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丁海霞 《科学之友》2005,(21):52-53
会自燃的花在南亚大森林里,生长着一种名叫"看林人"的花,这种花的花朵和茎叶内饱含着挥发性物质,这是一种极易起火的芳香油脂,当森林中空气干燥灼热时,它就会无火自燃,造成火灾.  相似文献   

2.
丁海霞 《科学之友》2005,(11):52-53
会自燃的花在南亚大森林里,生长着一种名叫“看林人”的花,这种花的花朵和茎叶内饱含着挥发性物质,这是一种极易起火的芳香油脂,当森林中空气干燥灼热时,它就会无火自燃,造成火灾。醉花在坦桑尼亚的山野中,生长着一种木菊花,其花瓣味道香甜,人或动物一闻到它的味道就会昏昏沉沉。如果摘一片花瓣尝尝,用不了多久,便会晕倒在地,一连昏睡好几天。催眠花非洲坦尼有一种木菊花,喜欢生长在荒山野岭之中。这种花色彩夺目,香气浓郁,不但博得人们喜欢,就是野生动物也常常立足欣赏。然而这种花具有强烈的催眠作用,人们只要用舌头舔一下花瓣,马上就会入…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在圭亚那一所国家公园内的大草原上,植物学家发现一株黄眼草上有橙黄色的"花","花瓣"紧密聚集,呈海绵状,不同于该物种的典型花朵特征。原来,这些"花"根本不是真的花,而是一种真菌形成的假花。这种真菌会感染黄眼草属植物,并阻止植物开花。这些假花完全由真菌的组织组成,目的很可能是诱使蜜蜂为其传播孢子。  相似文献   

4.
在五彩缤纷的鲜花世界里,万紫千红,七彩斑斓。然而,大自然中各色花的品种数量不尽相同。科学家曾对花的颜色作了统计,其中白色花最多,黄、红、蓝色花次之,紫、绿、橙、茶色较少,黑色花最少,仅有墨兰、墨菊、黑牡丹、黑玫瑰等8种,所占不到2‰,所以特别名贵。  相似文献   

5.
郭承基 《科学通报》1959,4(4):133-133
褐钇钶矿是一种比较罕見的稀有元素矿物,主要产于花崗偉晶岩及其附近的砂矿中。偶尔在花崗岩或花崗正長岩中也可能发现这种矿物,但从成因上来講,已知花岗岩或花崗正長岩中所发现的褐钇钶矿通常都与后期的鈉長石化有关。而且这种矿物的产量极其有限,一般仅作为开采其他矿物时的副产品来进行回收。但最近在我国某地的花崗岩中发现了規模巨大的褐钇钶矿矿床,經初步研究,这种矿床在成因上为一种早期岩漿矿床,与世界各地已知的褐钇钶矿矿床  相似文献   

6.
能报时的花 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曾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有意地种在科学院的院子里,组成了一个奇特的“花钟”,欲知现在时间,只要看花开即可。如牵牛花开在大约早上4时,蔷薇花开在早上5时,龙葵花开在早上6时,睡莲花在早上7时,太阳花开在上午10时,  相似文献   

7.
<正>如果你认为这些会发光的花要么是魔术技巧要么是假花,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它们可都是真实的花。那么,荧光花是怎么来的呢?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神奇的化学制剂,将它喷洒到你喜欢的树叶或花上,然后将一个发光装置放置在附近,植物就会立即荧光闪闪,效果十分惊人。这种惊人的效果甚至能让普通植物来个大变身,从貌不惊人立马变得光彩夺目。而且,这种荧光花  相似文献   

8.
堆绫,又叫堆锦、堆花,是一种以丝绸为面料的工艺画及其制作工艺的统称,原意是指堆起来的花。事实上,这种工艺不仅可以堆制花卉,还擅长堆制人物、动物、景物。  相似文献   

