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仿真模型手枪改装成具有杀伤力枪支的结构特点及枪弹痕迹特征,对仿真模型改制手枪的枪支结构和部件进行解剖、测量,通过用不同子弹实弹射击实验进行杀伤力检验;并对仿真模型改制手枪射击后的弹壳、弹头痕迹进行检验。仿真模型手枪改制后的结构特点符合非制式枪支的特征,具有杀伤力;仿真模型改制手枪射击后的弹壳、弹头痕迹特征具有特定性。依据仿真模型改制手枪弹壳、弹头痕迹特征的特定性,可作为区分枪种和同一鉴定的依据,对检验该类型枪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似然比方法和弹壳击针头痕迹3D数据进行枪支判别的验证测试,为其量化检验和证据评价提供理论和技术方法支持。方法 从两类枪支射击的多枚弹壳中随机抽取每类各50枚弹壳样本,利用超景深三维立体显微镜对每枚弹壳的击针头3D痕迹进行体积和表面积的测量。基于似然比方法和这些测量数据进行枪支判别的验证测试,比较评价两个单一特征参数及其融合特征参数的有效性及其证据价值。结果 这两类枪支的弹壳击针头痕迹的体积和表面积具有类内规律性和较好的稳定性,同时具有一定程度的类间重叠交叉性。两个特征均具有较好的区分能力和证据价值,表面积的区分能力相对更强、特征价值更高,而两个特征融合的判别效果最好。结论 弹壳击针头痕迹的3D特征测量准确可靠,数据可用于枪支的有效判别。似然比方法为枪弹痕迹的量化检验及其证据评价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弹壳击针头痕迹的三维立体数据,为其客观量化检验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实验中,从3支枪射击的200枚弹壳中随机抽取60枚弹壳样本,利用超景深三维立体显微镜对每一枚弹壳击针头痕迹的深度、体积和表面积进行三维立体测量,统计分析同一枪支弹壳击针头痕迹数据的相似度。结果同一枪支弹壳击针头痕迹的体积和表面积具有规律性,在一定数据区间内保持稳定,具备同一认定检验价值。结论以击针头痕迹的深度、体积、表面积以及凹陷底部的形态特征为参数,对其进行三维立体比对测量,可以提供客观、量化和可靠的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对于枪支管理一直非常严格,多年来犯罪嫌疑人持制式枪支作案的情况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而使用自制、改制枪支作案渐渐成为涉枪案件的主流。由于六四式子弹存在的广泛性,所以社会上以六四式子弹、仿六四式子弹或六四式弹壳重装弹为发射弹的枪支自制和改制的比例较高,台湾“华山”仿PPK道具改制枪便是其中一类,检验此新型改制枪是否具备枪支结构和致伤能力,是基层痕检鉴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实验,对猎枪弹壳击针痕上火台痕进行分析研究,说明了实际工作中枪弹痕迹检验对鉴定结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54式手枪发射的射击弹壳上的舌痕进行分枪的细致分析,总结出舌痕的形态种类和鉴定价值。不同的枪支射击弹壳舌痕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特定性,其舌痕的形状、大小、深浅、边沿情况和细节特征各不相同,在弹痕检验中对认定枪弹和枪支具有重要的鉴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该文通过对10支国产9毫米警用转轮手枪射击弹壳上各类痕迹的形态、数量、分布范围等特征进行观察、测量,综合评断痕迹的稳定性和利用价值,为该型号枪支的检验鉴定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运用模糊数学中模糊理论及其运算对56式冲锋枪(以下简称56冲)和81式步枪(以下简称81步)射击弹壳痕迹界限不分明的现象进行定量处理的方法。实验检材为5支56冲射击的250枚弹壳和5支81步射击的248枚弹壳,分别测量射击弹壳上出现的主抛壳口、次抛壳口、击针头等痕迹的高度h、偏度s、高度差△h、偏度差△s、外径D1、内径D2等相关数据,并对测量数据进行以下模糊分析:1.运用最大隶属原则法对弹壳上各类痕迹的出现率进行统计,确定每种痕迹的隶属度及其分配权重,对数据进行综合评断,确定枪种;2.运用聚类分析法建立模糊相似矩阵,求解模糊等价矩阵,获取阈值,得出截矩阵以确定枪种。在此基础上,又对最大隶属原则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程序设计,以Visual Basic 6.0为工作平台,分别编制出相应的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9.
姜红 《实验室科学》2006,(5):50-51,54
枪击案件中除留下弹头、弹壳和枪支物证外,还留下重要的射击残留物物证。射击残留物包括发射药残留物、击发药残留物及弹头与枪管间的金属残留物。金属残留物的检验对侦破枪击案件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了解金属残留物的主要成分、提取和检验方法才能为侦破案件提供线索、指明方向,为证实犯罪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快排吹”结构简单,气室小,压力高,极易改装成自制类枪支“快排”,此类枪支最近常常出现在基层公安工作实践中,由于其为新型自制枪支,基层侦查人员和痕检技术人员对其了解不足。通过对此类枪支的改装方法、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介绍说明,并通过实验最终认定该类枪支系以气体为动力的枪支。  相似文献   

