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WCDMA/HSPA技术为代表的3G网络相对于2G来说,更强调基于IP数据业务的应用,因而促进了移动因特网络模式的形成,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IP移动因特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移动互联网是当前信息技术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而接入网络则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基础设施。对目前的接入网络技术:卫星通信网络、无线城域网、无线局域网、无线个域网、蜂窝网络的特点及应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接入网络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各种网络的融合演进,报告了异构无线网络融合的特点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个人数据通信的发展,功能强大的便携式数据终端以及多媒体终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实现使用户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均能实现数据通信的目标,要求传统的计算机网络由有线向无线、由固定向移动、由单一业务向多媒体业务演进,由此无线网络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互联网应用快速普及的今天,无线网络技术已成为通信发展的重要新兴领域。无线技术使得人们使用品种广泛的设备在世界任何位置访问数据的愿望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心代理实现移动Ad-Hoc网络接入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实现移动Ad-Hoc网络(MANET)和Internet互联是目前移动接入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针对已有接入方法所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以移动节点间相互竞争出现的中心节点作为移动代理,利用移动IP协议实现MANET接入Internet的新方法,并探讨了中心代理节点的选取、MANNET整体移动接入,代价等问题。该方法具有开销小、接入灵活、不需对移动IP做大的改动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个人数据通信的发展,功能强大的便携式数据终端以及多媒体终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实现使用户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均能实现数据通信的目标,要求传统的计算机网络由有线向无线、由固定向移动、由单一业务向多媒体业务演进,由此无线网络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互联网应用快速普及的今天,无线网络技术已成为通信发展的重要新兴领域。无线技术使得人们使用品种广泛的设备在世界任何位置访问数据的愿望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面对公安移动警务信息化建设中应用技术门槛高、开发周期长、应用下载乱、业务流程复杂、安全监管手段弱等问题,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空间信息和无线通信等技术搭建一体化的移动警务综合管控平台,提出了平台架构和网络接入的设计思路,解决了终端多级安全接入公安信息网的信息交换问题,论述了基于APP应用商店模式的面向移动警务开发和应用的全生命周期流程,研究了"云+端"一体化的移动警务终端安全管控功能和策略,制定统一的移动警务接入和安全管理的标准与规范,构建了基于云计算的公安警务大数据平台和"1+N"弹性服务平台架构,增强了警务资源对接能力和移动警务应用深度,提高了移动执法业务的效率.最终在武汉市公安进行应用与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和战果.  相似文献   

7.
人类进入21世纪,人们的工作方式逐渐发生变化,移动办公也日益成为大多数人工作的趋势。计算机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使数字化信息已经遍布世界的每个角落,信息技术已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领域,伴随移动通讯时代、办公自动化及网络时代的到来,日常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信息已经大大突破了人们的传统信息检索和信息处理极限,人们迫切需要一种具有网络通讯、文字办公、实用而又易学易用的便携式设备,为工作、生活中更为方便地获取并处理大量信息而服务。掌上电脑作为一种科技含量较高的IT产品,以其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可随身携带、方便接…  相似文献   

8.
移动代理技术在移动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讨论了移动代理(Agent)技术在移动计算中的应用.随着因特网的广泛应用和移动主机用户的不断增加,使对基于移动IP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首先分析了IP对移动节点的支持和实现机制,然后介绍并讨论了移动代理技术、隧道技术和安全性问题,最后研究了移动代理技术在移动计算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对软交换技术的功能研究,根据目前我国目前软交换技术在通信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现移动软交换的应用进行研究,说明了以Softsw—itch为核心的软交换体系,符合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融合的趋势,提供语音、数据、视频业务和多媒体融合业务,满足通信个性化、移动化和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为了在移动通信网络中运用IP协议,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制定了Mobile IP协议。Mobile IP是一种简单、可扩展的全球Internet移动解决方案,使节点在切换链路时仍可保持正在进行的通信。文章讨论了Internet移动接入的重要技术——移动IP,对其中的关键技术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魏功 《河南科学》2007,25(3):480-483
无线宽带的接入需要目前计算环境提供对固定IP网络主机移动性的支持.一方面,互联网工程专门小组(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在现有IP协议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支持主机漫游的网络层协议—Mobile IP;另一方面,作为一种高效的多点通信方式,IP组播在固定IP网络中提供了支持分布式多媒体应用和海量数据传送的机制.以移动IP作为路由协议面向移动主机提供组播机制是一个极具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与现有移动IP组播机制仿真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在相同环境下具有较小的资源开销和较高的效率,从而提供更好的网络服务质量(QoS Quality of Service)保证.  相似文献   

