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境理论虽然不是王国维首先提出的,但毕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境界理论。王国维的“境界论”包含三层不同含义:一是作为对艺术审美本体的概括,用来说明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二是用来指示诗词中描绘的景物、景象;三是用来描绘人的心理体验。作为审美本体的“境界”又可分为三对范畴:常人之境界与诗人之境界;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一般认为同属于艺术本体论的“隔”与“不隔”,实际上是从风格的角度入手来判断诗词优劣的标准,而不是艺术审美本体论。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的“境界说”美学实际上是一种艺术哲学。作为一种广义审美文化形态的“有意味的形式”,“境界”范畴是本体和现象的统一,即美本身与美的显现和表现的统一。本文从艺术本体论和审美辩证法两个方面,说明了王国维艺术哲学的基本特征;从现象本体化和本体现象化的双向反馈中,逻辑地考察了这种艺术哲学的合理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美学的得与失皆可从本体论的阐释中彰显,陈望衡先生境界本体论美学的提出意在克服中国美学研究的偏颇并试图在当今世界语境中挖掘中国古典美学资源,使美学研究具有时代性、前沿性。  相似文献   

4.
回顾书法美学研究的历史,可见书法美学研究经历了从模仿论、反映论到纯形式主义倾向的历程,把书法视为纯形式的艺术使书法作品陷入"不可知"的困境,造成书法美学在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的桎梏。对此,书法美学研究应该重新审视书法中"生命精神",从生命本体论、美感生成论、艺术表现论、审美境界论四个方面建构书法美学体系,突出书法美学生命精神的本质规定性,以引导和规范现代和后现代书法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美学在鲍姆嘉通那里第一次得到命名,但它真正的独立之路却开始于康德。鲍氏的美学(感性学)旨在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康德的第三批判论证了“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乃是感性判断力的先天规律,从而在知识学体系内完成了美学的本体论证明。但美学的真正本体论地位的确立是在马克思主义以“人的感性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的美学体系之内。  相似文献   

6.
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论争的焦点集中在本体论问题上。实践美学本体论固有其缺陷,但其功绩亦难以全盘否定;生命美学抓住实践美学难以自圆其说的漏洞后,试图作一次美学理论的全面革新。但将立论基点从实践移到生命这一更具宽泛性和不确定性的范畴上,却只能视其为一次迂回。本认为,这次论争应尽快从对抗走向对话。  相似文献   

7.
郭象对《庄子》的创造性解读对后世的美学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郭象的“独化”思想促进了我国古代美学的形上讨论由外在的道(无)本体论到内在的心本体论演变;郭象的“独化”思想是后世封建士大夫美学的哲学滥觞。对郭象美学思想的发掘,有助于更好地梳理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变化的一些脉络。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理论方式都是以自己的哲学理论为根据而提出审美理论,从哲学的问题推演出美学问题。离开传统哲学就无法理解传统美学,离开理学的哲学问题,就无法厘清理学的美学问题。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美学是一种审美哲学,而非审美规则,我们不能站在文学家或者文学批评家的立场来看待和评价理学美学,而应该站在文化的立场来认识和理解理学美学。理学美学既是一种本体论的哲学美学,也是一种美善结合的伦理美学,同时还把“天人合一”的诗意境界作为其美学追求的最高境界。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本体化、功能化和思辨化,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客观的必然的环节。  相似文献   

9.
清代著名艺术家郑板桥,其元气本体论美学思想,认为气是宇宙的本体,万事万物是由气所构成,人的肉体和精神也是由气形成;其元气创造论美学思想,认为宇宙万物的产生和变化也是由气所推动的;其元气论美学思想,使他热爱自然美,关怀生命关,追求虚实共生的意境关,并采取兼容并蓄的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10.
"礼乐"作为孔子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孔子基于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的时代环境提出来的。它承袭了周代的礼乐传统,但又被孔子赋予"依于仁,志于道"这一新的内涵。礼别异,乐合同,礼乐关乎人的性情,是孔子用以感化人心,践行仁德,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手段。通读《论语》,我们可以发现,孔子以仁为基础的礼乐思想,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超脱个人的审美生活之境,走向群体的审美生活之境。因此,孔子礼乐思想具有实践美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老庄美学是中国美学的源头之一,对中国美学具有永恒的指导意义.老庄美学重视人生,热爱生命,追求个体的精神解放和人格自由,揭示人的本质和价值,这无疑也对当代人的人格确立和精神追求,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特别是老庄美学在人与自然之和谐关系的处理上更是启迪着当今生活在"工具论"世界里的人们.老庄美学虽以人为本,而又向自然回归;虽重在人格修养,而又以人性的自由为落脚点,这在审美境界的构成上恰与孔子美学形成鲜明对比.本文以老庄"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为基点,探讨了老庄美学以生命哲学为核心的审美境界论建构.  相似文献   

