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气功筆谈     
自本刊1978年5月创刊号发表了顾涵森,林厚省《探测气功“运气疗法”物质基础的初步实验结果》一文,后又陆续刊登了其他同志的有关气功、经络研究的文章以来,本刊编辑部收到了不少读者来信,其中有科研人员、气功师及一般读者,他们都对这一新兴的研究工作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和支持。为了进一步交流情况,推动气功研究工作的深入,我们约请了有关方面的同志,举办了这次《气功笔谈》。  相似文献   

2.
潘锦堂同志曾为本刊撰写过《青藏高原高山植物的生态》(2卷4期)一文,当他来信告知他本人具有感知地球南磁极等能力,确实引起了我们的兴趣。故即去信潘同志和他所在单位,希望能在单位协助下,进行一些测试,我们的建议得到了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他本人的大力支持,很快他们就函告了测试情况。  相似文献   

3.
科学界采访     
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为了向读者报导国内外科技与教育的动态,本刊与其他刊物共同走访了本市科学界一些知名人士,请他们谈谈各学科的发展情况。参加采访的有本刊杨维廉、马瑞琦、姚南、上海科技情报所苏光楣、沈彩虹与《国外科技消息》陈成尧同志。本期刊载了夏道行、卢鹤绂、叶叔华、王德宝四位学部委员的访问谈话,本刊将陆续刊载。文字根据记录整理,未经本人过目,如有出入,由记录整理者负责。  相似文献   

4.
编后记     
编完了创刊号,首先想到的就是应该向筹备过程中对本刊提供各种支持的各级组织和各方面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致以崇高的敬意!如果没有这种支持,本刊是难以在这样短时间内和读者见面的。在这一期中,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华罗庚,戴文赛,贾兰坡,张作人,任美谔和卢鹤绂等发表了他们各自长期从事研究的学科的新近成果,或各具特色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本刊今年第四期“科技翻译顾问”栏陈正康同志《从“a huhundred to one”的意义谈起》一文刊出后,接到读者盛荣棠同志来信,对陈文内容提出了意见,嗣由陈正康同志写了《答盛荣棠同志》的文章。兹将两文同时登载,请广大读者参阅;如有宝贵意见,请寄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6.
本刊兼职编辑杨维廉同志今年7月16日因病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令我们编辑部全体同志十分沉痛.杨维廉同志是《世界科学译刊》(本刊的前身)创刊、初期建设的筹划人之一,他积极开拓杂志与国内外科学界的联系,他和其他同志对国内一些科学家的采访文章受到科学界好评;在与国外的联系上,他先后代表本刊与《科学美国人》、《宇宙》(德)、《研究》(法)等国际知名科学杂志建立了杂志交换关系.其后,他一直参与本刊的审稿、组稿工作.  相似文献   

7.
张钰哲 《科学通报》1955,(12):82-82
不久以前,我們 (南京大學戴文賽教授,數学研究所研究員吳新謀同志,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实習員葉式輝同志和我) 到爱尔蘭首府都伯林去出席了國际天文协会的第9屆大会。  相似文献   

8.
著名物理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本刊顾问钱临照教授日前给本刊来函,对本刊兼职编辑杨维廉同志的逝世表示悼念,并对本刊的工作给予鼓励。现将钱教授的悼念文章及来函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9.
编后     
我们热情向广大读者推荐王伽林同志《气功与胆汁分泌——我的实验研究》一文及他致本刊编辑部的一封信.王伽林同志这种献身科学的精神为我国科学工作者树立了一个光辉榜样,是我国科学工作者的光荣和骄傲.本刊以能刊载王伽林同志这篇用自己的鲜  相似文献   

10.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首都北京,天朗气清。为筹备《自然杂志》创刊,在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之际,本刊记者专程访问了中国科学院付院长、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同志。钱三强同志就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普及现代科学知识、广泛进行科学交流以及办好自然科学刊物等问题,对本刊记者发表了意义深长的谈话。  相似文献   

