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绍了MBR及其组合工艺,并阐述了其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为MBR工艺的实际运用提供参考.研究表明:MBR工艺处理进水变幅大的农村生活污水时,对COD和氨氮去除率高且出水稳定,去除率分别在68.3%、79.9%以上;A/O+MBR工艺适用于处理含氮量较高的农村生活污水,对氨氮、TN的去除率均在70%以上;MB...  相似文献   

2.
傅建龙 《海峡科学》2012,(4):39-41,45
有机磷农药生产废水中有机物浓度高、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处理难度大.福建某化工有限公司农药生产废水采用新工艺流程,经预处理、生化处理和后处理,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3.
王铁军  宋海军 《河南科学》2012,30(6):774-776
针对河南某新材料有限公司企业排放的绿碳化硅微粉生产废水的特点,采用"中和+沉淀+过滤"的工艺进行处理.工程实践标明,出水达到《综合污水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指标.该工艺处理效果优良,系统运行稳定,耐冲击负荷,运行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4.
利用气浮-水解酸化-SBR组合的工艺去处理含有8000mg/L的SS与5000mg/L的CODCr的高浓度的废水,完全可以有效地除去SS.N、CODCr和P.出水的指标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二级排放标准,它还有着剩余污泥少比较少,耗费成本比较低等特点,本文根据实际工程案例用大量的数据分析和探讨了采用气浮-水解酸化-LBF-SBR工艺处理硫酸卷曲霉素生产废水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四环素类抗生素生产废水来源及水质特征,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四环素类抗生素生产废水处理过程中采用的物化法、生化法及其他组合处理方法.对比了各种方法的处理效果,探讨了目前处理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也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生产废水组合处理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头孢菌素C的发酵过程特征,对发酵过程的重要生理参数DO、CER、OUR、RQ等进行了在线检测和相关分析,并分析了比生长速率和比产物生成速率的变化规律。在发酵过程中OUR、CER最高分别达到了90.2 m o l/(m3.h)和69.8 m o l/(m3.h),表明头孢菌素C发酵代谢强度很大,对氧的需求量也非常大。比产物生成速率在发酵60~100 h最高达到2.15 U/(h.g)(细胞干重)。同时分析了头孢菌素C发酵过程中甲硫氨酸代谢规律,表明维持培养基中一定浓度的甲硫氨酸对头孢菌素C的合成有促进作用。通过对三级发酵和四级发酵的比较,表明在现有的设备和工艺条件下,三级发酵生产头孢菌素C要优于四级发酵,同时通过控制发酵前期菌丝浓度可获得最大产素水平。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业的快速发展,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大量产生,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目前社会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合理安排用水,将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综合处理回收利用.通过对污水、废水综合处理的背景、方法、机理、意义等方面的探讨,分析目前面临的问题,指出今后污水、废水处理的方向和趋势,加强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针对天津滨海新区的水资源状况,提出城市污水回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滨海新区的污水排放现状、城市再生水的利用情况以及传统污水处理厂存在建造费用高、污水回用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依据滨海新区有利的地理气候环境,提出了构建生态塘组合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建议,详细阐述了其工艺流程和设计特点.指出生态塘组合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技术在滨海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采用"隔油—催化氧化—中和—混凝—UFB厌氧—组合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气浮)"工艺处理某均酐生产废水。运行结果表明,废水排放指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排放。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张忠园  张欢  王国峰 《天津科技》2014,(10):53-55,58
对可发性聚苯乙烯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处理工艺为混凝沉淀+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MBR膜过滤,研究了混凝剂的选择及用量,通过生化连续运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出水可达到天津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12/356-2008)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1.
电镀中间体废水呈强酸或强碱性,含盐量高,有机物浓度高且成分复杂,因此难处理.采用混凝-蒸发-臭氧双氧水协同氧化组合工艺对电镀中间体生产废水进行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混凝沉淀可去除部分CODCr并降低TDS,PAC+PAM混凝效果最佳;蒸发处理使各水样TDS均小于1 mg·L-1,CODCr在800~2000 mg·L-...  相似文献   

