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拟对"BUT"一词在使用上不同之处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
"美育"一词,古已有之.然而作为现代意义的"美育"一词,则是西方舶来品.德国诗人席勒最早使用,曾留学德国的蔡元培译介到中国,国学大师王国维深入研究,全面挖掘探索意旨,使美育逐渐深入人心;教育家蔡元培在民国初登高疾呼,大力推进美育的实施,终于使美育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改造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门"、"秀"两词都从英语中借意之后,填补了汉语这类词族的表达空位。此后两词范畴功能扩展并转移,语义抽象化、扩大化,而"门"和"秀"两词愈加被频繁使用。这正是表达空位和补位、范畴功能扩展与转移方面对"门"和"秀"的认知阐释。  相似文献   

4.
苏轼改进了词的叙事文体特征,主要采用"直言无隐"与"弦外之音"两种方式叙事.线型结构与横断型结构是苏词叙事的外在形态,使词体叙事趋于完善.题序加议论再助以用典与隐喻使其词的叙事呈现出两种方式的有机融合,为词的创作提供了有益启示,也使他的词表现出鲜明的叙事风貌.  相似文献   

5.
说“借过”     
在日常生活中,"借过"一词使用较为频繁,但是目前所有的工具书没有收录它。我们从"借"字出发,联系它的的通假字"藉"及各种文献材料来考察"借过"的意义和源流,对深入理解这个词语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此词是值得现在日常常用词典收录的。  相似文献   

6.
“纠结”新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纠结"一词在近几年的使用中孳生了5种新义,它们虽然目前尚属于动态词义系统,但受众日广.从汉语词汇学及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考察,这些新义的产生既符合汉语词义发展的规律,同时又映射出由时代变迁带来的人们用词心理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绿色"和"低碳"这两个词,近年来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反映了人们的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准确地理解这两个词的内涵,需要首先明确"污染物"和"温室气体"两个概念.污染物是指二氧化硫、氯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汞、可吸入颗粒物等对人体有害的排放物;而温室气体则是指以二氧化碳为主体的一些可能使大气温度上升的气体.  相似文献   

8.
"类推"理论在印欧语的演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语言的发展,在一些汉语方言词、口语词和新兴词的产生和使用过程中,类推也起着关键的导引和规约的作用,不断推动语言向强势的语言形式看齐。  相似文献   

9.
金仁旻 《科技信息》2007,(17):150-150,92
英语和汉语都大量使用颜色词。"红"作为常见颜色词在汉英表达中频繁出现,有时能出现对应情况,但往往不能直接翻译,从而反映出两种语言系统的颜色词在不同领域的使用中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就此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薛红勤 《科技信息》2012,(30):191-191
"给力"一词是自2010年产生以来,目前被人们广泛使用的网络新词。本文从模因论角度对"给力"这一新词进行分析,揭示"给力"一词流行的必然性和趋向。  相似文献   

11.
"子、儿、头"是现代汉语中几个比较典型的词缀。对高校现代汉语教材中以"头"为后缀的方位词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在方位词"东、西、南、北"后的"头"不应当是词缀,而是表示方位的词根,与"东、西、南、北"一起构成复合式合成词,而不是附加式合成词。  相似文献   

12.
“V+取”式双音词在十部明清小说中共见114个,附加式占多数,“取”字语法化为词缀为近代汉语的双音化做出了贡献.因为语言精确表义和简练原则的制约,“取”在现代汉语时期失去构词能力。“取”自唐而来的语法化历程适应了汉语不同时期对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新闻、信息二词,非现代新名词,我国古代早已发明,《红楼梦》已娴熟运用。本文排比红楼内众多新闻、信息二词的运用例证,期以见出一代语言大师曹雪芹对该二词的准确运用。  相似文献   

14.
副词“真”、“很”、“太”在语义上都有表示程度高的意思,但是三者在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上还是存在许多差异。文章从语义内涵、组合能力和语用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A领"式名词的意义与来源、造词方式与词义特征的分析描写,着重阐释"A领"式名词的语义变异及其整合路径,揭示现代汉语新生类义词的生成特点与造词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绘画重在写心,而当今社会却赋予它更多的时代内容,使之视觉性和图式性日益突出.在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表现时代和现实的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现代人物画的写心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应从物我、人性、人心、其他艺术形式等角度对"写心"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美学由“心性论”而与传统美学血缘相关,同时也由“心性论”与西方美学相关联。无论是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的功利主义还是超功利主义,在“心性论”这一点上是会通的,“心性论”是中国现代美学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8.
汉语是非形态语言 ,汉语语汇难以概括出规律 ,词语解释难以做到严格的形式化。许多意义较为复杂的词语 ,在注解释译时容易出现失误。本文以“莫 (暮 )”为例 ,探讨根据汉语言的特点 ,把词语置于一定的时空联系中加以考察和解释。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 :1、认识和重视本义 ;2、同义词要着重于辨异 ;3、释义须区分不同层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手"字条下所收录的88个双音节合成词进行了分析,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这些合成词内在的概念组合方式,研究表明"手"的概念与这些合成词的构成有密切关系,而人们的认知活动和经验则是成词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