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戴·塞林格的一部长篇小说。自作品问世以来,便不断再版,已成为公认的当代美国文学经典。批评家已从多种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本文从存在主义的角度重新审视这部作品,探讨作品所显现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50年代美国作家塞林格的一本小说,反映了战后美国青少年的精神世界,解剖了他们的复杂的心理现象。本文从时代特征、艺术特色尤其是语言特色的角度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运用叙事学理论,从文本整体出发,分析了《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形象的特征:徘徊于成人与儿童之间,成熟与幼稚交织,各个方面都无法确定自身,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巨大分离。这一形象集中体现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矛盾。通过对这一形象塑造过程的文本分析,推导出隐含作者的意图:展现青春期成长过程中的矛盾、迷茫和彷徨,让更多正在青春沼泽地跋涉的迷茫者意识到这种状况是成长的必然。因此,总体而言,它是一部客观展现青少年艰难成长历程的成长小说。  相似文献   

4.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象征手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麦田里的守望》是美国战后初期风靡全球的小说,其象征手法的运用对烘托主题、刻画人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小说中出现的部分场景象征、事物象征作了尝试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禅宗教诲世人要奋发独立自救,放下法执我执,皆因世间万物虚则实、实亦虚。《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很好体现了这种悖论——非守望则守望,他想成为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去指引和保护那些比他年幼者,但他没有去实践。当我们这个世界已变成一个机械的、科学的、二元论的世界时,我们内在的精神日见迷茫。在此境遇中,《麦田里的守望者》所体现出的禅宗思想,无疑是一种找回失落精神家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从生态批评视角对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进行解读,通过分析主人公霍尔顿的困惑与觉醒、反抗与追寻以及死亡与重生,揭示了二战后美国人民所面临的自然生态危机、社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通过分析霍尔顿的纯真守望,告诉世人要怀揣反抗虚伪、守望纯真和追寻自然之心,要用爱与理解来解决生态异化的问题,最终实现生态和谐。  相似文献   

7.
寻找自我这个话题一直是个永恒的话题,为人们广泛关注,随着时代变迁.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群体中的个人容易迷失自我,更有越要去探索真实的自我.尤其是青少年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转折期,青少年彷徨在童年和成年人之间,对自我更加缺乏明确的了解和定义.这个时期如果缺乏成人正确的引导和关注,他们将会经历对找自我的危机.美国作家塞林格的著作<麦田的守望者>就真实描绘了青少年霍尔德寻找自我的痛苦历程.  相似文献   

8.
《麦田里的守望者》在语言的运用上除了从青少年视觉的第一人称直接叙述外,叙述者也即小说的主人公霍尔顿大量使用了松散结构及粗俗言语,通过违背常规语言试图表达他对他眼中的虚假世界的抗争。  相似文献   

9.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叙述者兼主角人物霍尔顿用D.B.而不是像对其他人物那样用具体的名字来指称他的兄长,这有其特别的含义。作为人物叙述语言的特质之一的“old”出现于差不多所有的人物的名字前面,包括部分物体名称。其在不同人名前出现的频率也印证了霍尔顿对自己兄长的不寻常的态度,从中我们看到了表面文本与深层文本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霍尔顿在故事的叙述中提到三十多次他的"寂寞"事实上霍尔顿是一个充满爱心并渴望爱的青少年,但他却生活在一个缺失爱和温暖,并且处处被背叛的世界.正是这样的环境导致了他的寂寞、学业上的失败甚至精神上的崩溃.  相似文献   

11.
对真善美的关爱是霍尔顿、贾宝玉、梅思金三人的共同选择和行为的终极目的,但他们的选择、行为的契机并不相同。霍尔顿基于成人世界中恶的力量对小孩世界的吞噬,想去守望只有小孩在玩的“麦田”;贾宝玉基于对女儿先验的超越于肉欲之上的友爱、崇敬、怜悯的感情,产生了保护的愿望并付诸行动;梅思金基于基督教的上帝之爱,去拯救恶的世界。但他们都无可避免地失败了,他们自己的结局分别是精神分裂、遁入空门和精神毁灭。  相似文献   

12.
对塞林格的代表作《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的复杂个性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指出主流文化的反叛者、现实社会的妥协者是其复杂性格中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3.
14.
霍尔顿的少年人生是一个深刻的隐喻,关于转折点或者门槛的隐喻。"阈限"是霍尔顿人生成长的一个转型期。阈限有长度——时间的维度,宽度——空间的维度,高度——现实的维度。阈限的多维性决定置身于阈限中的人物命运。在纽约的两天两夜,是霍尔顿人生成长必须要跨越的阈限,霍尔顿以霍尔顿的方式,跨越了青春门槛,实现了命运逆转,但他在最后时刻的放弃,显示出塞林格对于资产阶级本性的深刻认识与批判。  相似文献   

15.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小说家塞林格的代表作,这部小说自诞生之日就毁誉参半,对同一部作品的认识如此泾渭分明,主要是由于审美差距的存在.这里通过叙事学角度对主人公霍尔顿形泉进行分析,发现不可靠叙述者的选取和双重叙事手法--叙述自我与经验自我的交替运用是审美差距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