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考虑到超声断层成像技术不仅具有超声非侵入、无辐射、低成本等优点,并可以进行断层成像获取断层信息,对四肢成像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文中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医学超声实验室研发的新一代超声断层成像系统的系统结构、控制方案和原始数据采集过程,并与上一代原理样机参数进行比较.设计了大腿和小腿腹的数据采集实验用于四肢超声断层成像的早期研究,对比大腿和小腿腹超声断层图像和解剖结构图发现二者具有很高的一致性,为超声断层成像技术后续的四肢成像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光电子成像:走向新的世纪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半个世纪以来,光电子成像(主要包括微光成像和热成像)技术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显示出极为辉煌的前景.在微光成像技术方面,发展了一代、二代和三代直视像增强技术,真空和固体微光摄像技术及光子计数成像技术;在热成像技术方面,发展了致冷型一代、二代和三代热成像技术和非致冷型列阵热成像技术.回顾光电子成像技术自1930年以来的进展,展望新世纪中微光四代像增强技术、新型微光摄像技术和先进的焦平面(FPA)和非致冷型热成像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红外线的发现至今已有210年,红外线与红外成像技术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着重概述红外成像技术的原理、发展与应用,最后对红外线与红外成像技术的发展应用提出一些新的设想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磁共振成像技术和设备在医学应用中的优势,分析了磁共振成像技术及设备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了中国磁共振成像技术及设备的发展策略,提出了磁共振成像技术的重点攻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医用OCT成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CT是一种无损伤非介入、非离子辐射探测,适用于高散射介质成像,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本文讨论了OCT成像的光学相干原理、干涉信号的强度分布、相干长度等重要参数招标的确定及电信号提取、图象处理的方法等;探讨了将OCT成像技术与目首医学临床检测领域应用的内窥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检测方法,利用光纤作为传输信号的载体,将生物组织深度信息通过OCT成像以图像的形式显示出来,用这种OCT成像方法来取代目首普遍应用的活检组织取样病理分析过程;最后讨论了这种新型成像技术的优点、关键及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6.
三维超声成像的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超声成像是利用超声检测原理无损地显示人体内部形态结构的三维体积成像技术,具有操作安全、使用灵活、形象直观、信息量大以及应用前景广阔等优点,近年来得到较快发展。本文从三维数据的采集技术、三维成像的图象处理技术、三维图象显示技术、专用三维成像处理系统以及其它创新方面分析了三维超声成像的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正电子和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的现代图像处理技术不仅是医学上研究大脑功能特征的两个重要工具,而且它们在临床医学、核医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与这些图像处理技术紧密相关的需研究的数学问题就是Radon变换和广义Radon变换的重建和反演。该文利用带权的平方可积函数空间上算子理论得到一类广义 Radon 变换的奇异值分解,从而导出了广义 Radon 变换的反演公式以及值域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介绍各种数字化医学成像技术的特点、现状及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数字图像处理(digital image processing)技术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受条件的限制一直没有取得较大发展,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有了相当的发展,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才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微生物领域、医学、航空航天以及国防等许多重要领域,而且多年来一直得到世界各科技强国的广泛关注,即使在某些国家大幅裁减军费的同时,仍在不断加大图像处理在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合成孔径雷迭)成像、遥感遥测等方面的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在生物和医学领域内应用核磁共振技术的历史,应用的主要方面,以及三种常用的自旋核,并指出了与传统的技术和CT成像相比,磁共振技术具有更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医学影像学一直是诊断技术的热点 ,X射线成像设备是目前医学成像的主流设备之一 ,传统平面成像正受到新兴数字成像技术的挑战。基于 X射线穿透性成像技术的关键是 X射线发生器、探测器和成像软件的开发与改进 ,未来基于 X射线成像技术的趋势是在减少对患者的辐射剂量的同时 ,提取和处理更多的有效信息 ,为医生提供更准确、分辨率更高的医学影像。  相似文献   

12.
电阻抗成像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医学影像技术,本文综述了电阻抗成像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脑血流图,可能为医学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激动人心的治疗手段。本书收录的论文涵盖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对成像技术的解释;对脑血流图正确性和可靠性的检查;对脑血流图诸多应用的描述;显示了在临床医生常见的多种中枢神经症状中脑血流图是如何得到应用的,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医学超声图像的信号噪声比,研究了调频超声发射的成像方法.该方法发射具有包络的线性调频超声,在不提高发射声压的情况下增加了发射能量,接收超声解调后形成图像信号.利用超声传感器的冲激响应模型和调频信号成像的调频解调原理,进行了超声成像的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发射调频信号形成的图像与发射普通脉冲形成的图像相比,信噪比大致提高10dB.利用自行设计的调频信号发射超声成像实验系统,得到了仿体的B型超声图像.结果显示:该方法使图像信噪比提高大约5~8dB,随着成像深度增加,该方法的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基于集成成像的增强现实三维显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现有增强现实器件的不足,介绍了集成成像三维显示技术的原理和特点,盘点了以集成成像三维显示为核心的光学透视式增强现实器件和系统,介绍了这些器件和系统的原理,并分析了离轴光学技术、自由曲面技术、全息光学元件技术、双4f系统各技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高分辨、高灵敏、快速实时的微小血管可视化技术对癌症、脑小血管疾病、冠心病等疾病的精准诊断、早期干预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而从复杂的超声信号中准确分离出血流信号是微小血管成像的主要难点之一。为克服这一困难,杂波抑制技术在超声成像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目前已有多种杂波抑制方法被提出,包括高通滤波器、奇异值分解、鲁棒主成分分析和独立分量分析等。本文综述了这些杂波抑制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及其在超声微小血管成像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各种方法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潜力。杂波抑制技术的不断创新将进一步提高超声微小血管成像的信噪比与灵敏度,使其在临床上发挥更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随钻超声井眼成像技术是当前随钻测控领域的前沿技术,可以在随钻工况下实时生成高分辨率的井眼图像,能够准确反映井眼形状,识别裂缝、孔隙、层理等特征,在监测井眼工程状况和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阐述了随钻超声井眼成像系统的成像原理及构成要素,综述了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了国外最新研发的随钻超声井眼成像系统的技术特点,总结了随钻超声井眼成像技术未来发展趋势,探讨了随钻超声井眼成像领域在仪器设计及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林伟谦 《科技信息》2012,(24):258-259
1.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概念 随着复合材料越来越多地应川于航空领域,业界需要一种能够大量、快速、随时随地都可用的无损检测技术。许多检测部需要对这些材料在各种载荷下的变化状况进行确定。红外热成像在这些方面具有独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用一种精确的、非入侵的方法对人体内部器官进行成像,对于医学诊断、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Paul Lauterbur,1929-)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Peter Mansfield,1933-)在用核磁共振技术拍摄不同结构的图像上获得了新的发现.这些发现导致了在临床诊断和医学研究上获得突破的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核磁共振成像(NMRI)代表了医学诊断和研究领域的一个突破.评述了 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及其获得者.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21世纪医学影像的主流将是全面数字化。作为最常规的X线牙片成像技术,传统X线摄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就此对目前存在的X线牙片成像技术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弊端,提出研制一种具有特殊构造、探头可在口腔内受控移动、量子转换率高、空间分辨率高的X线闪烁体光纤探测器,与其他电路组成新的牙片直接数字化成像系统,填补国内空白。具体采用X线闪烁体光纤探测器扫描成像新方法,应用于口内牙片成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