前期黄老新道家的特色。《七发》的主导思想把道家的“重身”“贵生”与儒家的人生价值观结合、把养生与治国联系起来;《子虚赋》、《上林赋》以道家的“无为”为主导,又糅合了儒家的政教札乐、仁爱大同思想。  相似文献   

7.
《仁学本体论》对两千年仁学发展的脉络作了全面呈现,对现代新儒家及李泽厚的"本体论"也予以扬弃,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套新的"仁体论"思想。"仁体"是统贯"理气""心性""物我"的一体存在之生生,其根本和首要的功用特征是仁爱和翕聚。面对社会价值与世道人心的重建,陈来先生提出"仁体"统贯仁爱、自由、平等、公正新四德及"仁体和用"的思想,舒张了儒学内圣外王的宏阔气象,为当代儒学的重构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仁学本体论》是两千年来儒家仁学思想及本体论思想的集大成,是现代新儒家之后儒学创新发展的又一大理论突破。"仁学本体论"以仁统"理气",凸显其爱的维度,对当前儒学回归百姓的生活世界会有很大推动作用。仁体论一再强调气于一体生生之仁的重要性,呼吸四海、吐纳古今、生生不息、刚健有为是全书的精神风貌,也是今天走向全面复兴的伟大中华民族的精神写照。  相似文献   

8.
从“(身心)即仁”说到孔子仁学中的生理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身心]即仁”的基础上,认为“从身从心”的“[身心]”,即反身克己,要比“从人从二”的“仁”更能反映“仁者爱人”的涵义。其原因在于,反身克己意味着不穷于物欲,同时也保持了自身的身心健康;这样,不仅能够为他人让出更多的资源,而且也不会因为自己的病痛而给他人带来麻烦,这实际上就是对他人最大的“仁爱”。因此,文章认为健康的身心状态是“仁”的基础和生理元素,于是也便就有了儒家的一套修身方法:扪心、扼腕、静坐、调息。  相似文献   

9.
“和”或“和谐”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所熔铸和造就的精华和首要文化理念。“仁”或“仁爱”是儒家理想中的人格美和社会美的集中表现。唐君毅作为港台新儒彖代表人物之一,毕生以弘扬儒学及中国文化为使命。其人道主义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对于利用传统儒家文化的和谐思想调适人际关系,发挥传统文化的当代精神价值,促进个人的和谐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全面提升个人素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郭冰 《奇闻怪事》2011,(12):40-43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性与实践指导性。传统文化逐渐受到众人的关注。然而,在一片热阉繁盛的孔子文化盛事下,我们是否真的理解了孔子教书育人的苦心和“以礼治国”“以仁为纲”的思想精髓?“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论语》中有105处谈到“仁”,集中体现了孔子如何做人的思想。孔子的“仁”主要强调自身的修身养性和对他人的爱。我们不仅仅把孔子看作是一个“古代学术名人”来崇拜,当作一枚古典文化勋章来佩戴,藉以标榜自我的素养与内涵。我们应该更深刻地理解孔子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孔子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在教育领域里,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思想在今天看来依然闪烁着智慧与仁爱的光芒。孔子那种对教学执着的追求是难能可贵并值得教育工作者学习的。从教育的视角来理解《论语》,我们就会领悟到孔子智慧中的个体价值,以及孔子尊重个体、弘扬主体,最大限度实现个体社会价值的良好愿望。“泛爱众,而亲仁”,孔子这种高尚的道德思想,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经济时代更具有涤化人浮躁心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前,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中,技能素质与人文素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培养新型美术教育人才,需要大力促进学生人文素质与技能素质协调发展。为此,要在深化改革中优化课程设置,在内容相互渗透中提高教学质量,在创新教育中培养合格人才,在实践拓展中全面提升素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期,对于康有为及孔教派的儒教(孔教)观及儒学宗教论,各思想派别都给予了激烈的反驳或回应。尽管其论争的出发点有较浓的政治和思想斗争意味,但它促使人们开始以西方文化为参照系重新审视和检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部分的儒学,因而对于学术思想史来说不无重要意义或启示。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培养图书馆员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指出了人文馆员需要具备的素质和技能,提出了培养馆员人文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职业院校大学生在求职时体现出来的人文素质令人担忧,要想通过求职这一关,职业生需要重点从三个方面来加强自己的人文素质。当然,职业生在求职时,用人单位在评价该生的人文素质高低还会从其他方面来考查,但是把握好这三点,会在求职时减少障碍、走好社会人生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5.
人本思想的演进和发展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作为时代的缩影,各代史书的编撰中必然渗透了当时人本思想的流变,暗含撰史者对当世的理解与阐释。先秦是中国古代人本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以人本思想发展为线索反观该时段史书编撰的变化,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中国古代史家独特的历史见解和以人为重的史学传统。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的内涵,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开展人性化服务馆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探讨了人性化服务在流通借阅工作中的具体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7.
人文精神:传统与现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精神”是“人文”与“人文主义”的内核和价值依托,它追问的是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价值关系,并因其批判和超越的特质而与时俱进,通过考察中西人文精神的历史流变,可以对当代新人文精神生成的基本前提、现实基础、最高追求和永恒动力作出创新性思考与评析。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大学图书馆建筑的哲学及文化内涵,指出人文关怀是大学图书馆建筑思想的精髓,倡导大学图书馆建筑思想与人文思想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人文美术教育,具有促进社会进步、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及综合素质等重要功能。其发展与改革的目标是应当思考的问题。人文美术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国民,关注人文精神,辐射文化价值;应当加强课程的统整、重视学习过程、改善学习方法,体现多元开放、既内敛又扩展的美术文化品格。强化美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已成为世界各国美术教育改革的主导趋势。针对我国国情研究美术素质教育的发展战略及实施框架,这对全面发挥美术教育的功能以及培养青少年和成年人的文化素质等,具有极为主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浅议现代图书馆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图书馆是公益性的社会机构,其一切活动都要体现人文关怀。从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重视人文类图书的采购、营造人性化的阅读空间、开展用户信息教育以及全面提升馆员素质等6个方面提出了图书馆实施人文关怀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