9.
为向小麦转移多花黑麦草的有利基因,创建小麦新胞质种质,进行了小麦与多花黑麦草原生质体电融合的研究,成功地再生了小麦 多花黑麦草体细胞杂种,经6种限制性内切酶,13个探针(其中含9个线粒体探针,3个叶绿体探针和1个核基因探针)的73种酶/探针组合检测,小麦与多花黑麦草间具有很高的多态性,分子鉴定表明,约93.4%的再生植株为真杂种,所得到的体细胞杂种为高度不对称的体细胞杂种,小麦和多花黑麦草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体细胞杂种细胞中不共存。  相似文献   

10.
名药知母     
知母是中药中的名药.这是一种百合科知母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知母属植物仅此一种。知母有根状茎,肥大,外密生许多残叶叶茎:另生有许多根,根长而较粗:叶丛生,像禾草叶,细长,质地较硬。叶长可达70厘米,宽仅3-6厘米。夏天出花莛,高达1米.花莛上稀疏生有2~3朵一簇的花。花小。白色带淡紫色,结蒴果,长卵形。知母分布东北、  相似文献   

11.
<正>有一种景观,它灿若烟花,美丽却让人望而却步——因为要将1600多摄氏度的铁水打向高空,才能产生这样的美。表演者冒着被烫伤的风险,只为夜间那漫天华彩、遍地生金的景象。作为中国最古老的“烟花”,打铁花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古时候,“打铁花”是工匠们的一种祭祀活动。遇到道教的重大庆典,道士们也会出钱出物,请工匠们“打铁花”,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整个表演过程充满了神秘与惊险。  相似文献   

12.
花和蝶共同进化 马达加斯加特产一种兰花,花托长30多厘米。这样长的花托,使得一般昆虫很难采到它的花蜜。1870年,生物学家威尔士见到此花时,就曾预言:“有多么长的花,必有多么长‘嘴’的蝶。否则此花永远没有受粉的机会。”后来虽然没见到那么长“嘴”的蝶,但33年  相似文献   

13.
郭承基 《科学通报》1957,2(1):20-20
根据內蒙南部十几个地区以及河北省某些地区的观察,發現这些地区的花崗偉晶岩中所产的稀有元素矿物,与云母的种类之間有着非常密切的共生关系。因此,为了明确地指出稀有元素矿物的找矿标志,我們建議將內蒙南部地区的花崗偉晶岩分为以下3种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4.
在众多的植物中,有许多花是由特定的虫类作“媒人”的。它们在长期的生活中,与某一种昆虫形成特定的关系。如果没有这种昆虫,那些花就不能结果;如果失去了那些花,这种昆虫也就难以生存。比如,从英国移植到新西兰的红三叶草,虽然能存活下来并且能开花,但是那里没有替它传送花粉的丸花蜂,所以不能结果。后来,人们把丸花蜂也运到了新西兰,红三叶草这才有了种子。又如丝兰,给它传送花粉的是一种蛾,叫做丝兰蛾,如果没有这种丝兰蛾,丝兰的花就不能结子,  相似文献   

15.
苞片是有花植物身上的一种特殊的过渡器官.它来源于叶,但却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演变出了一些新的功能,成为一种专门与花为伍的变态叶.  相似文献   

16.
花儿由于美而得到人们的喜爱。那么,这些赏心悦目的花是怎样形成的呢?希腊神话中说,白玫瑰花是酒神们的宴会上流出来的香汁变成的,而红玫瑰是女神阿弗罗吉塔的手指被玫瑰刺扎破而流出来的鲜血染红的。这些神话虽然很美,但毕竟不是科学,对于花的正确见解,一直到18世纪才由德国大诗人歌德在1790年提出——花是由叶子变来的。确切地说:花是适应繁殖的一种变态的叶和枝。后来经过不少科学家考察和试验,终于证实了上述论断。花怎么会是叶和枝变来的呢?也许你会怀疑这种说法。那么,请你取一朵花来仔细观察一下:一朵典型的花,是由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组成的。花的最外一层有几个绿色的小萼片,同叶子几乎一模一样,这就是花萼.花瓣的形态和构造同叶片也很相似。虽然  相似文献   

