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0 毫秒
1.
常规扬声器靠活塞状的音圈振动锥形振动膜而发声。而新一代平板扬声器NXT是平面式的,以整个面板表面振动而发声,因而这种扬声器可以做得很薄,仅两毫米厚。  相似文献   

2.
似蜂非蜂     
<正>在花园或野外,我们常常可以看见一些体型略小、肚子扁扁的“蜜蜂”。它们吸食花蜜时不断地振动翅膀,却没有蜜蜂那样的嗡嗡声。你以为你现在看到的是蜜蜂,哈哈,你也被骗了。这种叫做食蚜蝇的昆虫以幼虫捕食蚜虫而著称。它们与蜜蜂没有亲戚关系,倒是与苍蝇和蚊子是一家。它们模仿蜜蜂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天敌把它们当成蜜蜂,而不敢冒犯。在昆虫世界里,这类模仿比比皆是,学术名称叫“拟态”,它是许多缺乏防御武器的  相似文献   

3.
陈春 《科技知识动漫》2010,(16):118-118
有这么个故事:一个叫聂利的小女孩到养蜂场玩,发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翅膀没有动,却嗡嗡叫个不停。她不由得产生了怀疑:为什么书上说蜜蜂的嗡嗡声来自翅膀的震动,而现在蜜蜂翅膀已不震动却也嗡嗡叫个不停?于是她请教了老师,老师没有直接回答她的疑问,而是鼓励小女孩自己去探索。小女孩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  相似文献   

4.
想起了一个故事:春秋战国时期,辩士张仪被人毒打后问他的妻子:"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吗?"其妻回答说:"在。"张仪说:"那就足够了!"可见,舌头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说话的舌头人说话时空气从肺部排出,经过喉头振动声带即可发声。但这种声音还不是语言,还需要靠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蟋蟀不同鸣叫声的发声原理,以双斑蟋(Gryllus bimachlatus)成虫为实验材料,用Cool-edit2000声音采集软件记录、分析,同时用数码照像机抓拍蟋蟀各种鸣叫瞬间的翅膀位置,分析测量不同鸣叫声时翅膀与身体所成的角度,对蟋蟀的三种不同鸣叫声的发声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蟋蟀发出不同的鸣叫声,与发声时翅膀相对身体抬高的角度有关.召唤声(Calling sound,CS)约42度、求偶声(Courtship sound,CSS)约32度、争斗声(Rival sound,RS)约53度.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昆虫的鸣叫发声原理提供了更为直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少儿科技》2009,(7):27-27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将最多再存活四年……” 全世界80%的开花植物靠昆虫授粉,而其中85%靠蜜蜂授粉,90%的果树靠蜜蜂授粉。如果没有蜜蜂的传粉,约有40000种植物会繁殖困难,濒临灭绝。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蟋蟀不同呜叫声的发声原理,以双斑蟋(Gryllus bimachlatus)成虫为实验材料,用Cool—edit2000声音采集软件记录、分析,同时用数码照像机抓拍蟋蟀各种呜叫瞬间的翅膀位置,分析测量不同鸣叫声时翅膀与身体所成的角度,对蟋蟀的三种不同呜叫声的发声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蟋蟀发出不同的呜叫声,与发声时翅膀相对身体抬高的角度有关.召唤声(Calling sound,CS)约42度、求偶声(Courtship sound,CSS)约32度、争斗声(Rival sound,RS)约53度.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昆虫的呜叫发声原理提供了更为直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声学思想来源于音乐的实践和乐器的制作。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乐器制作体系已日趋完备,因而声学的研究也引起了人们的足够重视。此后,逐渐形成了对各种各样声现象的正确认识。比如对物体发声与振动的关系、声音共鸣,以及不同材料发声特性的正确认识等等。 一、发声与振动 春秋战国时期,关于物体振动而发声的现象已有记载。春秋末年齐国人所著的《考工记》是世界上最早论述乐钟制作技术的书籍,其中《凫氏》篇曾写道:“薄厚之所震动,清浊之所由出”。  相似文献   

9.
动物音乐学院声乐系要招收一批特殊的歌手(即不用喉咙发声)。消息传开,那些原本羞于自己没有好嗓子的动物兴奋极了,私下里纷纷练开了。住在豆子地里的蝈蝈有力地鼓动起两只翅膀,“蝈——,蝈蝈……”,声音听起来非常洪亮。蝈蝈惊喜极了,禁不住叫起来:“啊!我的翅膀能唱歌,这多好!”在湖边找食的鹳鸟听见了,心里说:蝈蝈能用翅膀唱歌,我呢?想啊想,有办  相似文献   

10.
蜜蜂过冬     
一只蜜蜂无法度过严酷的寒冬。一群蜜蜂则不同。据说蜂箱中的蜜蜂在过冬的时候,往往要抱成一团,最外面的一层是工蜂,它们拼命地扇动着翅膀,像厚厚的衣服一样,阻隔住外面的寒冷。在这样严严实实地“包裹”之下,里边的温度恒定在13℃左右,舒适如春。  相似文献   

