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 ,较多报道表明球孢白僵菌 (Beauveria bassiana)对麦蚜等多种蚜虫有较强的毒性 ,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开发前途的杀蚜微生物制剂。在美国和俄罗斯 ,球孢白僵菌制剂已开始用于蚜虫的防治。由于白僵菌通过分生孢子穿透寄主体壁在寄主体内繁殖而致死寄主这种独特的作用方式 ,使得若蚜脱皮成为影响该菌毒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但以往报道都是以成蚜为研究对象 ,对若蚜的毒力还未见报道。本文以桃蚜(Myzus persicae)为对象报道若蚜脱皮与白僵菌毒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室内测定了球孢白僵菌对桃蚜 1龄若蚜 (平均年龄 4 h)和 4龄若蚜 (进入 4龄后 6小时 )的毒力作用。在2 1℃下 ,1、4龄若蚜的感菌死亡率分别为 7.2 %和 5 8.7% ,明显低于同样条件下桃蚜成蚜的感菌死亡率(98% )。 1、4龄若蚜感菌死亡的个体中分别有 4 3%和 10 0 %的蚜虫死亡前已发育为成蚜并产下正常后代。受试 1、4龄若蚜在羽化为成蚜后 8天内存活的个体平均每天的产仔量在接菌处理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 ,但 4龄若蚜的感菌死亡个体其成蚜期平均每天产仔量明显低于未接菌对照 ,不过这些个体仍能产下为数不少的健康若蚜。试验中发现 ,1、4龄若蚜在接种球孢白僵菌后第一次脱皮的时间显著早于未接种对照 ,而 1龄若蚜在随后的三次脱皮时间不受接菌  相似文献   

2.
苹果绵蚜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指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月中下旬第1代苹果绵蚜若蚜开始活动,2月下旬~3月田间种群数量开始缓慢上升,6月下旬~7月中旬进入快速增长期,高峰期一直持续到11月份上旬,之后逐渐下降.全年呈现1个明显高峰期.全年各龄蚜均有发生,第1龄若蚜、第2龄若蚜、第3龄若蚜、第4龄若蚜和成蚜各自占全年总虫量的比例分别为6.92%,40.12%,22.9%,19.01%和11.05%.其中第2龄若蚜所占比例相对较高,第1龄若蚜较低.苹果绵蚜(X)对红富士(Y1)与金帅品种(Y2)的产量损失模型:Y1=80.3472-0.0488X,Y2=77.9892-0.073X.初步制定防治指标:7蚜群/株(红富士品种),11蚜群/株(金帅品种).  相似文献   

3.
以人工模拟自然的石板加土培养细枝赤齿藓,并以滴灌方式保持赤齿藓的潮湿环境培养肚倍蚜较好,胎生无翅若蚜蜡球形成为35.4%.另外,使赤齿藓的含水量保持在65~75%,蜡球形成部位多集中在赤齿藓的中、下部,对胎生无翅若蚜的过夏滞育有利。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南方小花蝽对烟蚜的控制潜能,在25℃的条件下研究了南方小花蝽3龄若虫、4龄若虫、5龄若虫、雌成虫和雄成虫分别对烟蚜3龄若蚜、4龄若蚜和成蚜在烟草叶片上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南方小花蝽不同龄期若虫与雌、雄成虫对不同虫龄及虫态烟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II圆盘方程.南方小花蝽各虫态均对3龄若蚜的捕食量最大,对成蚜的捕食量最小.南方小花蝽雌成虫对3龄烟蚜的瞬时攻击率最高达0.5000,寻找效应最强为0.4766.研究表明南方小花蝽对烟蚜捕食量大,捕食能力强,是烟蚜的有效天敌.  相似文献   