17.
豌豆AGAMOUS同源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雷  宋伟杰  王利琳 《科学通报》2009,54(20):3207-3212
豌豆是研究植物发育遗传的经典模式植物. 虽然已经克隆到了一些与豌豆花发育有关的基因, 但是由于豌豆基因组大、序列信息少以及缺少有效的遗传转化方法, 豌豆花发育研究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 VIGS)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反向遗传学快速研究基因功能的方法. 本文利用基于豌豆早褐病毒 (pea early browning virus, PEBV)的VIGS体系研究了豌豆中AGAMOUS同源基因(Pisum sativum AGAMOUS homologous genes, PsAGs)的功能. 在PsAGs沉默之后, 豌豆花表现为雄蕊花瓣化, 心皮开裂, 内生出一朵不完整的花. 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显示, 在沉默植株中PsAGs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下降. mRNA原位杂交结果显示, 花发育早期, PsAG基因在花原基中央表达, 后期在第三、四轮花器官中表达, 表明在豌豆有多个AGAMOUS同源基因. 实验结果表明, 豌豆中可能存在多个AGAMOUS同源基因, 彼此间功能冗余且相对保守, 同时暗示着在对基因家族成员进行功能研究时, VIGS是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发现大花草 大花草又名大王花、大花兰,属于大花草科,以“世界最大的花”著称于世。它产于东南亚的婆罗洲、苏门答腊、爪哇、马来半岛、泰国及菲律宾。其中有一种叫阿诺德大花草、它的花直径为97厘米,堪称“世界之最”。大花草于1818年首先发现于苏门答腊,1920年被介绍到西方世界,最初很多人不相信是真的,还有人拒绝承认它是一种植物。 在1818年,当时的苏门答腊代理总督、英国人瑞福莱斯勋爵组织了一个探险队,深入到苏门答腊的原始热带雨林探险考察,预期能深入细致地观察苏门答腊鲜为人知的自然、历史的各个方面。探…  相似文献   

19.
朱俊彪 《科学通报》1995,40(24):2280-2280
虚火花放电是在一种特殊的轴对称结构称为虚火花放电室(Psuedo-Spark Chamber)中发生的高电压(10kV~1MV)、低气压(1~100Pa)的气体放电现象.由在具有共同中心放电通道的空心阴极和平板阳极之间插入单块绝缘盘构成的放电室即所谓单隙虚火花放电室,或者交替插入绝缘盘和中间电极构成所谓多隙虚火花放电室.虚火花放电可产生相当小束径(≤1 mm)、强流密度(>10~6A/cm~2)、低发射度(~15mm·mrad)、可与光阴极产生电子束的  相似文献   

20.
云南各民族食用花卉中的人文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怡涛  龙春林 《自然杂志》2001,23(5):292-297
应用民族植物学和文化人类学观点,探讨、研究云南少数民族社会中普遍具有的食用花卉现象。结果表明:这种食花现象能区分出两种不同的人类行为方式:①食花现象是传统饮食习惯的使然或基于个人对食物的偏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其生存空间内现有食物的自然选择结果,是其认识自然、适应环境的知识积累使然,具有原住民文化特征,②食花现象是整个区域社会或整个民族共有的社会行为,是他们所归尾的传统文化整体中的一部分。其特点是整个区域社会或民族都参与,他们所使用的食花植物种类和烹调方法均遵循着自己的传统文化模式,常常具有民族性和地区性,而不是个人的随意行为,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食花文化。食什么花?怎么食?有着其特殊的社会有文化价值。本文从地理因素、保健因素、文化因素、原住民等多方面分析探讨其对食用花卉的影响。作者相信,食花文化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开发食用花卉的资源,而且对于民族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