11.
枪弹痕迹是典型的立体痕迹,但在传统检验过程中由于设备等因素的限制通常不能充分利用立体痕迹中所包含的全部信息。随着近年来三维扫描技术的发展,立体痕迹已经可以数据化,这为新检验方法的出现提供了基础。本文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采集了射击弹头弹壳上立体痕迹的三维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对其进行三维测量及检验的方法。这种方法相对于传统方法而言使用了更多立体痕迹中的信息,同时由于检验过程的全程数字化,在理论上也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如果一些相关的技术性问题得以解决,这种测量检验方法的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2.
改制射钉枪的法庭科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改制射钉枪"内部构造与发射机理的检验研究,在不具备实弹实验与测速仪检测的要求和条件下,采用"内弹道理论计算法"对"改制射钉枪"的致伤力进行检验和鉴定。结果证明采用"内弹道理论计算法"的致伤力检验与鉴定的技术方法对"改制射钉枪"检验和鉴定,同样能客观地为法庭提供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13.
"五四"手枪是刑事案件中常见的作案枪种,通过实验研究射击弹壳的分布规律、射击方向与弹壳落点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推断射击位置,可以为分析案件性质和解决有关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实际工作中碰到的一例“五四”手枪发射的枪弹弹壳底面上的特殊痕迹入手,通过分析该痕迹的形成,提出检验的思路和方法,探讨痕迹的稳定性、特定性,揭示该痕迹的利用价值和作用,以扩大痕迹检验鉴定范畴。  相似文献   

15.
郭进 《广东科技》2003,(9):54-55
一 概述 漏电起痕试验国家标准规定了固体绝缘材料在潮湿条件下的相比漏电起痕指数和耐漏电起痕指数的测定方法。当电压施加到放在试样表面的电极间,电解液以规定的时间间隔滴到两电极间时,能导致漏电痕迹的形成。引起材料破坏所必须的液滴数随电压的降低而增加,当低于某一电压时,不形成漏电痕迹。依据此标准,可测量固体绝缘材料在电场和含杂质的水作用时的相对耐漏电起痕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击针偏心度的测量精度受限于现场操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便于现场操作的多击痕测量方法。首先,对药筒底火孔处填充的软金属击发次数不少于3次,任意2次击发之间药筒的旋转角没有精确定量要求。然后,通过最小二乘原理拟合出每个击痕的中心点相对坐标。最后,将这些击痕中心作为圆上的点,通过圆拟合得的圆半径作为击针偏心度。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结果表明:新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测量精度至少提高了30%。模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郭爱国 《科技信息》2006,(12):369-369
《刑法》第130条规定:"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这便是我国刑法中的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笔者在此仅对非法携带枪支、弹药危及公共安全罪予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验研究了五四式手枪在射击过程中的磨损对弹头坡线膛痕迹的影响,对3005发弹头上的坡膛痕迹、线膛痕迹的大小、深浅及形态进行了分析,对其痕迹的形成、变化原因、鉴定价值分别进行了论述,并且总结出其变化规律,由此初步掌握了不同手枪在不同使用时期其发射弹头的痕迹变化规律,从而确定了弹头上具有特定性和稳定性的特征,为认定发射枪支、串并案件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红外光谱成像技术在法庭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尚处于萌芽状态,在探讨红外光谱成像检验物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该项技术是检验肉眼不可见物证的新方法。该研究利用改制的红外成像光谱仪采集被检纺织品的光谱影像集,并对光谱影像集进行分析和处理。研究表明,利用红外光谱成像检验技术能够检验纺织品上的射击残留物,红外光谱成像技术可用于纺织品上射击残留物的定性分析检验。  相似文献   

20.
应用支持向量机的基本原理和信息融合思想,经对两种不同类型枪支所发射同一型号子弹上磨损线条状痕迹数据提取特征后,用特征小波包维数和磨损痕迹中坡膛痕迹尺度参数作为样本数据的因子分量,建立了较为理想的SVM分类模型,以此SVM分类模型实现了对磨损线条状痕迹的分类识别。研究表明:采用参数融合要比使用单一参数更有利于分类识别,并能提高分类识别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