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昌吉市棉花害虫种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棉花害虫(螨)有17种,其中害螨4种,为害严重的害虫(螨)有棉铃虫、棉蚜、棉叶螨等.文章阐述了昌吉市棉花主要害虫的危害及防治现状,提出了今后对棉花害虫(螨)综合治理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查明危害呼和浩特地区地膜栽培中番茄的两种病害;番茄角斑病(Pseudomonas corrugota)和番茄溃疡病(Corynebocterium michigamens pv.michigganense)(Smith)Jensen.).国内文献没有见到对前者病害症状的描述.本文所提供的症状可用于诊断这两种细菌病害.  相似文献   

3.
玉米穗腐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玉米生长的世界性农业病害,以引起中国玉米穗腐病的两种优势病原菌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和禾谷镰孢菌(Furasium graminearum)为对象,对其生物学特征、症状危害及发病机制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对两种优势病原菌玉米穗腐病的抗性种质筛选、抗性遗传与育种进行比较阐述,以期为中国玉米穗腐病的研究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长绒棉枯萎病分布及品种(品系)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2002年我们对新疆长绒棉主要种植区棉花枯萎病分布、危害症状、现有主栽长绒棉品种及部分品种(品系)的抗性进行了调查研究.新疆长绒棉枯萎病病症以黄色网纹型为主,兼有黄化型、紫红型、青枯型,除系统侵染整株造成子叶、真叶、茎杆产生病症外,棉花枯萎病还造成棉花雷、铃的苞叶叶脉黄化,呈现黄色网纹.长绒棉枯萎病发病严重,现有主栽长绒棉品种对棉花枯萎病均不抗病,2001年调查结果表明,供试32个长绒棉品种(品系)抗病性均较差,病情指数为70.15%~99.53%.  相似文献   

5.
南京地区竹类病害发生状况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查清南京地区竹类病害发生流行状况,笔者通过野外路线踏查和标准地调查相结合,于2007年5月至2009年3月对该地区主要散、混生竹种系统开展了病害发生种类和危害状况调查,并对竹类病害发生流行的主导因子进行了分析。共调查竹种18属107种(含种下等级),发现竹类病害15种,其中真菌性病害13种、非侵染性病害1种和螨害1种。发生较严重的病害为竹丛枝病(Aciculosporium take)、竹叶枯型丛枝病(Phaeosphaeria bambusae)、刚竹秆褐腐病(Fusarium spp.)、竹叶锈病(Puccinia spp.,Uredo ignava)、竹叶锈褐斑病(Schizotetranychus nanjingensis)等,对竹类生产危害和影响较大。竹类病害的发生流行与竹种、环境条件及经营管理关系密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竹类植物栽培过程中要做到适地适竹,科学管理,加强优良竹种选育以及竹类病害研究和检疫等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何林 《科技园地》2006,(1):35-35
作物病虫害是危害作物的病害、虫害的简称。我同危害作物的主要病害有724种,虫害833种。病虫害造成的粮食潜在损失约5%,棉花潜在损失约24%,蔬菜和水果潜在损失约20%-30%。我国作物病虫害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呈加重发展趋势,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病虫害发生面积达到约35亿亩次。  相似文献   

