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艳菊 《南昌高专学报》2010,25(1):161-162,165
兴建大学城是国家发展文化和高等教育事业的重大战略举措,然而我国兴建大学城尚处初期阶段,存在许多争议和问题。本文通过横向比较中外大学城的建设理念,包括形成模式、总体规模、兴建选址与城市空间关系形态和规划模式等方面的分析。提出根据实际情况来建设有自身特色的大学城。  相似文献   

2.
胡又丹 《科技信息》2012,(17):126-127
大学城办学这一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模式,闯出了一条"集约化"的发展之路,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大学城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城建设中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中和大学城模式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重点从生活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方面着手,寻求在大学城内校园文化更有效的建设途径和建设模式。使"城市孤岛"不再孤独,让区域性校园文化在大学城内健康发展,弘扬大学精神、引领先进文化,开始大学城与社会的深度暗合和对接。  相似文献   

3.
大学城作为世界新城运动的新产物,社会结构变革变迁的动力源,经济转型的发展轴,文化创新扩散的新平台,有着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以南京仙林大学城为例,探讨大学城发展带来的价值启示,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大学城发展的价值走向和新城运动中的城市功能再造。  相似文献   

4.
大学城能够迅速集聚人才和各类资金,教育、科研、产业实现自然连接,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推动器和原动力。本文采用Tanslog Cost Model来分析大学城的规模效应,得出目前我国大学城的效应是规模递增的.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聚集和辐射效应,同时对大学城的发展提出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5.
田谧  师萍 《科技资讯》2007,(31):96-97
本文通过对国外大学城的发展运作模式进行分析研究,依据我国大学城开发的现实基础和理论基础进行分析,总结出我国大学城的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针对资金来源及开发主体问题最终提出大学城开发运作的理性模式.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内外大学城的发展与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学城在国外早已存在,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20世纪90年代,我国各地开始纷纷兴建大学城。着重分析了国内外大学城建设的特征、模式和发展经验,阐述了大学城发展所必须考虑和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城市中机动车的迅猛增长对带动我国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道路拥挤也给经济发展带来损害,高水平的能源消费和随之而来的经济和环境代价,日益恶化的空气和噪声污染。本文在分析城市新区——广州大学城道路网络和预测的交通流量基础上,为创造大学城的生态化、信息化的大学园区,提出了机动车辆尾气对环境的影响及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8.
以区位系统转化为背景,分析了安康地区区位系统转化后新的发展条件,就安康地区未来发展的城市建设、工业结构、农业结构以及发展模式等区域开发的六个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许多城市建立了大学城,大学城成为大学新校区的集中地,大学城图书馆有一些新的特点和服务模式,本文福建师范大学的大学城图书馆为例,探讨了大学城图书馆的特点,介绍了新校区图书馆的全新服务模式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10.
通过意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广州大学城形象有待完善.在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基础上,围绕大学城的七个意象要素,提出优化广州大学城形象的建议:发挥滨水岸线长的优势,突出岛的意象; 建环中心湖建筑群,强化城市中心形象,建入口标志雕塑,突显大学城精神; 创造丰富的节点,采用复合化功能分区; 加快资源的共享,将校区与保留村的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大学城的和谐发展; 创设有趣便捷的街道,增强大学城的可读性; 着力营造校园文化广场,保持地方文化的可持续性,创设文化大学城.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国内外大学城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国内大学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新型大学城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目前全国各地大学城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以海口市桂林洋大学城读书节为例,探讨了大学城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大学城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特色小镇是源于浙江的一种全新经济形态。鉴于浙江省的成功经验,本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了浙江省77个省级特色小镇(有些小镇可能降级了)的网络位置特征。采用特色小镇间用共有的主导产业建立联系进行模型构建。通过计算整体社会网络密度和度数中心度、紧密中心度和间距中心度指标来分析浙江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研究结果发现浙江省特色小镇的建设存在整体网络密度偏低、小镇产业布局趋同、信息经济产业等重点产业的中心度较低等特征。针对这些现象文章结尾针对性提出小镇下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怀柔区雁栖镇与渤海镇民俗旅游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怀柔区雁栖镇与渤海镇民俗旅游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应用ArcView软件的空间缓冲区分析功能确定景区影响范围,发现雁栖镇的区域旅游联动发展大大促进了民俗旅游业的发展.而邻近的渤海镇资源与雁栖镇类似,但旅游业欠发达.通过运用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理论分析发现,两镇旅游资源具有内在关联性、地理空间上具有相互连接性,建议通过加强旅游廊道建设、资源优势互补等手段来实现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5.
在土地市场尚不发育,土地分等估价工作尚未完全展开的情况下,以地租,地价,区位,边际理论为依据, 分等指标体系,计算土地综合质量指数,将六合县域内15个小域镇分为4等。  相似文献   

16.
孙颖  王贺  车震宇 《江西科学》2012,30(3):329-334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处于快速转型和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背景下,国内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逐年增高,城镇居民对闲暇生活需求也越来越突出。旅游小城镇作为小城镇的一种已经在城镇化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旅游的发展也给旅游小城镇带来了多方面的考验,尤其是在居民的游憩生活上,所以如何在发展"游"的同时给予本地居民"憩"的需求以更高关怀,成为旅游小城镇发展建设的重点之一。本文提出有针对性的分析旅游小城镇的"游"、"憩"特点,并借助规划实例以期探索出一种适合旅游小城镇良性发展的规划。  相似文献   

17.
江南六镇旅游发展模式的比较及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从20世纪80年代江南六大水乡古镇被发现、保护,并且进行旅游开发之后,就以其独有的水乡风貌特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为古镇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形成了古镇独特的发展模式.然而在发展的同时,因受城市化、工业化、商业化和现代化的冲击,在江南六镇传统发展模式中也呈现出商业化过度、现代化过快、空心化明显、克隆化普遍和超载化突出的严重问题.立足六镇旅游发展模式的对比研究,在分析古镇旅游开发利用模式中的共同特征和其显现出来的问题,探讨了古镇保护与持续利用的内在机制,并提出了古镇保护和持续利用的5个方面的新对策调整.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80年代江南六大水乡古镇被发现、保护,并且进行旅游开发之后,就以其独有的水乡风貌特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为古镇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形成了古镇独特的发展模式.然而在发展的同时,因受城市化、工业化、商业化和现代化的冲击,在江南六镇传统发展模式中也呈现出商业化过度、现代化过快、空心化明显、克隆化普遍和超载化突出的严重问题.立足六镇旅游发展模式的对比研究,在分析古镇旅游开发利用模式中的共同特征和其显现出来的问题,探讨了古镇保护与持续利用的内在机制,并提出了古镇保护和持续利用的5个方面的新对策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