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作者在充分论述当前黑龙江省抗旱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抗旱理论;给出了生态抗旱的内涵;分析了生态抗旱与工程抗旱在理念上、抗旱对象、抗旱目标、抗旱措施等方面的区别;对今后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构建生态抗旱措施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生态抗旱原理在大庆地区节水造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军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1):58-58,45
本文笔者在充分论述当前黑龙江省抗旱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抗旱理论;给出了生态抗旱的内涵;并着重介绍了生态抗旱原理在本地区节水造林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山杏的主要性状,生态习性、优良特性,介绍了山杏的造林意义及经验,详细阐述了山杏抗旱造林技术的实施要点及主要措施.同时介绍了山杏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朝阳50年来干旱状况和抗旱措施的分析,从市场和生态两个角度提出,应把灌溉农业控制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5.
2010年冬至2011年春,泰安市发生了百年一遇特大干旱.泰安市采取强化组织领导、抓好春修春灌、加大资金投入、严格责任落实等措施,展开了各项抗旱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该文对此做了简要总结,并提出今后抗旱工作的建议,以期进一步健全抗旱减灾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丁淼 《科技信息》2012,(30):484-485
干旱是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主要逆境因子,对玉米的生长及产量影响最大。通过干旱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在运用传统抗旱措施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可以尽量减少干旱的影响。本文综述了玉米抗旱的研究状况,探讨了生物技术、分子标记辅助改良、基因工程、基因组研究等技术改良玉米抗旱性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抗旱措施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通过多年来对不同抗旱措施:地膜覆盖、保水剂、增施有机肥和深松耕法四种措施定位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四种抗旱措施显著优于传统耕作措施,不同时期土壤含水率较对照高4%~10%,作物产量提高3%~30%。是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地区可以选择的保墒蓄水增产抗旱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三个干旱年度的自然条件,鉴定了抗旱品种在生态和生理方面的特征、特性,并测算了根的伤流量、叶片结构和水分生理等几个主要农艺性状与抗旱性的相关系数,以及干旱胁迫对单株分蘖、成穗、籽粒产量和抗旱指数的影响,为进一步挖掘旱作农业技术潜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如魁 《山西科技》2012,(4):134-135
根据大同市玉米栽培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了5点栽培技术措施,通过改进地膜覆盖技术;选用抗旱品种,进行抗旱锻炼;适期播种,中耕保墒;培肥土壤,以肥调水;化学制剂,保墒增温等方法来克服因当地水资源不足而造成玉米低产低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文冠果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寒英 《山西科技》2007,(5):155-156,149
文冠果是我国珍贵的观赏兼生物质能源树种,也是优良的薪炭树种和水土保持树种。掌握文冠果育苗技术和了解物候期,作为进一步研究其形态结构、生态生理的依据,为文冠果确定防寒、抗旱、病虫害防治及其管护措施的时间和方法提供参考。同时为大力发展文冠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庄浪县是全省18个干旱县之一,水资源缺乏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的主要"瓶颈"。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群众吃水难;灌地难;河道治理化程度低;资源型、工程型缺水比较突出;防汛抗旱应急抢险能力不足等问题。本文从项目支持、工程建设、工程管理、抗旱防汛、行业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促进庄浪县水利事业的...  相似文献   

12.
潞安矿区煤矸石山水土流失特征及植被恢复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解决煤矸石山的生态恢复治理,采用径流小区观测法研究了风化煤矸石山水土流失变化特征及植被恢复,结果表明:裸露或植被稀少的矸石山边坡、林地边坡径流量分别与30 min雨强、45 min雨强最相关;沿坡长方向从上到下土壤抗冲指数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植物根系丰富,边坡比裸露边坡土壤抗冲性强;煤矸石山植被恢复成功的关键技术措施是细致整地、改良土壤,选择抗旱耐瘠薄植物种,确定适宜的栽植密度。研究成果为矿区废弃地有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漳州市曾经发生严重旱灾的主要情况和抗旱措施的总结,反思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抗旱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朱平喜  周卫东 《甘肃科技》2016,(13):141-143
在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生态治理难度大的土石山区,从设计的原则、整地方式、造林密度、造林时间及方法、树种选择及质量要求入手,严把整地、苗木、栽植、浇水、覆膜关;综合应用针叶树带土球提早或延迟栽植,落叶树深栽深埋、截干造林,客土栽植及抗旱造林综合配套新技术(生根液、保水剂、地膜覆盖、控水袋的应用),使项目区一次性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保存率达到了92%,对项目区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也为今后同类地区抗旱造林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5.
改善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已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亲自批示“:绝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要改善生态环境,首先必须解决水的问题,在跨流域调水工程近期不能实施的前提下,推广高新节水技术、实现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对生态恶化的地区实行生态移民,减轻生态环境压力、人工绿洲区实行调整农作物结构,推广抗旱节水新品种、工业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等措施是改善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三峡工程规模宏大,举世瞩目,具有巨大的防洪、抗旱、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是开发治理长江的骨干工程.它的建成,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长江中下游,能有效地控制洪水、防涝抗旱、提供清洁能源、改善长江航运;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形成库区淹没和大量移民.三峡工程建设要使有利影响得到充分发挥,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可行性论证、环境影响评价、阶段性评估、后评估和后续工作,使不利影响得到减免.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人及其子孙后代需求能力的发展.我国制订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它是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三峡工程已于1993年12月开工,1997年11月大江截流,2003年6月水库蓄水、永久船闸通航,7月第一批机组发电;2009年全部工程竣工投产.三峡工程将促进西部大开发与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对中国的能源和经济建设做出最大的贡献,也是对长江流域最大的生态与环境保护.三峡工程是一项可持续发展工程.  相似文献   

17.
李华锋  张宝芝 《甘肃科技》2006,22(9):220-220,218
黄土高原抗旱造林技术,长期以来倍受人们的关注和探索。通过十几年的林业一线工作,研究总结出了黄土高原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即在土壤蓄水保墒、树种选择与林种确定、密度与林分结构确定、苗木保护与处理、栽植技术抚育管理六方面采取综合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亚麻抗旱栽培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唐启益 《科技信息》2007,(20):296-296,222
为适应藤县抗旱工作需要,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分析干旱灾害特点从而制定应对干旱灾害应急对策,落实防旱抗旱措施,增强干旱风险意识,提高抗旱应变能力和抗旱主动性,减轻旱灾带来的影响和损失。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是基础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要素,同时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的突出。针对菏泽市牡丹区的实际情况,从水资源的可利用量、实用量、存在问题几个方面分析抗旱用水现状,对比我市经济社会建设现状,提出当前抗旱用水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