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原山区农村公路的安全护栏与视线诱导设施的综合设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佐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8(18):4273-4277,4297
针对高原山区的特殊情况,分析比较了安全护栏的设置位置与选用形式,提出了适用于高原山区农村公路的安全护栏的设置方法。通过对视线诱导设施的比较,选用并提出了符合高原山区农村公路的经济合理的视线诱导设施布设方法。通过分析,给出了六类结合了视线诱导设施的创新性安全护栏,并介绍了这六种综合设施的特点、适用性路段、设计和施工工艺,为高原山区农村公路的危险路段的既经济又多样化的安全治理提供了参考与指南。  相似文献   

2.
交通安全设施属于道路的基础设施,它对减轻事故的严重度,提高道路服务水平,提供视线诱导,增强道路景观起着重要的作用。阐述了在高速公路中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既满足行车视线诱导又满足防眩要求的中央分车带植物合理种植间距,以进一步提高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方法】通过驾驶员视觉特性分析,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构建基于诱导行车视线的直线路段和曲线路段植物种植间距模型,计算不同速度下植物诱导视线的种植间距;以几何关系及《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DB 33/T 704—2013)构建公式,计算出基于防眩功能的植物间距,并与诱导视线的植物间距进行对比,得出高速公路中央分车带植物合理种植间距。【结果】基于植物诱导行车视线的直线路段,车速分别为60、80、100、120 km/h 时,使驾驶员形成连续景观感受的植物种植间距分别为3.33、4.44、5.56、6.67 m;曲线路段车速分别为60、80、100、110 km/h 时,中央分车带植物最佳视线诱导种植间距分别为3.33、4.44、5.56、6.11 m。基于防眩要求的直线路段植物种植间距为2.45~17.14 m,曲线路段为2.29~16.00 m。【结论】高速公路直线路段车速分别为60、80、100、120 km/h 时,既满足行车视线诱导又满足防眩要求的中央分车带植物合理的种植间距分别为2.45~3.33、2.45~4.44、2.45~5.56、2.45~6.67 m;高速公路曲线路段车速分别为60、80、100、110 km/h 时,中央分车带植物合理种植间距分别为2.29~3.33、2.29~4.44、2.29~5.56、2.29~6.11 m。  相似文献   

4.
杨云波 《安徽科技》1998,(5):33-33,39
突起路标作为一种新的交通安全设施,以其独特的诱导功能和保证行车安全的显著效果而得到广泛使用。1988年,上海交通大学天长交通器材厂在国内率先开发出反光突起路标(路面视线诱导器),并首家通过公安部技术鉴定,形成规模生产。实际应用证实,在保证突起路标的使用效果、寿命及良好的施工性能中,突起路标粘接剂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目前使用的路标粘接剂主要有两种:沥青胶和环氧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了所研制的公路视线诱导器密封胶的研制过程,试验数据及公路实地使用情况。该密封胶不但适合视线诱导器的密封粘接,也适用于施工金属与金属,金属与非金属间的粘接。  相似文献   