5.
半夏乙醇提取物对桃蚜的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无水乙醇为有机溶剂,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半夏干粉中的活性物质,研究提取物对桃蚜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半夏乙醇提取物对桃蚜有较好毒杀活性,提取物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当浓度为100.0 mg·mL-1,处理后48 h,毒杀校正死亡率在90%以上,桃蚜在半夏无水乙醇提取物处理过的叶片上取食,其若蚜发育历期延长,成蚜寿命显著缩短,生殖力显著下降,桃蚜种群数量受到明显的抑制,在浓度为100.0 mg·mL-1时,7 d后桃蚜种群数量约为对照的47.6%.  相似文献   

6.
蚕豆叶片几丁质酶的抗虫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了植物体内几丁质酶与昆虫种群动态的关系,发现几丁质醇对蚜虫的发育、存活和生殖都有明显的影响,并最终调节种群的动态。实验结果显示,几丁质酶对若蚜影响比成蚜大,并与蚜虫的翅型变化关系密切,表现了其作为抗性物质所具有的低御虫害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潍坊北部地区发生的玉米根蚜主要是秋四脉绵蚜、麦拟根蚜、红腹缢管蚜。3种根蚜在玉米田内混生,以麦拟根蚜发生危害最重,其次为红腹缢管蚜。玉米根蚜的田间扩散主要以有翅蚜迁飞为主。6月份是玉米受豁最重的时期。根蚜主要集中在1—5cm土层中,玉米的地中茎和胚牙鞘处蚜虫数量最多。玉米受害部位发黑腐粒,心叶萎缩,不能正常抽出,植株生长迟缓,叶片扭曲,生长势大大削弱。根蚜常与蚂蚁共穴。  相似文献   

8.
梭毒隐翅虫成虫捕食行为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梭毒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 Curtis是农田常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本文观察了梭毒隐翅虫雌、雄成虫捕食成蚜、幼蚜的行为,发现其捕食行为包括6个部分,即搜寻、捕捉、嚼食、梳理、静止和排泄。棱毒隐翅虫成虫在捕食成蚜、幼蚜的过程中,其嚼食时间有显著差异,幼蚜嚼食耗时较少,成蚜嚼食耗时较多,而梳理时间、静止时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春小麦种质对麦长管蚜的抗蚜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4年,利用蚜情指数法对小麦种质进行麦长管蚜田间自然感蚜抗性鉴定,从521份春小麦种质中筛选出高抗种质3份,抗性种质9份,二者占鉴定材料的2.29%,对此3份高抗材料与5份高感材料人工接虫鉴定,结果表明:灌浆期室内穗部人工接种麦长管蚜抗性鉴定结果与田间成株期自然感蚜抗性鉴定结果基本一致,04-9284和C272穗部抗生性强,抗生性为其主要的抗蚜机制之一,而C151穗部抗生性差,其抗蚜机制以不选择性为主.  相似文献   

10.
五倍子蚜与寄主植物DNA序列系统发育关系及其协同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倍子蚜特指寄生在漆树科盐肤木属几种植物上形成五倍子虫瘿的一类蚜虫.本研究采用PCR直接测序方法测定了五倍子蚜10个种共19个样本的mtDNA COI基因部分DNA序列(660 bp),从GenBank下载瘿绵蚜科Pemphigidae瘿绵蚜属Pemphigus、卷叶绵蚜属Prociphilus和棉蚜属Eriosoma及纩蚜科Mindaridae纩蚜属Min-darus种相应基因序列为外类群,构建五倍子蚜种之间的MP和ML分子系统发育关系,两种方法得到一致的结果.五倍子蚜10个种共形成3个大的聚类簇,圆角倍蚜属的红倍花蚜和倍花蚜、铁倍蚜属的4个种(亚种)分别以很高的置信度聚为一支,铁倍花蚜属的铁倍花蚜、小铁枣蚜属的红小铁枣蚜与倍蚜属的角倍蚜和倍蛋蚜聚为一支,但是其置信度较低.同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GenBank下载五倍子蚜第一寄主盐肤木属Rhus植物cpDNATrnL-F区序列(980 bp),建立寄主植物种之间的MP和ML系统发育关系,与角倍蚜系统发育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二者之间明显的协同进化关系,但是五倍子蚜的聚类并没有完全和寄主植物之间形成一对一的平行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日本恩蚜小蜂是烟粉虱的有效寄生蜂,在15、20、25、30、35℃这5个恒温条件下观察日本恩蚜小蜂的生长发育情况,记录卵、幼虫、预蛹、蛹和卵-成虫的发育历期,计算日本恩蚜小蜂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温度显著影响日本恩蚜小蜂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在15-35℃范围内,日本恩蚜小蜂的不同虫态发育历期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缩短。日本恩蚜小蜂卵、幼虫、预蛹、蛹、卵-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62、8.82、9.00、7.03、8.44℃,有效积温分别为29.10、108.32、14.29、90.59、239.08 d·℃。  相似文献   

