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隔代教养已经成为当今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这种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成长、发育乃至发展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在“教”和“养”方面突显出来的一些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关注。解决隔代教养产生的问题应从家庭、学校、社区及政府四大方面着手,以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帮助儿童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师道中国     
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亲家庭、组合家庭、隔代教育以及许多复杂社会现象的影响,导致厌学、弃学、离家出走、人格缺陷等“问题学生”越来越多,如何教育转化、挽救这些“问题学生”,如何使他们愿学、乐学是对当今教师提出的重要课题。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干父”,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更是留下了“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一系列至理名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被中国人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相似文献   

3.
师道中国     
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亲家庭、组合家庭、隔代教育以及许多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导致厌学、弃学、离家出走、人格缺陷等“问题学生”越来越多,如何教育转化、挽救这些“问题学生”,如何使他们愿学、乐学?是对当今教师提出的重要课题。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更是留下了“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一系列至理名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被中国人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隔代抚养”的孩子娇纵、任性,认为“隔代抚养”的效果弊大于利,更有人全盘否定“隔代抚养”。但心理专家认为,“隔代抚养”尽是一个过渡时期,究竟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论。只要我们注意方式方法,“隔代抚养”也可以一举三得,让父母轻松,孩子有长进,老人有所寄托,成为特色教育。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4所初级中学的问卷调查等实证材料,分析了城市初中生隔代教育家庭的基本情况、隔代教育家庭的人际关系、祖辈老人的家庭教育观念、祖辈老人的家庭教育行为、孙辈对于祖辈老人教育行为的评价五个方面的情况,指出目前城市部分初中生家庭的祖辈教育作用虽然不及父母辈作用大,但确实是积极有效的,当然也存在某些负面因素。最后,从祖辈的视角对城市隔代教育良性发展提出建议:祖辈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祖辈要主动和父辈协调好教育任务,共同承担起家庭教育责任;祖辈要带头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家庭美德,全家共同建设和谐家庭。  相似文献   

6.
现在很多家庭父母都要上班,没时间接送和照顾孩子,这个重任就落在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的身上。隔辈家长自认为很“爱”孩子,殊不知这种隔代教育对孩子影响是十分不利的。会爱才是真爱,真爱需要学习!两代家长都要学习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多开展三代人共同参与的活动,“抓一代,促两代,三代并进”。做到父母主动教育不包办、祖辈配合教育不越位,变单一式家庭教育为隔辈家长参与的复式家庭教育,形成学习型家庭教育的氛围。
  幼儿的教育伴随着幼儿成长的整个过程,幼儿园与家庭携起手来,家园共育,正确面对隔辈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一起创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教育环境,让隔辈教育走出特色!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因素作为一种资源越来越能够自由地参与到市场经济体制中接受市场规律的基本调配,这使得大多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暂时改变其农民的身份而以一种工人的行为方式生活和工作在远离自己家乡的城市,这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之一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笔者通过对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三河乡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调查,从家庭结构的不完整性来解读当地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现状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隔代抚养”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寻求一些合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的今天,隔代教育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对隔代教育的研究很多,主要集中在争论隔代教育的是非功过,权衡利弊。本文从隔代教育对老人的作用席度出发来理解什么是隔代教育,并从心理学的兔度分析了为什么老人喜欢与孙辈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秦娥 《奇闻怪事》2007,(11):4-5
近些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学校的“留守学生”也随之增加,于是,“学校、家庭在‘留守孩子’的实际教育过程中遇到了‘四难’问题:一是溺爱放纵,教育难;二是缺乏管护,安全难;三是隔代管教,监护难;四是管理脱节,磨合难。”(摘自《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5日《谁来关爱“寂寞”的花朵》一文)因此,这种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了农村教育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在中国农村中隔代教育尤其普遍。文章对中国式隔代教育进行了解读,分析了隔代教育的利与弊,提出在隔代教育不能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相关影响因素的合理定位是实现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对苏南中小企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财务效应,这种影响和效应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许多企业因此而破产。在后危机时代苏南中小企业的处境则更困难,企业经营必须从财务上入手,尽快寻求这种背景下应对的措施,采取积极有效的财务战略,从根本上解决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以德治国作为我国的治国方略之一,它与依法治国既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又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贯彻“以德治国”方略,必须坚持“以德育人”。要从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高度,进一步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着力构建高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大环境;以德育教材建设为基础,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线,以师德建设为重点,以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导师制为机制,创建高校德育环境工程;强化道德建设重在实践的德育理念,在德育实践中不断优化德育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3.
刍议当前外来人口对北京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北京外来人口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外来人口的分类与规模,外来人口 成因与对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的现状,外来人口亚文化问题,外来人口亚文化对北京主流文化的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等等,都是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对教育教学的深入影响,计算机逐步进入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得到了空前发展。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是我国大中小学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应用重点。当前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仍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受到软件、教师、环境、学生等因素的制约,其教学效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本文主要探讨影响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分析当前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认识和实践误区,从而有效地控制各因素的影响,提高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大爆炸的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这对教育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广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是教育工作的监督管理者,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及人类文化的传承。要将教育有效地进行到底,实现以德育促进智育、体育等的提升,一名合格完美的班主任在素质上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永葆高尚师德、提高教育监控能力、掌握形式多样的教学艺术和提高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6.
网络生态危机作为网络生态系统失衡的相关表现,发生的主导因素在于网络主体的网络道德缺失。而网络主体的网络道德缺失现状却和目前德育实效性低下密切相关。由于目前德育的内在效果不佳、外在效益不高、效率低下,导致了网络主体缺乏网络发展所需的伦理道德、缺乏自主性道德判断能力、缺乏自我道德约束意识。解决网络生态危机,必须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中的新媒体教育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面对着信息时代的社会,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也发生变化。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给人们获取信息带来便捷之余,同时作为一种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对大学生的交往方式、学习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的形成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加强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行为视角,该文以2010—2019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计量模型研究人口老龄化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结构的影响效果及影响机制,面板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人口老龄化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结构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在人口老龄化初期政府会先偏向医疗卫生支出,在人口老龄化经过拐点后政府会偏向教育支出,目前中国除老龄化进程比较早的上海市以外其他地区均处于“倒U型”左侧.影响机制的结果显示城镇化水平在人口老龄化影响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结构中起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9.
考虑一类食饵具有Allee效应的Lotka-Volterra捕食-食饵模型, 研究Allee效应对生物种群的影响. 探讨了系统平衡点的存在性及其稳定性, 利用数值模拟Allee常数m对种群动力学的影响. 研究表明:Allee效应会使捕食者在稳态下的种群密度增加, 系统达到稳态解所需要的时间与Allee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论高校德育效果的形式、特点与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高校德育工作,必须重视德育效果研究。要正确认识高校德育效果形式,力求效果的正效应,避免低效应,消除负效应。要把握高校德育效果的潜隐性、多因性、外在性、发展性等特点。按照方向性、客观性、静态动态、定性定量的原则,积极探索高校德育效果测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