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的影响,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了"能动司法"的理念,并在全国法院系统中迅速掀起了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创新法院工作的热潮,如何通过能动司法实现司法效益的最大化也成为司法实务界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笔者在本文中首先阐述了人民法院能动司法的理论基础及现实必然,然后结合法院工作实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讨了能动司法的实现路径,并提出能动司法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四个关系。  相似文献   

2.
论司法中的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见在司法中可以分为正当的司法偏见与不正当的司法偏见,两种偏见都会对司法过程产生一定影响.心理学上的"信念固着"理论和"锚定"效应理论可以解释偏见对司法认知和决策的影响.司法实践中既要确立识别司法偏见的适当标准,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尽可能避免偏见对司法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司法正义是社会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司法的价值目标,涵盖整个司法行为和司法过程,是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统一。实践领域,司法在实现正义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道德风险,可能走向正义的反面———非正义,并给社会道德及秩序带来负面影响。司法活动中的道德风险主要源于两个层面:一是司法制度的内在缺陷;二是司法制度的运作者———法官个人的因素。因此,规避司法道德风险,一要立足于制度改革,建立一个独立、开放的司法制度,二要通过法官伦理制度化培养法官优良品德,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4.
司法现代化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要实现司法现代化必须转变旧有的司法观念,对司法的本质、功能、运作及司法活动的固有规律有明确的认识和科学的定位,按照司法自身的规律和特征重新进行权力配置,转化司法职能,完善司法程序,使司法权回归裁判权的本质,改变法院工具的性质,而成为维护社会正义的最后屏障。  相似文献   

5.
所谓司法话语权,就是指在司法过程中参与者的言说行为资格。中国司法话语权是从中国本土司法实践的资源当中生成、积淀和演变而来的。以新中国成立为界,中国司法话语权的产生、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历程,其间不乏先声嘹亮、可歌可泣的华章。  相似文献   

6.
长期困扰司法工作的“执行难”暴露了目前我国司法体制中的三大弊端:司法不独立;司法公正缺乏制度保障;司法职能分配不当。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推进社会法制化,则必须针对以上三大弊端,加快加强目前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在司法实践过程中,用三段论进行推理的逻辑方法 (哲学方法)是最基本的法学方法,但大前提的周延与否直接影响着该种推理模式的正确性。本文以"许霆案"审理进程为序,分析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哲学方法的用度和瑕疵。  相似文献   

8.
刘春联 《当代地方科技》2011,(20):174-174,180
法学教师应当参与法律实务工作,积累司法实践经验;同时,高校也可以聘请法律实务工作者到高校任教,特别是高职院校。这就要求高校法学院系要加强与法律实践部门的密切合作,实现法学教学与司法实践的互动。我国大学法学教学应当加强实践教学,而加强实践教学要求教师应具有司法实践的经验和能力。  相似文献   

9.
司法是为了维护法律尊严,维护公平正义.随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提出."为民"这一政治概念与"司法"这一法律概念也被结合在一起.从法哲学的视角,在界定"为民"和"司法,,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司法与为民之间的几个悖论.  相似文献   

10.
居正是民国时期法律精英中重要的一员,其司法独立与完整、司法程序化及简化、司法中的人道主义等思想,以及在这些思想指导下的司法实践,是民国司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司法向近代司法的转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司法和谐的提出,是人民法院近十年大力推进司法改革的进一步总结和探索。司法生态和谐的突出表征即司法被社会广泛认同,具体体现为信任司法整体、尊重司法实践和理解司法方法。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之下,和谐司法作为人民法院对司法活动的理想追求和应然描述,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司法政策是现代法治国家的重要规范,司法政策进入司法裁判是我国法治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要作用。在既有实践中,司法政策进入司法裁判有三条主要路径,分别为“当事人陈述”“裁判理由”和“裁判依据”。除主要路径,司法政策进入司法裁判的途径还有“首部程序性适用”“尾部陈列性适用”和“裁判引用性适用”三条辅助路径。但从实践看,既有路径存在“当事人陈述”路径急需规范、“裁判理由”路径有待完善、“裁判依据”路径值得商榷等问题。基于此,应当从强调多方责任、统一政策适用、慎重对待“裁判依据”路径等方面优化既有路径,以实现司法政策进入司法裁判的规范化,进一步推动司法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审视一下目前我国刑事立法与司法的现状,罪刑均衡原则的贯彻执行状况实在令人担忧,由于很多原因,罪刑失衡现象仍较为严重。实践表明,要真正实现罪刑均衡原则,首先要正确理解罪刑均衡原则的含义和来源,然后研究分析罪刑均衡原则深刻的实践意义,包括在立法领域和司法领域,并探讨完善罪刑均衡原则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就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规范化建设的角度出发,结合工作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规范化建设,确保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正确适用的措施: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依法行使不捕权和不诉权;编制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标准,确保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正确适用;加强对有关人员进行规范化建设方面的培训,提高干警规范办案能力;进一步加强内控和外监,全面推广不捕说理制度,创建合理评判机制。  相似文献   

15.
受《周易》中"利用以变"的思想观念的影响,明清时期的司法官员在其司法实践中,会存在着"变通"的做法。为了令案件得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官员会在技术、结果等方面进行变通。但是,对"变"的认可,也让官员在司法实践中为了私人利益而实行"诡变"成为了可能,成为明清时期司法腐败的一个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6.
司法规避不道德选择存在的道义问题,是因为"无法可依",其主要原因可以从法律维护社会基本道义的手段、立法的难易程度和司法实践的复杂情况等角度进行分析。在法治社会,通过创新立法理念和法律条文来探讨司法干预不道德选择的道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由于国家权力结构及其运行机制,导致行政干预司法的趋势愈加明显。然而,行政因素介入司法领域,不但滋生司法腐败、削弱司法权威,而且降低案件审判质量和效率,也违背司法的内在价值。但是,司法独立作为规制司法行政化的关键之举,面临着传统法治文化的阻碍和缺少制度保障的窘境。而要改变司法行政化常态,必须着力于司法独立的制度性建设,主要涵盖整体独立、内部独立、身份独立和职权独立建设,从而使司法理性自身做出司法独立的归位之举。  相似文献   

18.
司法话语权,就是在司法过程中参与者的言说资格和行为资格。从"话语"到"话语权"研究,成果可谓丰硕。目前直接对司法话语权进行研究的论文极少,更没有发现系统研究司法话语权的专著。虽未直接提及"司法话语权",但间接涉及司法话语权的学术成果则相对丰富。司法话语权研究创新有较为广阔的空间。进行司法话语权研究,其生命力和前景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齐玉苓案件“的批复出台,宪法司法化作为一个热点话题再次被搬上了法律论坛,不管是著名的学者,还是政府官员在此都异口同声:中国应该实现宪法司法化.然而,中国的现状是:宪法缺乏在司法上的适用性,作为司法机关的法院缺乏必要的违宪审查权,宪法在法律体系中是处于最高地位的摆设.本文从宪法司法化的内涵、意义及其在司法适用上的限制,立足于中国宪法司法化的现状,从中找出原因,并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一些尝试性的解决思路,以期能在中国尽早实现宪法司法化.  相似文献   

20.
现代司法理念主要包括司法中立、司法公正、司法独立等。树立现代司法理念,必须继续推进和深化司法改革,必须进行民事裁判文书改革。民事裁判文书改革是维护司法公正、深化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提高法官素质的要求。改革民事裁判文书应当从八个方面着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