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我县革命兽医人员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为进一步探索治疗各种家畜传染病的有效中草药及其制剂,选择了常用的64种中草药及其制剂对家畜最常见的几种主要传染病的致病菌,进行体外抗菌试验和吸收排泄试验,并结合临床应用观察,现就对猪丹毒杆菌的抑菌情况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2.
鸽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治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疑似感染巴氏杆菌的病死种鸽进行剖检,取心、肝、脾、肺等脏器的14份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药敏试验,确诊为鸽巴氏杆菌病;使用磺胺二甲嘧啶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应用体外抑菌试验的试管法对复方敌菌净、喹乙醇单方和两药复方(禽病消)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进行了测定.单方时复方敌菌净和喹乙醇的MIC分别为48μg/ml和6μg/ml,MBC分别为120μg/ml和15μg/ml,复方制剂(禽病消)中的复方敌菌净和喹乙醇的MIC分别为3.84μg/ml和0.84μg/ml,MBC分别为24μg/ml和3μg/ml,FIC指数为0.16,禽病消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抗菌作用较复方敌菌净、喹乙醇两药单独应用时增强了12.5—32倍,结果说明:复方敌菌冷与喹乙醇联合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禽病消组方合理,是防治禽巴氏杆菌病的有效复方新制剂.  相似文献   

4.
1.病因1.1巴氏杆菌为无芽孢,不运动,兼性厌氧,菌体两端常染色浓重的革兰氏染色阴性小杆菌。因1880年巴斯德氏首先自病鸡分离到本属中的多杀巴氏杆菌而得名。鼠疫杆菌、假结核杆菌、肠道结肠炎杆菌和土拉杆菌原归本属,现前三者改归耶尔森氏菌属,最后一种改归弗朗西斯氏菌属。本属已确定的种有多杀巴氏杆菌、嗜肺巴氏杆菌、溶血巴氏杆菌、尿巴氏杆菌和鸭疫巴氏杆菌等。  相似文献   

5.
多杀性巴氏杆菌12:A对家兔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巴氏杆菌病是家兔的严重的常见病之一,死亡率很高。初步试验证明,兔巴氏杆菌病的主要细菌血清型是12:A和3:A。这二个血清型及其他血清型的比较致病性的研究较少。为了了解巴氏杆菌的流行病学及防制方法和生产一个有效的活苗,必须弄清巴氏杆菌主要血清型的致病性和宿主对巴氏杆菌的兔疫反应。本文研究目的是确定来自兔病的巴氏杆菌血清型12:A对可的松处理与不处理的无巴氏杆菌病兔的致病性,形成集落方式及个体免疫反应。本实验所用兔是无巴氏杆菌病、无波氏杆菌病和无巴氏杆菌抗体的新西兰兔,共24只,分三组。第一组经氢化可的松处理(25  相似文献   

6.
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牛津杯法和药敏片法,检测鸡矢藤、地骨皮、白头翁、大青叶、蒲公英、五味子、乌梅、艾叶、黄连、丹参10种中草药对雏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并从中筛选具有较好体外抑菌作用的单味中草药。结果表明,五味子和乌梅对雏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敏感性较强,丹参和黄连的敏感性一般,其他6种中草药均不敏感。试验结果表明,五味子和乌梅等对雏沙门氏菌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且不同的中草药抑菌效果不同。该研究为临床治疗鸡白痢以及开发中草药制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土木香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组织分离法从用药植物土木香根、茎和叶中分离得到内生细菌32株.采用纸片法对菌株进行了抑菌活性研究,并运用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种类鉴定.抑菌试验结果表明,10株内生菌发酵液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以及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鉴定结果表明,菌株YIR-5,YIR-7,YIR-8,YIR-9为假单胞菌属菌种,菌株YIR-3,YIR-6为沙雷氏菌,菌株YIR-4,YIS-1,YIS-2分别为水生拉恩氏菌、薄壁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而菌株YIL-3归属于芽孢杆菌属.土木香内生细菌组成丰富,莫海威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YIS-1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抑菌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8.
雏鸭鸭疫巴氏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成都市郊某肉种鸭场爆发的雏鸭疾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观察、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鸭疫巴氏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在药敏试验的基础上,对1700多只病鸭用两菌高度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治愈率达98%.  相似文献   

9.
对通辽市某牧点山羊出现急性死亡现象,经病理剖检、细菌学检查、病原分离培养、生化试验,确诊为山羊巴氏杆菌病,提出了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使用禽用“二克星”对鸡病原性大肠杆菌、鸡白痢沙白氏菌进行的体外抑(杀)菌试验及对试验感染鸡大肠杆菌病的疗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各菌株对禽用“二克星”均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其最小抑菌浓度为1∶32768,最小杀菌浓度为1∶4096。应用禽用“二克星”的预防量组和治疗量组,均比有效药物氟哌酸对照组死亡率低,其中以治疗量组保护率为最高,各致病菌型间无明显差异,说明禽用“二克星”的试验性防治效果优于临床常用药物氟哌酸  相似文献   