6.
小半径公路长隧道内部为典型弱视觉参照环境,极易诱发驾驶人心理旋转效应,难以准确辨识隧道线形、隧道轮廓和交通信息,驾驶绩效降低,行车风险增大。为缓解驾驶人心理旋转效应,提升小半径公路长隧道交通安全水平,从其视觉环境典型行车安全问题出发,提出基于心理旋转效应的小半径公路长隧道视觉环境优化研究框架。结果表明:小半径公路长隧道视觉参照系具有诱导信息过渡剧烈、违背驾驶期望和冗余性欠缺等特点,突出表现为视线诱导信息不连续、局部视觉参照信息与整体视觉环境信息不一致、轮廓诱导信息与线形诱导信息协同作用差等方面。根据空间路权、驾驶人因和驾驶任务等评价要素,结合视知觉恒常性、整体优先性、多层次诱导等理论,提出构建恒常稳定、连续一致、信息冗余的视觉参照系的优化思路。总结提出通过布设多频率、多尺度、多形状的视线诱导设施,利用局部视觉参照元素构建与整体行车环境信息相连续一致的参照线索,加强轮廓诱导与线形诱导,借助高位、中位与低位诱导信息的协同作用构建信息冗余的多层次视觉参照系,有效缓解心理旋转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达到行车安全、舒适、低成本、可持续的优化目标。该研究可为小半径公路长隧道、小半径光学长隧道的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规范城市道路绿化交通安全功能,提高绿化植物对行车视线诱导的可靠性。【方法】通过驾驶员视觉特性分析,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以双向四车道为基本线型,构造两个数学模型; 一个是在不同设计速度下形成连续景观的直线段模型,另一个是在不同设计速度下形成最佳曲线曲率感知效果的曲线段模型。【结果】在道路直线段,车速分别为30、40、60、80、100 km/h时,使驾驶员形成连续景观感受的绿化植物种植间距(L)分别为1.74、2.32、3.48、4.64、5.80 m。在道路曲线段,车速分别为40、60、80、100 km/h时,使驾驶员保持对道路曲线曲率最佳感知效果的植物种植间距(L')分别为2.49、3.56、4.25、0.44 m。【结论】在城市道路直线段,以L间距种植绿化植物能达到最佳视线诱导效果; 在城市道路曲线段以相同设计速度下LL'的最小值间距种植绿化植物,能达到最佳视线诱导效果,同时保持较高的曲线曲率感知精度。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疏散指示标志安装高度对疏散人员疏散效率和疏散行为的影响,通过站姿、走姿、正常跑姿及逃生跑姿四种状态下的纵向优势视线试验,开展疏散指示标志不同安装高度情况下的火灾疏散演习,并对参演人员进行意识倾向性与指示信息匹配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被试者四种状态下视线更偏向于右侧;被试者各状态下纵向优势视线各不相同;被试者纵向优势视线与身高成正比;安装高度为300mm时疏散效率最高,安装高度为1300mm时疏散效率最低;参演人员意识倾向性较强,演习过程中潜意识里按照自己所熟悉的路线进行疏散。不同安装高度疏散指示标志对疏散效率影响的研究结果,为疏散指示标志的安装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将高速公路临时终点的交通控制段划分为预告、诱导、防护三大区域,重点研究防护区域内防撞设施的设置,给设计人员及高速公路营运管理人员在选择防撞设施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提高临时终点防护区域的交通安全水平和制订更加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韩荣 《科技信息》2011,(19):322-322
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具有分隔交通、诱导视线、保障安全行车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高速公路中央隔离带的立地条件、常用的绿化模式、建立分隔带植物选择的原则,并对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的绿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向光 《科技信息》2009,(17):314-314,317
高速公路通过有效的绿化设计,与周围自然环境、沿线居民生活环境相协调,加强司机的视线诱导,减轻高速行驶造成的紧张,保护、恢复沿线生态环境,美化景观,减轻公路对环境的影响,使整个高速公路空间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2.
公路三维视距的检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精确计算公路在三维空间中的实际视距,在公路行车视距的基础上,结合道路平、纵、横的道路线形,提出了三维计算模型和三维视距计算模型;通过检验三维视线上任意一点与其对应道路上点的高程关系,判断路面或路侧是否对视线造成遮挡,最后提出了三维视距检验的流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和算法简洁直观,易于实现;在设计中,能及时表现行车视距的不利因素,为改进线形设计提供帮助;为自动检验三维视距提供了实现手段,同时也为利用三维视距进行安全性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针对视觉诱导设施在效果上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TTS技术的语音诱导方法。对国内外文语转换技术做了较细致的总结和分析;详细论述了文语转换系统中的语言处理方法和韵律处理方法;详细介绍了语音系统发布流程及系统组成结构;并基于TTS技术运用delphi软件设计出了高速公路信息发布终端软件。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利用眼部特征进行准确的视线估计,提出了一种基于样本扩充和改进Lasso回归的方法,建立眼部特征与视线之间的映射关系.通过对小样本评分得到优质样本,进而完成样本扩充,利用改进的Lasso回归得到准确的视线估计模型.该方法对标定过程中的眨眼等干扰具有鲁棒性,受干扰后仍可保持相对较高的视线估计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标定过程无干扰,该方法视线估计准确度比传统方法提高11.25%;标定数据加入6.67%异常数据,该方法视线估计准确度比传统方法提高22.62%.   相似文献   

