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口号的提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的确立,标志着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完善与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设计目标和建设方案的科学确立,显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现实成就,为我国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到来提出了明确的行动计划;如何建构和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则为我们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创造空间。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全面、系统、深刻地认识和把握这一理论体系,对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概述学术界自党十七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命题以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体性概况,梳理了学术界研究该理论体系整体性的内涵、结构、途径等方面的各种不同观点,并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体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概述党的十七大以来学术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界定的讨论和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否包括毛泽东思想、是否包括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以及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的过程是我们党提出和解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大基本问题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的三大理论成果对三大基本问题的解答各有侧重,但它们之间又形成了相互贯通和层层递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科学的实践探求,从而成为引领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持续、快速而健康发展的重要思想保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的理论成果。高校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形成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研究大学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现实意义,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其形成和确立有着科学的理论基础、坚实的实践基础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其鲜明的“特色”,它体现在既坚定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原则规定,又根据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发展,从而形成和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以及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外交等方面表现了突出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因此,高校必须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0.
《论十大关系》是马列主义在中国实践中的发展,是毛泽东根据中国具体国情,概括总结出来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基本思想,其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新方针,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从《论十大关系》对中国特色哲学思想、经济建设思想、政治建设思想、科技文化建设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贡献,探讨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巨大贡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新的认识视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发展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理论教学中缺失一种整体主义的方法论,由此导致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线索的贯彻不彻底、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呈现出被分割的倾向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边界模糊不清等问题。为此,需要我们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出发,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学的整体主义方法论在该课程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加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根本要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在实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时要充分认识到校内实践、社会实践和网络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的三大途径,并把握好它们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地位。以确保《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4.
从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是一个有机整体,包括四个动态的子系统。从人的存在和需要属性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价值的以人为本原则,从人的劳动本质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价值的实现途径,从具有社会性本质的现实个人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价值的基本尺度,从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特性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价值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当代中国问题的探索和解答,本身也包含着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把社会主义发展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联系在一起,与人类文明的进步联系在一起,与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联系在一起,与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联系在一起,与时代的潮流联系在一起,与执政党建设联系在一起,集中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来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独特地位,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这一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独创性理论成果、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理论成果,对于指导以后的经济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与邓小平“南方谈话”分不开的。南方谈话在关键时候消除“左倾”错误疑虑,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前行;在关键时候澄清“右倾”错误认识,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最新理论成果,它围绕社会主义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展开系统论述,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文中从科学发展现所揭示的发展规律、发展价值目标和发展道路三个层次入手,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概括为十论。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要正确把握三个基本方面,即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部之间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重大意义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共识.问题在于,理想自身包含意愿、情感、信仰等非理性的因素,因而,理想总是与浪漫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构中,非理性因素同样无法回避.但是,由于中国已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浪漫主义曾经一枝独秀,并导致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受挫,它也因此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构中的一个旁观者.本文试图说明,完全离开浪漫主义的视野,理想就会干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建构,必须借助浪漫主义的滋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