7.
土传病害是作物产量的经常性限制因素。在禾谷类生产中,某些病害在少耕制度下异常严重。因此,有利于保护土壤侵蚀的管理措施(例如减少耕作、保留农作物残体等)能导致病害发生更为严重,从而造成作物减产,这要求研究新的病害防治措施,而不能依靠农业耕作措施或轮作进行防治。生物防治是病害防治措施的一种,在中国和澳大利亚都已进行了研究。蔬菜和棉花的苗期病害一般是利用化学杀菌剂进行防治,或者病害严重发生导致毁种后重新播种。在这些病害防治方面,人们探索了生物防治措施,旨在发展安全、无残留的防治方法,本文介绍的合作研究,主要是在田间和盆栽条件下筛选、评价一系列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土壤细菌和真菌在中国和澳大利亚东南部对土传病害的防治作用,从而建立有效可靠的作物病害生物防治方法。在两国进行的实验研究中,对象作物为小麦、蔬菜(番茄、黄瓜和辣椒)以及棉花。另外,还对枯草芽孢杆菌的作用机理以及重要植物病原菌如腐霉菌的生态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赤霉病已成为影响中国小麦安全生产的最重要病害之一。表型鉴定体系对赤霉病抗性准确评价和抗性改良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赤霉病的危害和改良的迫切性、中国抗赤育种的现状、QTL的定位和利用进展等,讨论了赤霉病接种鉴定和评价方法、赤霉病抗源利用和抗赤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策略,提出赤霉病改良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以从一把伞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Wall.)Schott)组织分离到的内生细菌YBS106对三叶一心棉苗进行灌根诱导,同时挑战接种棉花枯萎病菌或棉花黄萎病菌,测定YBS106诱导对棉叶中抗性相关酶POD和PPO活性及与抗性相关的MDA和VC含量的影响,同时测定YBS106对棉花枯、黄萎病的相对防效。结果表明,YBS106诱导对POD和PPO活性及MDA和Vc含量均有显著影响。YBS106能有效诱棉叶中POD和PPO等防御酶活及Vc含量增加和MDA含量的减少,MDA和Vc含量在诱导后第5天达到最高,POD和PPO活性在诱导后第10天达到最高。病原菌挑战接种100 d时,YBS106对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的相对防效分别为64.24%和71.37%,这与棉花系统抗性相关的防御酶活及相关物质(MDA和Vc)含量的变化趋势吻合。该结果表明YBS106诱导棉花产生了对棉花枯萎病菌和棉花黄萎病菌的系统抗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玻片浸沾法测定棉花红蜘蛛(普通红叶螨—Tetranychus telariusLinn和中华红叶螨T.Chinensis Lo)对E—1059的抗药性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营养条件的变动可以导致抗性的变化,一般杂草上棉叶螨较棉花上的敏感;不同种的敏感性也不同,在棉花上,T.telarius比T.chinensis抗性强;在抗药性的季节性变化中,以7月下旬~8月上旬达到最高峰,8月中旬后又开始下降,形成两头低中间高;在虫体内胆碱酯酶的敏感性,抗性品系降低十分明显,而用E—1059处理后,酶的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从33.3%~100%)。  相似文献   

11.
进行轮作和间作是防治病虫害和提高产量的措施之一。据苏美等国的究研表明,棉花黄萎病、枯萎病之所以流行,在很大程度上与棉花连作有关。在进行棉花连作的棉田中,由于棉杆翻入土中,使土壤中病菌逐年增多,造成病害蔓延减产。而棉花与苜缩轮作,可降低黄萎病、枯萎病的危害。以近年来黄萎病、枯萎病盛行的苏联乌兹别克棉区为例,连作棉田占该区棉花总播种面积的92.8%,而采用棉花、苜蓿轮作的仅占3.5%。美国在棉盲椿象和棉铃虫危害严  相似文献   

12.
陆地棉(又称美棉,学名Gossypium hirsutum)和亚洲棉(又称中棉,学名Gossy-pium arboreum)是我国棉花生产上两种重要的棉种。陆地棉丰产而且纤维质量优良是其优点,现已大量推广种植。亚洲棉虽然在纤维长度和产量上不及陆地棉,但是它的抗性较强,比较早熟,在这些方面为美棉所不及。育种学家多年来便尝试作陆地棉与亚洲棉的种间杂交,企图得到一个陆地棉与亚洲棉之间的种间杂种,能兼备两种棉的优点于一体。 棉花的种间杂交工作始自Zaitzev(根据),他所用的杂交材料是Gossypiumherbaceum和Gossypium hirsutum。此后关于棉属的种间杂交的试验报告甚多(Desai,  相似文献   