11.
<正>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兔的重要细菌病原体。巴氏杆菌病特别是呼吸道病有较高的发病率,目前,巴氏杆菌的血清学和免疫学知识是来自牛、禽,而对兔巴氏杆菌的血清学材料很少。应用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巴氏杆菌)免疫生物学的材料,来提高对兔病的理解,并产生一个预防或控制疾病的基础。本综述的目的有:1.提出革兰氏阴性菌的荚膜和细胞壁的现代理论;2.提出从动物(主要是牛和禽)分离出的巴氏杆菌的血清分类基础;3.将这种分类法应用于兔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12.
从10只18日龄健康雏鸡的空肠、盲肠段分离出6株乳杆菌,经毒性试验筛选出1株安全、无毒、无害的乳杆菌编号SM71,并用SM71菌株对鸡白痢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O_(141):K_(85)做了体外抑菌试验,抑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西藏畜科所中草药室于一九七七年九月翻印了古代名藏医元丹贡布所著兽医专著(治疗部份)并译成汉文(以下简称“译稿)”,在云南玉溪召开的全国藏兽医座谈会上交流,为进一步发掘、整理和研究藏兽医古籍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线索。该文的汉文译稿约三千字左右,共介绍了32种马病的治疗方法。这32种马病,如按西兽医的分类法,属于内科病的13种,外产科病12种,中毒病6种,传染病1种。从治疗方法来  相似文献   

14.
多杀性巴氏杆菌抗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杀性巴氏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是畜、禽、野生动物及人类的一种共惠性病原.可以在同种和不同种的动物间传染,可以引起多种畜禽巴氏杆菌病,主要就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抗原成分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5.
成都市某鸡场爆发产蛋鸡上呼吸道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由鸡嗜血杆菌引起的鸡传染性鼻炎.将分离的病原菌作药敏试验,用对该菌高度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病情缓解,疫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6.
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银香鸡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黄芪、党参、当归、枸杞子、刺五加、山楂和甘草7种补益类中草药作饲料添加剂,添加到银香雏鸡日粮中进行饲养试验,以研究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银香鸡生长性能和免疫机能的影响。试验各组基础日粮相同,试验组添加1%中草药,抗生素对照组添加50mg/kg杆菌肽梓,空白对照组只是基础日粮。试验测定试验鸡体重、增重及免疫器官相对重,于3周龄时接种新城疫疫苗检测血清抗新城疫抗体效价评价中草药添加剂的免疫促进作用。结果表明,6周龄试验组鸡体重和增重与抗生素对照组体重和增重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空白对照组体重和增重相比差异显著(P0.05),复方中草药添加剂与抗生素具有同样的促生长作用;试验组脾脏和法氏囊相对重,血清抗新城疫抗体效价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复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银香鸡有免疫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试验研究基础上 ,应用发育鸡胚培养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 ,制备相应的灭活免疫原 ,加入油乳剂免疫增强剂 ,制备了相应的免疫制剂。通过对鸡做免疫接种后的感染保护试验 ,初步表明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从而为控制禽霍乱的发生与流行 ,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免疫预防制剂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用取白芷、白术、白芨、黄芩、黄柏、麦冬等六种中草药,用35%酒精提其活性成分,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菌这四种菌进行抑菌、杀菌试验.抑菌试验表明:六种中草药提取液对四种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白芨、黄芩对四种菌的抑菌率均在83.1%以上;杀菌试验表明:六种中草药提取液对四种菌有不同程度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混合花岗岩开展了巴氏芽孢杆菌诱导碳酸钙沉积的结构面修复试验研究.在实验室内对巴氏芽孢杆菌活化培养,利用电导率变化量表征巴氏芽孢杆菌脲酶活性,考察其生长规律与理化特性.借助XRD,EDS及SEM等手段对结构面处巴氏芽孢杆菌诱导产物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选用22~28h培养后的菌液,巴氏芽孢杆菌脲酶活性最高;30℃,pH为8的理化环境最适合巴氏芽孢杆菌生长繁殖;巴氏芽孢杆菌在结构面处的沉积产物为5~10μm的立方体状碳酸钙晶体,以螺旋位错结晶方式生长,最终将结构面胶结在一起,达到结构面修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以特殊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和病理解剖变化为依据进行诊断,结合与恶性水肿,炭疽和巴氏杆菌病的鉴别,进行诊断。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采取防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