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地质旅游资源是一种新型的、合乎现代时尚的旅游资源.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河南省具有十分丰富的地质现象,相应的也具有十分丰富的地质旅游资源.河南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完成两个转变:一是从地质现象转化为地质旅游资源——即资源化过程;二是把地质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即效益化过程.作者提出了资源化过程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效益化过程的两步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生态旅游发展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旅游形式.贵州旅游资源的优势在于拥有大量的生态旅游资源,但同时贵州又是自然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地区.因此,兼顾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双重目标的生态旅游应成为贵州旅游开发的最佳选择.本文分析了贵州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广西地质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分析广西地质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开发现状,探讨广西地质旅游发展思路,对于丰富广西旅游产品,促进广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贵州和山西两省旅游资源的特点及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对比研究 ,发现两省旅游资源开发中共同存在的问题以及各自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提出贵州和山西都是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 ;但两省旅游业在全国旅游行业中均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 ;今后两省应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开创本省旅游业的特色 ,同时注重开发多种旅游产品 ,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AHP-GA的地质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是贯穿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建设与地质旅游资源开发中最核心的问题,国内多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采用数学模型进行定量评价,其中层次分析法在地质遗迹资源评价中应用较为广泛,但这一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问题.常规层次分析法通常采用专家打分、多轮意见征询等方法修改调整判断矩阵,耗时、费力、工作量大,且效果也不一定理想.以贵州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为例,通过将层次分析法中的判断矩阵的排序权值计算和一致性问题转化为针对特定目标、决策的非线性优化问题,采用标准遗传算法(SGA)对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7个景区的开发、决策顺序进行了定量评价,得到的结果对基于地质旅游资源开发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地区提供更加科学、更具针对性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旅游地理学和旅游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着重从岩溶地貌、高原气候、地生态环境和民族成分及分布、社会文化结构的地域分布特点诸方面,论述贵州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认为在优越的“原生”旅游资源开发中,应强调岩溶风光和民族风情以及不同资源个体间的功能耦合,以形成最大吸引力。并提出将科学旅游,诸如洞穴探险、地质旅游、自然保护区考察和历史考古等作为贵州旅游业向高层次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审视贵州旅游发展现状和革命历史遗迹、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贵州旅游开发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贵州旅游资源开发的多元机制,及其资源的包装、定位和强力推介等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和特尔菲专家评价等方法,对巢湖市地质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并进行等级划分,进一步明确了地质旅游资源在巢湖市旅游开发中的地位与潜力,提出了对该区地质旅游资源进一步规划和开发的途径和措施.研究结果为更好地开发巢湖市地质旅游资源,推动巢湖地质公园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贵州民族资源与城市旅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旅游是贵州旅游业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贵州城市旅游目前还未能充分发挥其在旅游业中应有的重要作用,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贵州旅游业的整体发展。贵州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应依赖其自身特色,特别是民族资源的挖掘,使贵州城市具有不同于其它省区城市的旅游特质,以吸引众多的游客,促进贵州旅游业及贵州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广西地质旅游资源丰富 ,类型多样 ,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分析广西地质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开发现状 ,探讨广西地质旅游发展思路 ,对于丰富广西旅游产品 ,促进广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贵州省旅游资源共性与独特性的市场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从贵州省将旅游业定为支柱产业以来,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其入境人数和旅游收入与周边5省、区、市相比,仍属最低,面对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机遇,该如何迎接挑战。通过贵州省旅游资源的共性与独特性的研究,提出相关的市场发展战略,以期为贵州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湟中县是青海省河湟地区旅游资源富集县.但旅游业发展只形成点,而没有形成线和面,其中重要原因是交通线路等级规模不够,横向连接及区域穿插连接度不高,没能带动区域旅游的整体发展和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旅游企业规模小、旅游景点串联度低、缺乏竞争力.要把湟中县旅游业做大做强,必须做到湟中县交通运输线路与旅游开发规划互动发展,实现区域旅游的整体发展和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13.
“世界风筝都”潍坊有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旅游发展较快,然而与山东半岛的沿海城市相比仍然比较落后。在旅游资源开发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旅游业快速稳定发展,旅游资源合理开发与合理布局是基础。合理开发关键措施是总体规划,突出重点,发挥优势;研究市场需求,加大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保护为重,加强管理。合理布局是指立足于风筝都的民俗旅游,走中心带动,四方扩展的路子,分别打造风筝民俗旅游、山水旅游区、地质文化旅游区、农业特色旅游区。  相似文献   

14.
旅游资源评价是使潜在的旅游资源和现有的旅游资源的优势能更好地转化为社会经济优势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婺源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乡村生态旅游热点地,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开发此地现有和潜在的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I18972-2003)对婺源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旅游地学研究的对象是旅游资源、旅游客源市场等的地理分布及其规律,认为区域旅游地学资源的分布受控于区域地质和地貌等条件,即地质地貌等的条件决定着该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程度.本溪地区素有"地质摇篮""地学殿堂"之称,旅游地学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区域旅游地学资源特点突出.通过本溪旅游地学资源所表现出的地层发育齐全、地域垄断性、不可再生性、历史性、文化性、观赏性、美学性、民族性等特点的分析,按照属性及成因研究本溪旅游地学资源中地质历史旅游地学资源、动植物旅游地学资源等5个类别的属性及成因,提出本溪旅游地学资源开发利用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6.
贵州经济的腾飞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贵州旅游业开拓了一条跨越式发展道路。旅游业成为贵州省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正朝国际化迈进。少数民族文化是贵州旅游资源的灵魂,少数民族同胞的直接参与能更好推介和展示民族文化内涵,其间,英语成为必不可少的交流媒介。研究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素质与旅游发展的关系,着眼他们现有水平,探究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英语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贵州喀斯特地区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与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专家打分法对贵州喀斯特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对各类旅游资源进行赋值,统计出8个地州市的资源禀赋总分值,并作相关资源禀赋图。黔南州、遵义市以256分和210分,位于旅游资源禀赋的第1层次;安顺市、贵阳市、铜仁地区、毕节地区、黔西南州位于第2层次;六盘水市位于为第3层次。提出了利用贵州喀斯特地区旅游资源优势,从旅游产品、旅游形象、旅游人才、区域内外合作、国际合作全面探讨了对贵州喀斯特地区旅游开发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8.
当前贵州省旅游业表现出了"井喷式"的发展势头,但是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发展略显滞后。贵州省拥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其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多样。发展贵州省世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具有践行党的十九大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应用价值;具有深化地区旅游资源发展和助推经济发展的价值。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是贵州省发展世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9.
贾晶  李霞 《河南科学》2010,28(12):1616-1619
在对鲁山县温泉资源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县域温泉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应围绕打造中国知名的山地温泉旅游地,发展温泉洗浴、SPA、保健按摩、水疗汤治、康复疗养、休闲健身、会议商务等系列化温泉旅游产品,提出未来温泉旅游开发重点,并对温泉资源保护、提升文化内涵、发展多元化温泉旅游产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