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厦门海沧采石废弃地景观生态重建探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了厦门海沧投资区花岗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讨论了矿山采石废弃地景观生态重建技术途径和模式,得出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包括废弃地前期处理、植被恢复和目标生态系统重建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
马兰庄铁矿排土场生态重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土场生态重建是采矿迹地生态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尽快恢复排土场植被,改善矿区生态环境,马兰庄铁矿采用工程复垦与生物复垦相结合的措施,初步建立了人工林生态系统.根据马兰庄铁矿排土场的生态破坏类型,采取排土场覆土生态重建的模式,对排土场进行分区治理,选取试验基地进行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试验.根据所选植物的生长状况,筛选出刺槐、紫穗槐、油松、连翘、火炬树、胡枝子、沙棘等适宜于排土场立地条件的先锋植物和适宜树种.  相似文献   

3.
平朔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是煤炭资源开采大国,因采煤特别是露天开采造成的土地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退化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并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露天采煤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体系,对探索适合中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基础理论,实现煤炭绿色开采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应用露天采矿、土壤学、生态学、植物学、地质学、地理学、农学、水土保持等多学科专业知识和技术方法,对平朔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进行20余年的系统研究,初步形成适合黄土高原类似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相关技术体系,包括矿区生态系统受损分析、生态重建障碍因子分析、人工生态系统重建规划与设计、土地重塑工艺、土壤重构工艺和植被重建工艺,并提出平朔矿区重建人工生态系统将引伸今后研究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铜矿生态恢复的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兴  万金保 《江西科学》2005,23(3):233-235,242
根据泊水河流域矿区生态现状,从充分利用现有采矿度弃地的生态潜力、恢复重建原有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出发。在工程恢复和生物修复两方面提出了洎水河流域矿区生态系统恢复的措施,可供同类型矿山借鉴。  相似文献   

5.
资源枯竭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枯竭矿区面临生态恢复的艰巨任务.中国以煤炭为主的矿业城市主要集中于中西部,枯竭矿区以中东部为主.在资源枯竭矿区,不同的矿产类型、开采方式、自然条件及"采、选、冶"等不同的生产活动,形成了压占、挖损、塌陷、污染等土地损毁类型.鉴于土地复垦途径的不同,提出乡村生态农业、城郊湿地公园或郊野公园、矿山公园等生态恢复方案.结合国内外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经验,分析了耕地复垦的景观重建和施工技术,河流水系修复、水分循环小气候修复、矿井水综合利用等技术,积水区土体处理与造景、地表植被恢复与造景、道路系统改造与景观连通、采矿遗迹的保护与改造等湿地修复技术,沉陷积水净化、积水水面改造、动植物配置等水体修复技术,村落特色保护与规划、建筑物基础建造等村落恢复技术,山脊生态廊道修复、山体的自然生态植被恢复和重建等山体恢复技术,林地选择与布局、树种规划、煤矸石山等废弃地抗旱栽植等林地重建技术等.在科学规划、及时有效治理下,资源枯竭矿区生态环境可得到修复,并能够促进矿区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恢复和重建淮北市矿区的生态系统,拟利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对矿区进行生态总体规划.该规划主要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业、固废综合利用业及污染防治业等几个方面.规划时充分考虑矿区内各塌陷地的特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最终使淮北市矿区实现生态良性循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流畅通.  相似文献   

