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长沙大学93级大专学生追踪三年调查,表明:1、大专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优于高中生;2、三年发展略呈马鞍形;3、三年中,强迫症、人际关系两因子分始终高居榜首;4、三年中,恐怖因子分呈下降趋势,偏势、敌对两因子分呈上升趋势,文科生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根据宜昌市1952年~2008年57年间21个主要气候要素及其极值资料,通过趋势分析和年代际比较,揭示宜昌市气候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当地城市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宜昌市6项气温因子中,有4项为升温趋势,2项为降温趋势.其中年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极显著上升,1970年代中后期升温速度加快;年极端最高气温和37℃以上的高温日数表现下降趋势.2)年降水量、降水日数均为减少趋势,而年最大日雨量、暴雨日数为弱增加趋势.年平均相对湿度显著减小,年最小相对湿度以1970年代为界,先增后减.3)年平均风速、极大风速、最大风速及大风日数均一致性减小,后两项为极端显著减小;4)年日照时数下降趋势显著.5)年雾霾总日数、轻雾日数、霾日数均极显著增加,而年大雾日数显著减少.可见宜昌市大部分气候要素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与青海省东北部地区43年气温变化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柴达木盆地6个站和青海省东北部9个站43年的器测气温序列资料,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揭示两个亚区43年来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和规律,分析结果表明:①两个亚区年与四季温度序列,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冷暖阶段、变化周期和极端冷暖年份;②两个亚区年与四李平均温度序列,具有明显的增温趋势,其中冬季增温率大,年与四季增温率小,10年增温趋势各不相同;柴达木盆地平均增温率为0.367℃/10a,青海东北部地区平均增温率为0.293℃/10a,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两个地区更加明显;③青海省东北部,80年代以前,升温速率慢而降温速率快;80年代以后,升温速率快而降温速率慢,其特征在冬季和夏季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商丘国家基准气候站1961-2011年的季、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蒸发量、冬季负积温等资料,得出结果表明,商丘近51年来的气候变化特点是:温度年和春、秋、冬三季均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倾向率为0.166℃/10a,三季中以冬季增温最为显著,夏季温度则略有下降;年降水呈增多趋势,其倾向率为14.93 mm/10a;年日照时数、冬季负积温、≥35℃日数、≤-5℃日数均呈减少趋势,其倾向率分别为:-180.15 h/10a,-127.00 mm/10a,-11.84℃·d/10a,-2.27 d/10a,-3.81 d/10a;蒸发量分两个阶段分析,1961-2001年年及四季蒸发量均呈减少趋势,2002-2011年年和春季蒸发量呈上升趋势,夏、秋、冬三季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强度、频率和总量变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利用西北地区120个测站1954-2003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采用REOF将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变化划分为东西两部分进行研究,分析了近50年来西北地区东西部降水强度、频率和总降水量变化趋势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西北地区降水量的增多主要是西北西部降水量的增多引起的;西北西部年降水频率呈增加趋势,年平均降水强度也星增强趋势,而西北东部年平均降水强度增强,年降水频率却呈显著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6.
黄河源区枯季基流的周期变化规律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小波变换、小波系数方差等方法分析了黄河沿水文站1955—1999年枯季3月基流量周期变化规律,同时利用显著周期振幅的不稳定性,计算同周期枯季基流与气象要素的小波系数的相关系数,分析了枯季基流变化趋势及显著周期的气象成因,解释了三次断流的原因.计算结果表明源区枯季基流量存在一个强趋势项、7—8年与3—4年两个显著周期.强趋势项决定了枯季基流量的总体变化规律;受其影响,20世纪50年代以来,源区枯季基流量呈现枯-丰-枯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还表明枯季基流量的强趋势项为气温所致;两个显著周期为降水所致.文章根据地下水、枯季基流及气象要素间的关系,推知源区地下水位变化也存在强趋势、7—8年与3—4年周期.50年代以来,源区地下水位的经历了低-高-低的变化规律.1999年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源区地下水位仍然较低.  相似文献   

7.
利用累积距平法和气候倾向率对1956-2000年开封市气温、降水量和径流量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开封市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5年来开封市气候倾向率为0.175/10a,春季、秋季、冬季的气温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升温最为明显,其气候倾向率为0.391/10a,夏季呈缓慢降温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067/10a;降水量的年代变化有两个阶段,从1956年到1980年代之间共减少了156.92mm,1980年代到1990年代之间是增加了22.00mm,四季降水中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呈负趋势,春季冬季呈正趋势;径流和降水量在年际变化上表现出大致但并不严格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长江上游枯水期及10月径流情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非参数统计检验Mann-Kendal法分析了长江上游寸滩、宜昌站枯水期及10月的流量变化趋势,并用有序聚类分析法分析了两站枯水期及10月流量序列的跳跃点.结果表明:两站枯水期流量均呈上升趋势,10月流量均呈下降趋势;两站枯水期流量序列的跳跃点均为1989年,10月流量序列的跳跃点均为1991年.枯水期和10月流量序列的跳跃点基本吻合,初步判定,跳跃点的产生可能是由于长江上游流域水库运行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Mann-Kendall的济南市气温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Mann - Kendall检验方法,通过对1951 -2007年济南市气温数据的分析,发现济南市年均气温存在十分明显的上升趋势,线性增温速率为0.24℃/10 a,其中50、80年代年均气温增温迅速,60、70年代呈相对稳定的波状起伏,1983年之后升温趋势十分显著,2000年之后升温趋稳并呈微小下降态势.研究时段内年均气温存在两次突变,分别发生在1975年和1984年.对于四季气温,春季和冬季增温趋势十分显著,两季的升温速率分别为0.31℃/10 a和0.43C/10 a;秋季气温增温显著,夏季气温随时间变化而增暖的趋势不明显,两季的升温增速分别为0.156℃/10 a和0.055 °C/10 a.四季气温随时间变化特征表现为:春季和秋季整体呈现缓慢波状上升,而夏季和冬季则起伏较大.分析表明,1969年的夏季和1986年冬季是季温发生突变的节点.  相似文献   

10.
黄河孟—兰段南北两岸降水变化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1-2008年黄河孟兰段南北两岸10个气象站的月降水气象资料,对38年来两岸年、季平均降水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①两岸年平均降水量都呈增多趋势,但存在南北差异,南岸降水明显多于北岸,但北岸较南岸增多幅度明显.②两岸春、冬季降水都呈增多趋势,北岸较南岸增多幅度明显.③两岸夏季降水呈增多趋势,南岸增多幅度明显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