13.
辣椒品种对侧多食跗线螨的抗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1份辣椒品种作为试材,采用田间种群密度、叶片危害指数分级、单位面积叶绿素比值和螨量比值作为抗性指标评价了辣椒品种对侧多食跗线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Banks)的抗性.结果表明:4种鉴定方法对侧多食跗线螨的鉴定结果总体趋势一致.叶片危害指数与螨量比值呈线性正相关(r=0.943**,y=0.191 7x+0.096 8),叶片危害指数法与螨量比值法鉴定结果吻合率达到72.7%.叶片危害指数法和螨量比值法可以作为评价辣椒品种对侧多食跗线螨抗性的2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玉米主产区,镰孢茎腐病、镰孢穗腐病和小斑病是该区玉米生产上的3种重要病害,也是品种审定工作中实行“一票否决”的关键病害.为了明确玉米新品种对3种主要病害的抗性水平,为新品种审定、推广、引种及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依据,作者于2021—2022年鉴定并评价了参加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和引种试验的405份玉米新品种对3种主要玉米重要病害的抗性.结果表明,对于玉米镰孢茎腐病,在2021年抗性鉴定试验202份品种中,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类型品种分别占比为31.68%、9.90%、42.57%、6.44%和9.41%;2022年参试的203份品种中,5种抗性类型品种分别占比为60.10%、9.36%、15.76%、9.85%和4.93%,两年均以高抗和中抗类型为主.对于镰孢穗腐病,在2021年试验中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类型品种分别占比为4.95%、66.83%、22.28%、4.95%和0.99%;而在2022年试验中,5种抗性类型品种分别占比为0、86.70%、11.82%、0.99%和0.49%,抗病类型两年均居主导地位.对于玉米小斑病,在2021年抗性鉴定试验中,高抗...  相似文献   

15.
<正>危害我区棉花的叶螨主要为土耳其斯坦叶螨,该螨是我区棉田的主要害虫,其虫危害严重,扰乱棉花正常的生理进程,使新陈代谢过程受阻,严重影响棉花产量,而且使品质下降。目前,防治此螨使用的农药,叶螨对其产生一定的抗性,至使防治效果不理想,给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因此,我站93年使用新型杀螨剂阿波罗作了防治土耳其斯坦叶螨的小区试验、验证其防治效果,试验表明,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6.
路面早期破损已成为沥青路面的主要危害之一。本文就几种常见病害的成因进行分析,针对公路沥青路面几种常见病害的产生机理,提出防治病害产生的建议,并给出其整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三明林区 ,杉木病害有 2 2种 ,病原 2 9种 ,真菌性病害占主导地位。人工杉木纯林发病率高且重于混交林 ,以叶部病害和枝干病害为两大主要病害类群。杉木炭疽病危害最大 ,远远超过其余种类病害。近期 ,病害的发生呈上升趋势 ,上升幅度主要取决于人工杉木纯林的增加幅度和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作为生物方法来防治土传病害和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具有广泛的潜力。本研究采用两种丛枝菌根真菌(AMF)Glomus mosseae和Glomus etunicatum对棉花黄萎病感染植株进行接种处理,建立AMF接种应用的基础技术参数。结果表明,接种植株根系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得到了提高,酚类物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增加,丙二醛含量降低,AMF提高了植株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9.
<正>弦交流电路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功率: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通过讨论这两种功率的特点并定性地给出了关于这两种功率的结论,随后针对无功功率的独特特性,给出了电抗性元件(电感以及电容)的无功功率的理论定义式,然后在理论上推导了电抗性元件无功功率理论定义式与电抗性元件储能之间的关系。推导的过程表明在正弦交流电路中,无功功率(Q)有区别于有功功率(P)的独特特性即无功功率不是瞬时功率的平均效果值,可以利用无功功率进行积分从而得到电抗性元件的储能。  相似文献   

20.
从徐州工程学院周围多点取土样,筛选得到一株对多种细菌、真菌(尤其是引起棉花病害的真菌,如棉花立枯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棉铃红腐病菌)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的放线菌菌株,命名为SC-4.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实验以及菌株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其为淡紫灰链霉菌类群中的灰褐链霉菌.通过硫酸铵沉淀获得样品,再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获得4个组分,其中组分2对棉花致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该研究对于新型生物农药的开发以及棉花病害生物防治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