12.
赵青宁  张浩哲  李营营  顾震宇 《河南科学》2019,37(12):1928-1932
采用"机械格栅+混凝沉淀池+涡凹气浮+水解酸化+UASB反应器+CASS反应池+斜管沉淀池"工艺处理某药厂生产废水和少量办公生活废水.处理规模为400 m~3/d,其中固体制剂废水及生活废水280 m~3/d,红霉素生产废水120 m~3/d.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处理方法,COD和BOD_5去除率可分别达98%和99%以上,出水氨氮含量低于25 mg/L.外排生产废水达到环保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3.
焦化废水具有COD高、色度高、可生化性差等特点,属于高难度工业废水.为了有效的解决焦化废水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采用内电解铁床-芬顿氧化-PSB菌剂组合工艺对CODCr质量浓度、色度的去除效能和可生化性(B/C)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内电解铁床-芬顿氧化-PSB菌剂组合工艺在最佳运行工况条件下,出水COD质量浓度低于296 mg/L,色度在95倍左右,出水水质稳定且各项指标符合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的纳管标准,说明该组合工艺是一种适用于焦化废水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4.
含油污水的处理是油田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大庆油田实际含油污水分别进行厌氧处理、好氧处理、厌氧+好氧组合工艺处理以及生物强化后的组合工艺的生物处理,考察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工艺运行效果,并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表明,厌氧池的工艺运行参数为:停留时间HRT为10 h,容积负荷为0.73~2.08 kg COD/(m~3·d~(-1)),溶解氧为0~0.5 mg/L.接触氧化池的工艺运行参数为:停留时间HRT为12 h,容积负荷为0.22~0.52 kg COD/(m~3·d~(-1)),溶解氧为2~5 mg/L.该组合工艺条件下,COD去除率为82.6%,出水含油量小于5 mg/L,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的二级排放标准,对于实际含油污水的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某调味食品企业生产废水采用"二级SBR+物化"组合工艺处理,运行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对CODcr、BOD5、NH3-N、色度的去处效率均稳定在90%,出水水质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6.
徐发凯 《甘肃科技》2012,28(3):55-56,21
玉米淀粉废水具有污染物浓度高、处理难度大等特点,采用膨胀颗粒污泥床( EGSB)处理玉米淀粉废水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介绍了采用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活性污泥法处理玉米淀粉废水工艺,并探讨了沼气利用对工艺运行成本的影响.EGSB+活性污泥工艺对废水中的COD、SS和氨氮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外排废水可以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 - 1996)中二级标准的要求,是玉米淀粉废水处理的适宜工艺.  相似文献   

17.
刘畅  李庆坤 《科技信息》2013,(19):438-438
本文分析、总结了采用微电解+催化氧化+水解酸化+SBR工艺处理丙三醇和丁二炔醇生产废水的工程设计、调试和实际运行情况。实践表明,微电解+催化氧化+水解酸化+SBR处理丙三醇和丁二炔醇生产废水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阶段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形势比较严峻,管理难度较大.本文概述了农村生活污水特征和处理模式,分析了化粪池、人工湿地、稳定塘、膜生物处理、人工快速渗滤及生态组合处理工艺等主要处理技术,并对新材料应用于工艺改良及优化技术组合进行了展望.最后通过借鉴智慧城市排水系统,提出了基于地理数据库(Geodatabase)技术的农村生活污水智慧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冯涛  徐健 《科技咨询导报》2013,(18):132-133
生态塘组合工艺是一项高效实用的环保技术,在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的问题上具有很好的效果,其管理简单、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等优点是其他处理方法无可比拟的.该文主要通过分析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和特点,以及对生态塘组合工艺的介绍和应用分析,来说明生态塘组合工艺适用于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问题,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气浮+UASB+接触氧化法处理日用化工废水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气浮+高效厌氧+接触氧化"工艺在LAS浓度高和可生化性较差的日用化工企业生产废水治理上的应用。该工艺自2007年3月投产至今处理效果稳定,COD去除率达90%以上,LAS去除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