11.
正这个问题困惑我很久,我是一只还是一头小猪?我有翅膀,会飞。碰上系斑马条纹肚兜的蜜蜂,它说它是一只蜜蜂。碰上斗篷上有七颗星星的瓢虫,它说它是一只瓢虫。  相似文献   

12.
安庆人的口音柔和,甜美,但发声位置太靠前,而且许多字的音调都说了向下的滑音,因而发声位置不高,这种现象几乎函括了汉语发声的所有十三个“辙口”,严重影响了歌唱的发声,但安庆口音中又有些字能帮助学生找到歌唱的高位置。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空气柱共鸣的驻波理论的基础上,经过分析得出气柱固有频率所遵循的规律,然后又在付里叶级数理论和驻波理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扰动力构成的频谱成分及其对空气柱振动发声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得出空气柱振动发声所遵循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昆虫翅膀的运动参数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可用于精确测量昆虫运动参数的条纹投影法.应用具有高衍射效率的声光调制器(AOD)生成投影条纹,通过调整各衍射光束的角度获得不同角间距的条纹,可用来测量反射比较低的昆虫翅膀.结合AOD和光栅,从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投射条纹,可以在>90°的测量范围内测量蜜蜂的拍打翅膀.结果表明,在蜜蜂的一个拍打周期内,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测量其拍打角、滞后角,扭转角和扭转变形,相对测量误差<2%.  相似文献   

15.
中蜂,即中国蜜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意蜂是意大利蜜蜂的简称,是西方蜜蜂的一个亚种。它们一个生息于世界的东方——中国,一个繁衍于地球的西方——欧洲,本来应该是桥归桥,路归路,井水不犯河水的。然而从十九世纪末就“侨居”我国的意蜂,近几十年来竟然“反客为主”,摆出一副要在“中国的蜜蜂王国”中占据绝对优势的样子。地球上的被子植物之所以繁茂昌盛,靠的就是与昆虫的协同进化,而蜜蜂是其中重要的授粉昆虫。在被子植物尚未出现的时代,裸子植物多是靠风传播小孢子,也就是花粉。到了中生代的侏罗纪,随着被子植物的出现,产生了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保真重放系统扬声器是高级音响设备的最基本的元件之一.扬声器的发声主要靠两个方面,一是音圈的振动转换为扬声器纸盘的振动,二是纸盘的振动推动空气运动,产生声波及声压.理想的情形,在各种声波频率下,纸盘均应作活塞式振动.此时,纸盘幅射声波面积为最大,声压也大;此外,声压也和振幅有关.振幅愈大,声压也愈大.所以声压和纸盘的净体积速度有关.当声压高且频率特性曲线为水平直线时,质量较为理想;如在某频率时振膜上某部份不振,或振膜上各部份产生相互反向振动.则这频率的声压突然大幅度下降,同时产生高次谐波而使音质变坏。在扬声器中提高声压.避免声压频率特性曲线出现谷点是提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声带振动运动学水平上建立了声带边缘位移函数,函数综合考虑了发声位两侧声带夹角、声带厚度边缘倾角及边缘曲面形状和发声振动过程中振幅和相位在声带边缘上沿长度和厚度两方向的分布,以及两侧声带接触碰撞非线性过程等因素的影响。以位移函数为基础,并将声带沿厚度和长度方向分解为8×8个振动质量,通过仿真计算,在各种参数组合条件下得到的声门图波形与相应的实测波形是相似的,与声带振动的生理与病理解释结果是一致的。本文从又一个侧面证实了声门图与声带振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从声带的生理结构和发声机理出发,考虑声带的分层结构及病理情况,运用声学的基本理论,建立了声带的三质量块振动模型.采用电-力-声类比的方法对模型进行分析,得到声门声阻抗等效电路图,并建立声带振动的动力学方程.根据声带病变后可能发生的变化,选取一系列声带的相关参数值,模拟声带的振动情况,得出声带振动的位移图像.结果表明:若声带的不同层结构的参数发生变化,其振动波形也会发生变化,并且影响其他层结构的振动.  相似文献   

19.
《潍坊学院学报》2020,(3):76-78
本文遵循自然科学发声的艺术规律,从嗓音产生的源头开始,揭示了在声带振动理论背景下,研究嗓音潜力的开发和科学运用问题,才能真正揭开科学发声的神秘面纱,做到科学合理的运用我们的嗓音乐器,有效的解决各类嗓音问题,使嗓音永葆青春。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GC301—01型工业平缝机的振动激励源及噪声辐射源分析的基础上,从理论及实验两方面探讨了该机主要噪声辐射源之一(台板)的振动发声机理及振动与噪声辐射的关系,并采取阻尼降噪措施,使该机噪声降低5—6dB(A),该机的振动特性也得到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