15.
为提升绿道休闲环境,满足人们游憩需求,通过调研上海3条典型城市绿道,开展使用者问卷调研,建立了上海城市绿道休闲环境的满意度评价体系。通过修正重要性-绩效性分析法(IPA)进行实证研究,并分析了使用者年龄分异与绿道休闲环境满意度的关系。研究表明中青年是上海城市绿道活动的主力军。总体使用者对"绿道环境"类指标满意,不满意集中在"绿道设施"、"服务管理"、"安全便捷"类指标,急需改进的指标为洗手间、休憩设施、视线盲区、健身设施。年龄与"休憩设施"、"洗手间"的感知度、"健身设施"、"洗手间"的期望度显著相关,这些相关指标均属于"绿道设施"和"服务管理"类。据此提出根据不同年龄段者的需求提升上海城市绿道休闲环境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域,基于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将可达性分析与地统计分析相结合,研究浙江省2014年公共服务设施综合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浙江省公共服务设施综合水平总体较高,但空间不均衡特征显著,大体上由东向西、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公共服务设施综合水平集聚分布特征明显,东北部平原地区高水平集聚,西南部边缘山区低水平集聚;公共服务设施综合水平与人口分布空间相关性较强,大部分人口分布于等级较高的地区.地形地貌区域分异对浙江省公共服务综合水平的地域差异起基础性作用,以人口规模和收入水平为主导的需求因素驱动公共服务综合水平空间分异,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水平和供给能力共同影响公共服务发展水平,以区域投资和公共服务支出为代表的政策制度因素也会诱导公共服务水平空间不均衡.本文从可达性视角综合测度了区域公共服务的不均衡特征及其与人口分布的空间关系,可为促进区域之间的社会公平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基于KINECT的视线方向估测方法,通过KINECT获取人脸图像数据及人脸网格信息,检测和消除人眼区域的光斑,进而利用人眼灰度分布特点对瞳孔进行粗定位得到瞳孔中心;通过计算眼睛参考点与瞳孔中心形成的距离和其连线与坐标轴形成的角度关系对视线方向进行分类处理,完成视线方向的估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低分率的图像条件下能准确地估测出人眼视线方向。  相似文献   

18.
基于北京宜居城市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描述统计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对北京城市居民公共服务设施满意度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北京城市居民公共服务设施整体满意度评价适中且满意比例不高,分别为3.44分和46.3%;2)不同维度公共服务设施满意度均对公共服务设施整体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并以文体设施和养老设施满意度的影响强度最大,家庭月收入、户口状态和性别等社会经济属性也对公共服务设施整体满意度具有依次递减的影响,但其影响强度明显小于公共服务设施满意度维度;3)公共服务设施满意度等级与公共服务设施整体满意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且女性、外地户口和低收入家庭居民的公共服务设施整体满意度相对较低;4)不同维度公共服务设施满意度对公共服务设施整体满意度的影响均存在非线性加强的交互作用.研究结论可为完善北京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提高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水平提供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超声速目标拦截的制导问题,提出了一种带攻击角约束的协同制导律.在垂直弹目视线方向,由攻击角约束得到期望的终端视线角,利用非线性干扰观测器对模型中的干扰进行估计,结合非奇异终端滑模理论设计视线法向加速度指令,保证了每枚导弹与目标之间的视线角速率收敛到0且视线角收敛到期望的终端视线角;在沿弹目视线方向,基于二阶多智能体一致性算法设计视线方向加速度指令,保证了每枚导弹与目标之间的相对距离在有限时间内到达一致,进而保证各枚导弹同时击中目标.通过对4枚导弹协同拦截高超声速目标的情景进行仿真,验证了所设计制导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极限学习机(ELM)所具有的训练速度快、适合多分类的特点,提出一种新的单摄像机视线追踪系统视线落点估计方法.在初始标定阶段,将多视线参数作为ELM输入,将视线在屏幕上的落点区域作为输出,将非线性多项式作为激活函数,通过初始标定获取ELM训练数据,建立视线特征参数和视线屏幕落点之间的映射模型.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不同角度分布的视线落点进行估计和改变隐层单元数量进行训练,基于ELM的视线落点估计方法无论视线落点精度还是稳定性均优于传统的非线性多项式拟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