12.
施肥措施对棉株抗蚜和耐蚜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区试验后,大田试验,观察不同肥类及施肥量对棉株抗蚜和耐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施氮肥会明显降低棉株的抗蚜和耐蚜力,并且随着氮肥量的增加而急骤下降;钾肥提高棉株的耐蚜力比磷肥强;适施混合肥并适量增施钾肥对提高棉株的耐蚜力特别有效.施混合肥也能提高棉株的抗蚜力.  相似文献   

13.
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 BYDV)-PAV株系是引起我国小麦黄矮病流行的重要病原,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是陕北农田蚜害的优势种之一,在玉米与小麦轮作的条件下,黄矮病原极有可能对玉米蚜的适合度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构建玉米蚜的生命表,利用两性生命表软件分析种群动态参数的变化,以评估BYDV-PAV株系侵染小麦对玉米蚜适合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健康植株相比较,小麦品种XN979感染BYDV-PAV病毒之后,显著提高了玉米蚜的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参数,并有效提高了其存活率与生命周期;未携带病毒的禾谷缢管蚜取食之后,却显著降低了玉米蚜的种群动态参数,并且其存活率曲线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因此,BYDV-PAV病毒侵染小麦可对玉米蚜的适合度产生积极影响。研究为完整解析不同作物轮作过程中植物病毒BYDV-PAV株系介导的蚜虫与小麦的互作规律提供了重要线索,也可为陕北农田蚜害以及黄矮病的防控提供实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麦长管蚜实验群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长管蚜是我国华北冬麦区的重要害虫,为制订出防治麦长管蚜的最优决策,我们进行了麦长管蚜实验种群的研究,分析了麦长管蚜与主要环境因子温度、湿度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依赖于温度、湿度的麦长管蚜生长发育模型和内禀增长率模型.为预测麦长管蚜的发生动态提供了依据,为防治麦长管蚜最优决策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栗大蚜Lachus tropicalis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大蚜在福建一年发生12代,以卵在枝干背面越冬。翌年3月中旬至4月初若蚜孵化,聚集嫩梢危害。4月中旬干母生有翅及无翅若蚜,4月下旬有翅孤雌蚜迁飞至栎类植物危害。8—9月间又群集栗苞果便处危害,造成早期落果,林间试验表明:栗大蚜防治以喷雾法最好,涂杆法次之。药剂混合使用能提高防治效果,其最适组合是,40%氧化乐果500倍液、50%甲胺磷1500倍液、80%敌敌畏15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适期主要在5月上旬,其次在8月上旬。  相似文献   

