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微波萃取-气质联用分析天麻挥发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微波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乙醇回流法分别提取了天麻中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面积归一化法对鉴定出的成分进行定量。通过对不同萃取方法的比较得出微波萃取法具有提取时间短,溶剂用量少,萃取产物多等特点,是天麻挥发油提取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新鲜柚子花和干柚子花为原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或超临界CO2萃取法对干柚子花和新鲜柚子花的挥发油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测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相同方法提取的新鲜柚子花和干柚子花的挥发油的组成成分基本一致,但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不同,不同方法提取的干柚子花挥发油的组成成分与相对含量都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采用索氏提取法(SE),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花锚不同部位(根、茎、叶、花)的挥发性成分,并运用GC-MS技术对所提取到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同时结合NIST2012谱图库检索出其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3种不同提取方法从花锚的根、茎、叶、花4个不同部位共分离得到69个挥发性成分.采用同一方法提取不同部位得到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大致相似,主要差异表现在含量上.不同方法提取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略有差异,SE法和SDE法提取的花锚不同部位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大致相同,主要是苯类、芥酸酰胺、酯类、酮类等,但其含量相差较大,而HS-SPME法提取的花锚不同部位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与SE、SDE法提取的挥发性成分存在明显差异,主要是醛类、酸类、酮类等.  相似文献   

4.
红花香雪兰挥发油提取方法及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有机溶剂萃取以及微波萃取方法提取红花香雪兰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提取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差异较大,共鉴定出9类78种化学成分.其中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的挥发油相对含量较高的有沉香醇(30.511%)、二甲基亚砜(24.191%)和α-松油醇(18.701%);有机溶剂萃取方法得到的挥发油成分主要是烃类化合物(68.656%),沉香醇、二甲基亚砜和α-松油醇也具有较高的相对含量;而微波萃取方法获得的挥发油主要成分是脂肪酸(51.369%),亚油酸、棕榈酸和亚麻酸的相对含量分别是18.691%,17.387%和15.291%.这说明不同的提取方法得到的挥发油成分各不相同,它们的联合运用可以相对全面地分析香雪兰挥发油的成分.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FE)与水蒸气蒸馏法(SD)从山柰中提取挥发油. 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了39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6%以上;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了51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9%以上. 研究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药材中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SFE-CO_2)和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枸骨叶中的挥发油成分,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离和分析这两种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比较两种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油组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从SFE-CO_2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检出80个成分,鉴定出其中的47个,占挥发油总量的82.32%,含量最高的组分为蒲公英甾醇;从SD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检出48个成分,鉴定出其中的15个,占挥发油总量的78.91%,含量最高的组分为β-桉叶醇。两种方法提取枸骨叶挥发油的化学组分与含量差别较大,因此可根据生产需要,选用不同方法提取枸骨叶中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7.
为了获得叶片挥发油中桉叶油素含量高的优良油樟型樟树单株,通过对井冈山大学校园内5处胸径大于15 cm的樟树叶片进行采样,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其挥发油,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樟树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显示:5份樟树叶片样品有3份提取出了叶片挥发油用于分析,其中I号叶片挥发油样品主要化学成分为桉叶油素,含量为63.993%,按照樟树化学型分类法,应属于油樟型樟树。初步判断在井冈山大学校园内筛选获得一株优质油樟,它是桉叶油素含量较高的优良油樟型樟树单株。  相似文献   

8.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马桑叶和茎中的挥发油,并采用气-质联用(GC-MS)方法对挥发油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出了马桑叶和茎中的挥发油成分中的20及26种化合物,马桑叶挥发油中所鉴定出的主要成分为二苯胺和邻苯二甲酸异丁酯,含量分别为10.22%和10.07%.马桑茎挥发油中鉴定出的主要成分也为二苯胺和邻苯二甲酸异丁酯,但含量与马桑叶中不同,分别为1.61%和1.05%.  相似文献   