12.
老子“象论”与毕达哥拉斯学派“数论”分别构成了中西古典美学的意义之发端。两在思想路向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老子“象论”及其人生论的思想路向启发了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象”本体论和以“境界”为最高审美理想的思想;毕达哥拉斯学派“数论”及其知识论的思想路向启发了西方古典美学中的“形式”本体论和以“真理”为最高审美理想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生命实践历史──马克思人类学本体论批评试述吴忠诚马克思没有写过美学文论专著,也从未发表过正式的文学批评。据说完成了相当篇幅的《论基督教的艺术》却因故中断;对欧仁·苏的《巴黎的秘密》的评论只是批判青年黑格尔派鲍威尔等人的“毫无根据的理想主义解释”的副产...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位于老城区城市景观空间的设计,对城市景观的节制设计进行研究与探索,旨在倡导建筑师探索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恰当语境,引导人们体验场地美学的更高层次和美学境界的深远意韵。  相似文献   

15.
在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美学的发展中,实践本体论美学是刘纲纪的独特贡献。这一思想体系的建立.是他综采众长,融会超越的结果。其理论来源,除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西方哲学美学,仅就现代以来的中国美学而论,毛泽东、王朝闻、朱光潜、李泽厚等人对他的影响较大。正是在这些关学思想继承和总结的基础上,刘纲纪创造性地发展了当代实践论美学思想,建构了独具特色的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世界博览》2010,(4):33-33
2009年10月28日,美国众议院高票通过“美国纪念孔子2560周年诞辰”的决议,在该决议中,美国人认为孔子倡导自省、自修、真诚和社会关系中的相互尊重。以在个人和公共生活中实现公正和道义。体现最高境界的道德品质。孔子倡导政府应建立在忠诚、尊老和承认家庭重要性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艺术是人的创造,其根源在于人及其实践活动,本来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自从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后的西方哲学和美学的不断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竟然使得艺术之根的问题变得模糊不清起来。到了18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康德、席勒从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的本体论出发重新思考艺术之源的问题,尤其是席勒,作为诗人、艺术家、美学家,以诗歌的形式阐述过艺术的人类学基础,更以数篇论文明确地指出,艺术是人类的审美创造,艺术之根在于人的游戏冲动和游戏活动,创立了艺术起源的游戏说,并且在西方美学史和思想史上产生了广泛而巨大的影响,值得我们批判地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实践美学的价值论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实践价值论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构成了实践美学的价值论维度。从实践价值论研究美学,不仅是世界哲学和美学的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而且使实践美学研究可以克服自然本体论美学和认识论美学的客体主义、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理性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等偏颇,还可以在实践基点上统一利、真、善、美,使实践美学成为培养和造就全面自由发展的人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孔子是中国关学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的美学思想在我国关学史和文艺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孔子的美学思想里有两个重要的范畴“文”和“质”,孔子曾着重论述了二者矛盾统一的关系。孔子主张“文质彬彬”、文质兼备,认为善即是关。孔子“君子比德”的审美观点,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朦胧诗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崛起的诗界奇观。朦胧诗的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意识流结构的表现形式,二是意象化的表现手法,三是陌生而平朴的语言风格。朦胧诗以对传统艺术惰性的挑战,重扬了以人的情思为核心的诗美理想规范,具有极强的文学变革意义。它是新时期文学觉醒的先声,并建立起了诗歌新的美学原则,开创了现代化艺术探索的多元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