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近期,我国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和时间节点,未来我国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发展趋势备受关注.本研究利用区域气候-化学-生态耦合模型Reg CM-Chem-YIBs,基于代表性浓度途径气候情景RCP4.5,使用中国未来排放动态预测模型(Dynamic Projection model for Emissions in China,DPEC)2030年排放数据,模拟预测了考虑实现“双碳”目标的情景下,未来区域减排政策和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对于2015年,在未来区域减排政策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下,2030年中国地区细颗粒物(PM2.5)、臭氧(O3)、二氧化碳(CO2)平均浓度相对2015年分别下降了36.8、19.8μg m-3和1.9 ppm(1 ppm=1μL L-1).我国南方地区的气温将有明显升高,升高幅度在0.5~1.5 K之间,降水和云量分别减少了1~2 mm d-1和3%~6%;北方地区气温有所...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我国的能源消耗情况日益严峻,导致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据统计,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已由2000年的14.7亿吨标准煤增长至2020年的49.8亿吨标准煤[1],年平均增长率达到6.3%.其中,建筑能耗在社会整体能耗中的占比不容忽视. 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总量为21.47亿吨标准,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46.5%[2]. 相似文献
5.
6.
7.
8.
液膜,就是一层很薄的液体薄膜。这种薄膜可以是水质的,也可以是油质的。液膜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东西,我们身体里胃壁上就有这种薄膜,它可让胃中的养分渗透通过而进入血液,同时又阻止胃中的消化液进入血液。人体胃壁上的液膜既然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液膜能不能人工合成呢?目前,我国及日 相似文献
9.
10.
风力发电是可行的,而且在将来会运行得更好.然而,风能只不过是一个中间过渡站,最终目标是截取阳光收获太阳能,而不是等待阳光搅动大气,然后在由此产生的气流中安装涡轮机.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正暗物质,这个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宇宙中"缺失质量"至今无法被直接证实,对于这片"物理学天空中的乌云",国际科学界一直执着探寻。英国《自然》杂志2017年11月29日在线发表报告说,基于中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收集的数据,中国科研团队获取了目前国际上在万亿电子伏特能段精度最高的电子宇宙射线探测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捕捉暗物质存在的"蛛丝马 相似文献
18.
碳-14测定年代用“中国糖碳标准”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14)C实验室的数目近几年来增加很快,目前已经建成和正在筹建的实验室有二十多个,急需有一个统一的现代碳标准。1975年冬我们受全国同位素地质会议的委托,着手建立我国的~(14)C测定年代用的现代碳标准。 相似文献
19.
深空航天遭遇能源尴尬在寒冷、黑暗、空寂的太空中,旅行者一号已持续飞行了36年.它越过了太阳系的所有行星,来到了距离地球180亿千米的太阳系的边缘.假若它搭载的仪器还能继续工作,我们将追随它进入寒冷的星际空间.那是一个虚空而神秘的世界,人类的探测器此前还从未到达过那里.从那里看太阳,太阳仅仅是天空中一颗明亮的星星而已.离太阳那么远,太阳能电池失去了用武之地,所以旅行者一号只能依靠自己携带的能源,它是核武器制造业的副产品钚-238.这种材料在它衰变的过程中产生热能,这些热能被旅行者一号上的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电机转变成了电能,于是它便得到了持续不断的能源供应.科学家们推测,在未来10年里,旅行者一号还会向地球发回数据,直到它最终消失在没有尽头的虚空之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