11.
编后记     
《大自然探索》杂志创刊已两周年了,在过去的两年中,许多领导和同志们用各种方式对本刊表示了热诚的关怀和鼓励。我们怀着感激的心情发表了张爱萍同志给本刊的题词,决心在党的领导下、广大读者和作者的关心和支持下,把刊物办得更好。在“科学家论坛”中,我们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钱伟长、朱洪元、贝时璋等三位著名科学家的文章。他们在长期的科学工作中,从科技人材的培养到治学方法以及新兴学科的开拓等方面,都有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本期发表了读者徐子成同志致本刊的一封信。我们深力徐同志当年所达到的成就而骄傲,更力徐同志所遭到的厄运而叹恩。当然徐同志的遭遇只不过是过去十余年中我国科学事业上一场沽劫中的小小一例而已,但也足见其危害之烈,创痛之深矣!  相似文献   

13.
本刊在去年第12期刊登了张周生同志的《UFO是一种自然现象》一文,本期再继续刊载张周生同志关于去年10月份UFO现象的预测以及当月上海地区的四份目击报告。  相似文献   

14.
从本期开始,本刊将连载行正同志撰写的《谈谈一些英语常用词语的用法和译法》一文。这是本刊编辑部为了改革“科技翻译顾问”专栏的编辑工作,走访经常为本刊写稿的作者同志,共同商量选题的结果之一。该文针对出现于当前书刊中比较常见的问题,阐述自己的意见,并望与原作者商榷并就正于广大读者。在撰写过程中也征求了一些专家的意见,并得到诸如葛传椝教授的帮助,书此志谢。  相似文献   

15.
常接到一些大学生和年轻的科技工作者询问有关如何从事科学研究,怎样学会利用资料,以及培养好的素质等问题,希望本刊加以介绍。赵永新同志去年随我国学习小组赴(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进修班学习,这是他们访问著名水稻专家张德慈博士的记录稿,值得一读。张德慈教授于1979年曾来我国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和讲学,本刊发表过他在上海的一次报告内容。借此向张德慈博士表示谢意。另一篇是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的化学工程教授E.L.Cusslev的“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也颇有参考价值,以上一并发表,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编后记     
本刊曾相继发表温元凯同志和潘毓刚先生(美国波士顿学院教授)关于我国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讨论文章,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本期我们特辟一个“关于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讨论”专栏,选登了部分来稿。这里面的作者有大学的校长和教授讲师,也有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的研究人员,他们都是怀着一种责任感和紧迫感来参加讨论的。我们的一切改革都必须有利于科学技术进步和智力开发,这是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重要精神之一,也是本刊开展这个问题讨论的目的和愿望。专栏里有一篇林家翘先生(美国科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特级教授)向本刊推荐的美国亚利桑那州州长布鲁斯·巴比特谈《美国的现状和再工业化》的文章,可供我们讨论科技教育体制的改革问题作参考。  相似文献   

17.
《科学通报》1974,19(1):47-47
全国冠心病座谈会于1973年11月13—22日在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除台湾省外)冠心病防治科研战线的代表,以及第四机械工业部、燃料化学工业部和商业部的同志共104名。  相似文献   

18.
1983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了1983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单独授予八十一岁的美国女遗传学家巴巴拉·麦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消息传来,本刊编辑部的同志感到格外振奋。诺贝尔奖年年颁发,何振奋之有?因为早在一年以前,本刊  相似文献   

19.
编后记     
承蒙方方面面关注,全赖知识界众多智者厚爱,《大自然探索》第12卷第4期今又面世,为1993年划上了句号。本刊主编杨超同志最近指示,编辑部同志要抓住新时期新特点,审时度势,使《大自然探》从形式到内容更顺应新时代的发展潮流。在新的历史时期,本刊深知肩负重要使命,将一如继往为我国科技事业的繁荣昌盛作出贡献。在“科技论坛”栏中,朱斌研究员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完成的《全球变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吉林工学院力学教研室的阎一工同志在来函中说,《世界科学》在内容编排上较合理,我个人更偏爱‘物理学”和“科学信息”“科学史”等几个栏目。阎一工同志建议在“科学信息”专栏里增加一些最新专业外文杂志的索引,以使读者更早地获得最新外文期刊的信息。从本刊创刊起即订阅本刊的上海市历城中学高中物理教师林冰—希望本刊能多报道一些国内外在前沿科学方面的中级科普文章,介绍一些新学说,理论,内容要实质一点,不要象新闻报道那样。即使是论述较深奥的知识,也尽量做到深入浅出,说清道理,使读者得到较完整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