16.
罗充  彭抒昂  马湘涛 《贵州科学》2007,25(Z1):470-475
研究不同促控剂对草莓成花过程中钙(Ca2 )、钙调素(CaM)及同化物的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中的Ca2 含量在花芽分化始期时有一积累高峰,随成花的进行而降低,花序分化期再次积累成峰值.而顶芽中CaM的含量的高峰与叶片Ca2 峰值同时出现或稍后.A23187处理可使植株Ca2 和CaM在花芽分化始期的高峰提前,并增强花序分化期的峰;EGTA处理使植株的Ca2 的含量下降,但CaM的含量变动规律性不大;而TFP可降低植株的CaM含量,但对植株的Ca2 影响不大.各处理植株的可溶性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在成花前均处于高水平,并随项芽分化花芽大量消耗.植株的蛋白质含量在花序原始体出现时形成峰值,随后缓慢降低.此外,还对草莓的花芽分化前后Ca2 和CaM的动态、Ca2 和CaM的促进剂或抑制剂对草莓成花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3%高参苯氧威防治落叶松球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建强 《甘肃科技》2008,24(10):165-166
通过使用3%高渗苯氧威,对落叶松球蚜进行防治,以期取得最佳的防治时期和用药浓度.经试验,在落叶松球蚜第一代侨蚜若虫期,即侨蚜产生白色腊质分泌物前期(兰州地区为5月中旬),为落叶松球蚜最佳防治时期,浓度以3%高渗苯氧威1000倍为宜.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蔷薇属种质资源对蚜虫的抗性,筛选抗蚜种质,为月季抗蚜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基础,试验采用人工接种蚜虫的方法,对75份蔷薇属种质资源进行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种质资源对蚜虫抗性表现不同,在75份蔷薇属种质资源中,筛选出抗蚜种质资源44份(58.67%)、感蚜种质资源31份(41.33%),其中高抗蚜种质资源5份(6.67%)、中抗蚜种质资源23份(30.67%)、低抗蚜种质资源16份(21.33%)、低感蚜种质资源12份(16.00%)、中感蚜种质资源6份(8.00%)、高感蚜种质资源13份(17.33%).抗蚜种质资源在不同类型蔷薇属中分布不均,野生种相对抗蚜,86.67%的野生种为抗蚜种质资源,60.00%的中国古老月季是抗蚜种质资源,有50.00%的现代月季品种为抗蚜种质资源.筛选出高抗蚜种质资源有中甸刺玫Rosa praelucens、木香花R. banksiae、突厥蔷薇R. damascena、金樱子R. laevigata以及现代月季品种‘土星露台’R. hybrid ‘Saturn Terrace’;中抗的种质资源为长尖叶蔷薇R. longicuspis、小果蔷薇R. cymosa、硕苞蔷薇R. bracteata、玫瑰R. rugosa、峨眉蔷薇R. omeiensis、紫月季花R. chinensis var. semperflorens、刺梨R. roxburghii等;低抗的种质资源是大花香水月季R. odorata var. gigantea、七姊妹R. multiflora. var. carnea等.筛选出的抗蚜资源可选作今后月季抗蚜虫育种亲本及商业化栽培种质,同时可从抗蚜种质资源中筛选抗蚜基因引入现代月季培育抗蚜新品种,这不仅有利于增加经济效益提高观赏价值,更有利于生态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记述蚜小蜂科广裂蚜小蜂属一新种,即隐广裂蚜小蜂Euryischia celarens,sp.nov.标本采自云南省蒙自县,保存在湖北大学昆虫天敌标本室.  相似文献   

20.
十字花科蔬菜蚜虫田间种群对药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昆明地区十字花科蔬菜3种蚜虫田间种群对8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这3种蚜虫种群对苦参碱、除虫菊素、印楝素、啶虫脒、吡虫啉、氯氰菊酯、敌敌畏、乙酰甲胺磷的敏感性差异明显.其中,这3种蚜虫对乙酰甲胺磷高度不敏感,其对甘蓝蚜、萝卜蚜和桃蚜的LC50值分别为4868.68,2440.53和6379.34 mg/L;这3种蚜虫对敌敌畏也不敏感,其对甘蓝蚜、萝卜蚜和桃蚜的LC50值分别为259.76,95.24和567.59 mg/L;3种蚜虫对其它6种药剂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但相对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