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探究不同培养基基质对羌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影响,为建立羌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体系摸索条件.通过比较不同基础培养基种类、蔗糖浓度、硝态氮与铵态氮的比值和总氮含量等因素对羌活植物悬浮细胞生长的影响,以确定羌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最佳培养基条件.实验结果显示,以MS为基本培养基,当蔗糖浓度为30g/L,NH4^+/NO3^-=1∶2,总氮量为1/2N时,最有利于羌活植物细胞的悬浮培养.实验结果表明,确定的羌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最佳培养基条件,可为后续的羌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固定化微生物去除地下水中氯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去除地下水氯苯的最佳条件,采用聚乙烯醇(PVA)和海藻酸钠为包埋剂,培养了含氯苯的菌泥驯化培养的微生物,以制备固定化微生物小球,处理地下水中的氯苯.本研究从机械强度,传质性,氯苯降解率等方面综合考虑,利用正交实验确定了制备固定化微生物小球的最佳条件,并对固定化微生物和游离微生物降解氯苯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另外,还对固定化微生物降解地下水中氯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氯苯初始浓度大于20mg/L,固定化微生物降解氯苯效果好于游离微生物的.当小球粒径为1mm,菌液接种量为8%,氯苯初始浓度为80mg/L,pH值为7.0左右,盐度低于1.5%,控制培养温度为10℃,摇床转速为120r/min时,固定化微生物降解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3.
研究利用磁性载体固定微生物处理废水的效果,首先必须测定载体表面固定微生物的含量.通过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来间接测定微生物的含量,确定了该方法的最佳吸收波长、最佳消解时间和冷却时间、缓冲溶液的最佳pH值.研究表明在最佳条件下,细菌裂解液显色反应的吸光值与细菌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一株产胞外絮凝剂微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次反复筛选,从内蒙古科技大学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分泌胞外絮凝剂的微生物.在实验室条件下,确定其所产絮凝剂的最佳絮凝条件:最佳投入量为2mL:100mL;最佳pH为6.0;最佳助凝剂为Ca^2+,其最佳浓度为0.5g/L;最佳絮凝温度为40℃.经鉴定,该微生物为固氮菌属细菌(Azombacter sp.).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嗜水气单胞菌的最佳培养条件,通过单因子实验得到该菌株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大豆蛋白胨,初始pH值为7.5,最适生长温度和时间为28℃、36h,最佳氯化钠浓度为6.84mg/mL;在其他培养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对大豆蛋白胨、葡萄糖、K2HPO4浓度、初始pH值做四因子三水平的正交实验,得到培养基最佳组合为:葡萄糖10 g/L、大豆蛋白胨10 g/L、K2HPO44.56mg/mL、初始pH值7.5.研究结果为嗜水气单胞菌规模化发酵培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对煤进行降解,初步探究微生物降解煤的最佳条件.通过对煤渣进行电镜分析,对上清液进行元素分析,初步确定活性污泥中存在能够降解煤的微生物.同时设计三因素(培养温度、pH和煤预处理方法)两水平的正交实验优化影响微生物活性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培养温度为35℃、pH为8和煤样未经处理时,微生物能够维持较长的降解时间.本文研究结果为利用活性污泥微生物降解煤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黑曲霉分泌微生物絮凝剂的效果及其絮凝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黑曲霉分泌絮凝剂的培养成本,提高微生物絮凝剂活性和产量,优化了培养条件,获得该菌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 7条件下,25℃恒温培养48 h,此时制备的絮凝剂对高岭土絮凝率达到96%以上.利用红外光谱法分析絮凝剂成分,推断其主要由多糖、核酸和蛋白质构成.在此基础上研究微生物絮凝剂对污泥脱水和Cr(Ⅵ)还原能力,结果显示黑曲霉分泌的微生物絮凝剂对污泥脱水有良好效果,当其投加质量浓度为27mg/L时,污泥含水率从97.1%降至78.2%.微生物絮凝剂处理Cr(Ⅵ)溶液时,对低质量浓度Cr(Ⅵ)还原效果较好,在pH值1~5,还原能力均较高,对质量浓度为20 mg/L的Cr(Ⅵ)的还原率均大于99%.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条件优化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Bacillus subtilis B-3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得到培养基最佳C源、N源、无机盐质量浓度比为10∶5∶1.在此基础上,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菌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温度为35℃,初始pH为8.0,转速为200 r/min,培养时间为16 h.用絮凝剂处理不同来源的污水,实验表明,该絮凝剂对南京炼油厂污水、校园生活污水以及南京金川河内污水均具有较好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9.
从油田产出水中筛选出一株能在75℃条件下产生表面活性剂的高温菌,经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仪鉴定,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质量浓度CMC为130mg/L.对其激活条件进行优化,优化结果为:该菌最佳碳源、氮源和最佳盐度分别为花生油、酵母膏和质量分数0.5%的NaCl.用该菌株在模拟75℃高温油藏条件下进行物模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在培养10d后可提高采收率4.5%.菌株B-1在微生物采油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李红梅 《应用科技》2000,27(5):29-31
以巨峰葡萄汁为基质 ,对 6种酵母菌种进行发酵性能的研究 ,确定以As2 .4 3 0果酒酵母为发酵菌种 ,并确定了最佳培养条件 ,在此条件下 ,酵母的活菌数达 1 .5× 1 0 6CFU/ml,以此培养液为发酵剂对葡萄浆进行发酵 ,并通过正交实验 ,确定最佳勾兑参数  相似文献   