9.
运用超声提取、回流提取、水蒸汽蒸馏、浸泡提取4种方法对缅甸产钝叶樟植物的挥发油进行了提取,通过气质联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首次分析了缅甸产钝叶樟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别鉴定出42、40、22、36个成分,其中黄樟素(safrole)相对含量最高,达到19.76%~28.47%.比较4种提取方法,得油率分别为3.49%、2.50%、0.85%、1.92%,表明超声提取法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从黄连木树皮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分离到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6.236%。黄连木树皮挥发油主要成分是三环烯(0.475%)、α-蒎烯(15.589%)、莰烯(0.890%)、β-蒎烯(8.498%)、柠檬烯(0.321%)、马鞭烯醇(2.439%)、马鞭烯酮(2.085%)、棕榈酸(4.217%)、亚油酸(61.722%)。  相似文献   

11.
三种类型樟树果实的精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樟树果实精油的化学成分,应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柱层析、核磁共振等方法,鉴定了樟树三个生化类型(本樟、油樟、芳樟)的果实在三个不同生长时期精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规律.本樟果实精油主含樟脑和黄樟油素;油樟果实精油主含甲基丁香酚和桉叶油素;芳樟果实精油主含甲基丁香酚和黄樟油素.随着果实生长时期的不同,樟树果实精油的主要成分含量也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花椒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制备 ,色谱 -质谱联用仪分析了花椒挥发油化学成分及百分含量。从中分离出 80余种化合物 ,共鉴定出 5 6种 ,占挥发油总量的 95 .99% ,其中 5 2种为萜类化合物 ,杀虫活性组分 β -水芹烯含量高达 2 3.12 % ,里哪醇含量为 3.5 1% ,表明同时蒸馏萃取法是提取花椒杀虫活性组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滇桂艾纳香茎和叶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的HS-SPME-GC-MS 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中草药滇桂艾纳香茎和叶中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测定其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共鉴定了98种化学成分,茎和叶中各82种。主要挥发成分及含量为:大叶香烯 D(茎:36.59%;叶:40.87%)、香木兰烯(茎:13.20%;叶:17.00%)、顺 α 没药烯(茎:6.06%;叶:7.48%)、β 荜澄茄油烯(茎:4.83%;叶:5.85%)、γ 依兰油烯(茎:2.18%;叶:2.58%)和1,2,4a,5,6,8a-六氢-4,7-二甲基-1-(1-甲乙基)-萘(茎:2.03%;叶:2.55%),它们都为倍半萜类化合物。本实验中发现滇桂艾纳香茎和叶的中倍半萜类化合物含量分别占挥发性成分含量的91.75%和94.52%。  相似文献   

14.
白花茵陈茎叶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和石油醚萃取法提取白花茵陈中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2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基本相似,主要为萜烯类及其含氧衍生物(如百里香酚和香荆芥酚)和脂肪酸及其酯等.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山嵛菜根、茎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经GC-MS对根、茎叶分别鉴定出15种、27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2.6%、87.4%,其中辛辣成分异硫氰酸烯丙酯在根和茎叶中的相对含量分别为17.1%、1.3%,特别是从根中检测出辛辣成分1,6-二异硫氰酸己烷酯,且相对含量高达30.7%.说明丽江瓦莎毕实业有限公司种植的山嵛菜与日本所种植的山嵛菜有相似之处,但丽江瓦莎毕实业有限公司种植的山嵛菜有其独特的挥发成分1,6-二异硫氰酸己烷酯.总的说来做为调味品的基本原料根比茎叶更好.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浙江产石胡荽的挥发性成分,鉴定出41种成分,并测定了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为反武-乙酸菊花烯酯(42.18%)、4,4-三甲基-二环[3.2.0]-6-庚烯-2-醇(6.85%)、石竹烯氧化物(4.42%)、2-(2-甲基呋喃基)-5-甲基-呋喃(3.76%)、棕榈...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提取三角咪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分析.结果表明:从三角咪植株根、茎、叶中共分离鉴别出104种挥发性成分,根中分离鉴定出了40种,茎中分离鉴定出了50种,叶中分离鉴定出了60种,挥发性物质含量分别为42.91%、71.11%和92.22%.其中三角咪各部位均含有的挥发性物质有13种,三角咪植株中主要的成分有:水杨酸甲酯(17.04%)、(S)-4-甲基-3-乙基-1-戊醇(7.29%)、α-紫罗酮(3.72%)、14-甲基十五酸甲酯(2.90%)、alpha.-金合欢烯(2.39%)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