7.
延安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要形式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是延安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主要途径。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必须协调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方面的效益,这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本文运用恢复生态学理论结合延安地区实际情况对其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广西岩溶山地生态系统特征与恢复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广西岩溶生态系统主要特征和岩溶植被的演替过程,介绍广西岩溶地区生态恢复与综合治理的技术,为岩溶山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安太堡矿为例,论述了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过程。优良植物的筛选、先锋植物在矿区的表现,通过适当栽培,可迅速恢复植被有效地改良土壤,对矿区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杨明  张成  史庆科 《甘肃科技》2012,28(8):44-45,65
分析了矿区矸石山对天然植被的影响,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建议和可行的治理思路,从而遏制生态系统的退化,快速恢复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寿县八公山景区放牛山石料矿山生态恢复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牛山矿山位于寿县城北约1km处,是一个以石料开采、加工为主体的矿业实体。该矿山在开采过程中极大地改变了原生景观生态系统,导致矿区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地表景观破坏;水文干扰与水质污染;大气污染与微气候扰动;土地资源的破坏与占用;水土流失加剧等。对于正在开采矿区应科学划分禁采区和可采区,分门别类进行生态恢复工作;对于废弃的采石迹地的生态恢复可以分别采取石壁植被防护法、坑口迹地复垦绿化法、矿区景观再造法进行规划布局。  相似文献   

12.
以粤东莲花山矿区生态修复一期工程为研究案例,选取As、Cd、Pb、Cu、Ni等5种重金属指标,通过样品采集,对比分析标准值、背景值在修复前后的变化,评价环境质量的修复改善效果以及生态复绿效果。结果表明:一期工程有效遏制了矿区酸性含重金属废水对下游水环境质量造成的影响;山前地表水监测点的Cu、Cd、Pb、Ni、As质量分数分别比修复前削减了84.1%、86.4%、89.4%、90.0%、47.7%,山后监测点的As质量分数削减率大于98.8%;一期工程有效改善了矿区的景观,4个生态复绿工程区域5个样方修复后全部存活每千平方米拥有3~5种植物形成的植被群落,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均为Vb级,5号库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最高,达到参照样方的78.8%。可见莲花山矿区一期工程采用“工程措施+生态复绿”的生态修复模式,修复效果明显,可为其他钨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矿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矿区生态和环境问题进行大量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矿区普遍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及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利用“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建立了适合矿区行业特色的矿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为科学评价和有效维护矿区生态安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治理迎泽区矿山开采对植被造成的破坏,采取判读航片和现地调绘的方法,对全区矿山占地做了详细调查;对矿山占地的植被恢复提出了5种具体造林树种配置模式和主要技术措施;并提出了综合治理非法采矿和矿山资源有效开发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经济、生态、社会三方面介绍了煤矿矿区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了煤矿矿区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效应,提出了煤矿矿区生态恢复的三个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在广西忻城县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古麦村和南康村,利用典型抽样统计方法,研究喀斯特山地的植被特征,提出恢复喀斯特山地植被措施,为改善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和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矿区地上典型区域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确定了Cd是矿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特征元素;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估该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 Cd的单元素污染负荷指数和内梅罗污染指数平均值分别为4.06和5.32,属于重度污染水平.3个生态修复区域的内梅罗污染指数在2.07~4.57之间,其中南帮自然生态恢复区(SNER)属于重度污染,其他区域为中度污染;矿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介于98.62~224.55之间,SNER区域达到中等危害水平,其余区域为轻度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河北省2000—2015年植被覆盖变化特征的基础上, 结合地形、气候和社会经济数据, 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识别研究区植被变化的影响因素, 进而利用人工神经网络量化生态建设工程对植被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 河北省南部及东北部的植被指数比西北部高, 研究时段内大部分地区植被得到改善, NDVI基本上不变、增加和降低区域的比例分别为15.14%, 61.75%和23.11%。2000年植被NDVI分布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海拔高度、人均GDP和人口密度, 起消极作用; 2015年影响因素增加降水量和生态建设工程造林量, 起积极作用。生态建设工程对植被NDVI的影响绝大部分为正值, 且多为轻度改善, 显著改善地区分布在承德市和张家口市, 这些地区也是NDVI变化值和生态建设工程造林量(EPA)变化值的热点区域。生态建设工程对NDVI的影响为负值的情况主要出现在张家口市的西北部地区、秦皇岛和唐山市的东部地区以及南部的城市建成区。研究结果可为科学评价河北省生态建设工程绩效提供依据, 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植被恢复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