11.
从油田产出水中筛选出一株能在高温条件下以原油为碳源的烃类降解菌D-1,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分析,确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测定了pH、温度和盐度对降解能力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生长条件,并用该菌株进行了物模驱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最佳pH和温度分别为6.0和60℃;其中盐度为0.2%时,降解率达到64.3%,对盐离子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在物理模拟驱油实验中培养10 d后可提高原油采收率5.6%.菌株D-1在微生物采油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氧化亚铁硫杆菌在高铀浓度条件下的活性是微生物浸铀技术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高浓度铀对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驯化后可以降低及弱化这种抑制作用.通过考察不同铀浓度对氧化亚铁硫杆菌活性的影响,得出其最佳培养条件并对驯化后菌种对铁的氧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优化条件下培养72 h后,对数期的细菌比生长速率为0.032 2 h-1.  相似文献   

13.
从培养液初始pH值、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培养时间、初始接种量、不同的培养基等6个方面对四株石油降解微生物的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探明它们的各自适宜实验室培养条件及这些微生物的普适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该四种石油降解微生物有各自的培养适宜条件,它们的适宜条件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共性.对于初始pH值、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培养时间、初始接种量、不同的培养基的敏感性不一,但普遍适宜于温度范围为30℃~35℃、pH值范围为6.5~8.0、转速为150 rad/min、接种量范围为0.4~1 ml、培养时间范围为18~24 h.这些研究成果有利于对石油降解微生物的进一步筛选和培养,也为进一步研究石油污染的微生物降解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微生物絮凝剂的产量,增强其絮凝效果,降低培养成本,以酱油废水替代发酵培养基对WN-2菌进行了培养,通过单因素培养条件优化,考察了外加碳源、外加氮源、培养时间、pH值等因素对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絮凝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预处理过的酱油废水作为廉价替代培养基,高效絮凝菌株WN-2可以在此条件下产生微生物絮凝剂。且WN-2最佳絮凝条件为:外加氯化钙浓度为0.2 g/L、无需添加碳源和氮源、培养时间为36 h、pH为7.0、摇床转速为160 r/min,在最佳条件下,对高岭土悬浊液进行絮凝测定,其絮凝率达到93.6%。因此,利用酱油废水作为微生物絮凝剂的替代培养基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有机物生物降解动力学极限浓度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机物生物降解动力学极限浓度(Sm in)是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能够达到的最低浓度,在废水生物处理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生物降解极限浓度的影响因素,分别探讨了基质浓度、微生物培养方式、第二基质以及污泥驯化等对生物降解极限浓度的影响及其规律。结果表明:基质浓度越低,Sm in越小;连续培养的微生物其Sm in比间歇培养的低,连续方式更适合于降解微量化学物质的微生物的培养;第二碳源对极限浓度的影响与污泥驯化与否有关,驯化污泥加入第二碳源后降解速率下降,而未驯化污泥则相反。这为废水生物高度净化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MTT法检测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性反应的最佳条件探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MTT比色法的四个主要因素,即培养时间、ConA浓度、细胞浓度及培养液小牛血清等应用L_16(4~5)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对最佳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增殖反应的主次顺序为ConA、细胞浓度、培养时间及血清浓度;最佳反应条件为:15μg/ml的ConA、1×10~7/ml细胞、10%小牛血清及48小时的培养时间.  相似文献   

17.
从石油污染场地分离到一株可降解菲的菌株SP 3,经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对比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p.),该菌能够以菲为唯一碳源,在菲浓度为100 μg/mL的无机盐培养基中,28 ℃摇床培养7 d降解率达到了99%以上。对该菌进行了最佳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其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淀粉1%、牛肉膏1%、Na2HPO4 0.2%、NaH2PO4 0.2%,并通过单因素实验法确定了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0 ℃,初始pH =7.5,培养时间12 h。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集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富集、培养、分离纯化,选取其中1株石油降解菌(CQ-5),采用长庆油田所采原油为降解底物,以核桃壳为固定化载体,采用吸附法固定微生物,分别考察pH值、温度、原油初始浓度、固定化时间对原油降解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降解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单因素对原油降解率影响大小依次是温度、pH值、原油初始浓度、固定化时间,根据响应面模型分析确定最佳降解条件为pH值7.2、温度32℃、原油浓度为3 898mg/L、固定化时间为29.8h,此时7天原油降解率达到66.8%.  相似文献   

19.
以安琪活性干酵母为出发菌种,分析了培养基初始硒浓度、接种量、装液量、温度、初始pH以及转速等发酵条件对酵母生物量及富硒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初步确定了培养的最优方案.在最佳的摇瓶培养条件下(初始硒浓度25μg/mL,接种量10%,装液量60/250 mL,温度30℃,初始pH 5.0,摇床转速160 r/min,培养40 h后),该活性干酵母的生物量及富硒量分别达到9.89 g/L、954 μg/g.  相似文献   

20.
改性硅藻土对Cu(Ⅱ)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腾冲硅藻土为基质,制得改性硅藻土.测定了该硅藻土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性能.讨论了焙烧温度、pH值、浓度及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找到改性硅藻土吸附Cu2+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