12.
移动数据库是传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扩展,综合了分布式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等多门学科领域,能够支持移动用户数据访问要求。移动数据库系统结构主要由固定主机、移动支持站、移动计算机三部分组成。然后主要论述移动数据库的关键技术、数据复制与缓存、数据广播技术、位置相关查询、移动事务处理、移动数据库安全性等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原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数据库技术一直在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不断进步,随着移动计算时代的到来,嵌入式操作系统对移动数据库系统的需求为数据库技术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嵌入式移动数据库技术目前已经从研究领域逐步走向了广泛的应用领域。随着科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人们对移动数据的实时处理和管理要求不断提高,嵌入式移动数据库也越来越显不出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李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6):6622-6627
为了保证服务质量,IEEE 802.11工作组指出因特网语音服务的切换时延不应该超过50 ms。本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切换策略:信令分组的传输发生在控制信道上,从而缩短了信令分组的接入时延;数据信道上的因特网语音分组具有高于数据分组的接入优先权,保证了因特网语音业务的实时性;而且,切换时移动台在选择目标接入点时结合了信号强度和当前负荷来完成,避免了接入点负荷过大,造成网络性能下降。仿真结果显示,该策略在保证切换时延不超过规定门限值的同时,资源利用率比现有的快速扫描算法提高了9%左右,业务成功接入率提高了10%。  相似文献   

15.
为了在移动通信网络中运用IP协议,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制定了Mobile IP协议.Mobile IP是一种简单、可扩展的全球Internet移动解决方案,使节点在切换链路时仍可保持正在进行的通信.文章讨论了Internet移动接入的重要技术--移动IP,对其中的关键技术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与移动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数学化校园呈现出与移动终端结合的趋势.如何规划、构建移动互联时代的数字化校园便成了高校信息化发展不可缺的课题.论文从三个层面探讨移动数字化校园构建设计的方法.同时探讨了数字化校园移动终端应用的数据接入流程,在高校信息化发展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创新,也会给各行各业在构建数字系统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7.
移动云计算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云计算正成为一种新的应用模式.在移动云计算中,终端的移动性要求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进行安全地数据接入,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从移动云计算的概念出发,讨论了移动云计算的架构和服务模型,对移动云计算的应用实例做了较为详细地阐述,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移动云计算应用中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并对移动云计算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普遍要求在移动过程中同时保持移动通信和Internet接入,并期望获得与固定接入方式相同的服务质量。移动IPv6协议在克服IPv4缺陷的基础上满足了移动接入Internet的需要。在移动IPv6研究领域中,对MN(Mobile Node)进行认证是维护网络安全和完善网络管理的重要内容。根据Diameter协议对移动IPv6的支持,利用基于身份签名算法的高安全性和可用性构建了基于Diameter协议的移动IPv6身份认证体系,介绍了双线性变换、基于身份的签名算法和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然后详细描述了基于Diameter协议的移动IPv6身份认证体系的认证实现过程,最后分析了认证体系的安全性,此认证体系提供高可靠性的数据通道,保障认证消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通信技术和便携式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面向固定网络环境的传统IP技术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为此提出了移动IP技术,它支持主机在网络中的漫游和移动,并且它是下一代通信网络(NGN)和下一代因特网(NGI)的重要基础技术。首先介绍了现有移动IP技术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移动IP技术——透明移动IP技术,它在工作中使移动用户完全感觉不到IP地址的变化。最后与现有移动IP技术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0.
基于蓝牙的移动IP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移动IP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移动IP在蓝牙系统中的工作机制,提出了其中的一些技术问题 和解决方案,如三边路由优化、越区切换、注册优化等,并分析了移动IPv6在蓝牙中的应用和蓝牙移动IP 网络的组网方式,为无线蓝牙数据通信业务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