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年的暴雨突发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十分巨大,而对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始终不能有效提高,存在很多次暴雨漏报。本文针对南昌市一次暴雨漏报,从天气实况分析、数值预报检验和这次暴雨过程的可预报性着手,试图分析这次暴雨过程漏报的原因,以便为今后的暴雨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何鹏 《河南科技》2012,(12):55-56
<正>本文,笔者从天气学角度,利用常规资料、数值预报产品等对夹江县发生的"7.25"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技术分析总结。一、概况2010年7月24日20时到7月25日20时,夹江县普遍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过程,全县境内一个大监站、8个自动雨量站监测共有5个大暴雨和4个暴雨。夹江县此次各乡镇区域站降雨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3.
冯彩金  纪凡华 《河南科技》2023,(10):106-109
【目的】通过研究聊城出现的一次极端降水过程,揭示天气成因,提升农业气象服务水平。【方法】从天气实况、环流背景和影响系统、雷达产品出发,对该次极端降水过程进行多尺度特征分析。【结果】低层大气有顺时针的垂直风切变,强暖平流,为此次聊城暴雨发生提供有利的水汽和能量供应,主要影响系统为副高边缘的西南急流和暖式切变线。通过雷达产品分析,聊城市在云顶亮温最低的中部地区,云团合并、亮温梯度最大的南部地区,产生短时强降水和暴雨天气。【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暴雨预报预测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雷达和自动站等探测资料,本文对2018年7月9日至10日商丘市夏邑县出现的局地暴雨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大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高空槽、切变线、地面倒槽;冷空气的扩散触发了地面暖倒槽中不稳定能量的释放;辐合主要出现在低层,而且辐合不强,这是商丘没有出现区域性暴雨的原因之一;假相当位温和k指数均较大;低空辐合、高空辐散有利于强降水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雷达回波等气象资料,对2016年6月21日信阳区域大暴雨天气进行诊断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此大暴雨天气是在副热带高压环流影响下,配合高空低槽和江淮切变线等天气系统而发生的。低层西南急流和超低空南风急流将海上水汽移至信阳上空,同时受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影响,促使该区域形成了强烈的上升运动。经测量雷达回波强度为50dBZ,"列车效应"使得该区域保持持续降雨。  相似文献   

6.
叶东 《河南科技》2013,(9):168+176
2008年7月15日,新乡市西北部出现了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此次暴雨的持续时间较短,降水空间集中,为多年罕见,本文利用MICAPS,通过对常规观测资料、卫星和自动雨量站等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总结了此类降水过程的预报经验,结果表明:这次过程发生是受西风槽和副高外围的西南气流共同影响,并配合中低层弱冷空气入侵所形成的暴雨天气过程。再加上地面的西南倒槽带来了丰富的水汽,使得底层空气快速饱和,由于强盛的副高的阻塞作用,冷空气堆积、发展,形成了此次暴雨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常规天气资料及NCEP1°×1°间隔6h再分析资料,采取天气学诊断方法,从大尺度环流背景、中尺度环境条件、物理量场及垂直螺旋度等方面分析2015年8月31日发生在华北地区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总结这次暴雨过程的形成机制,为类似形势暴雨的预报提供有利的依据。结果表明:东高西低的环境背景形势下,副热带高压的强盛使得上游系统维持,贝加尔湖暖脊的发展导致东北低涡的南落是此次暴雨的发生背景。中层冷空气的入侵及低层暖湿气流的输送促使不稳定能量释放,触发了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水汽通量大值区和其辐合中心的叠加区域与暴雨落区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抽吸耦合作用使得上升运动加强,为此次暴雨过程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条件。假相当位温可以有效判定暴雨发生时段大气的稳定度,进一步判断暴雨发生时段与落区。低层垂直螺旋度正中心大值区对强降水落区及强度的判断有着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佳  李可  王志毅 《河南科技》2023,(11):104-109
【目的】探究重庆市2022年“6·26”暴雨发生发展机理,提高暴雨监测和准确预警预报能力。【方法】利用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数据、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数据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这是一次在高空槽、西南涡和低空急流等多尺度天气系统共同配合下自西向东发展的一次强区域暴雨天气过程,具有降雨强度大、范围广、强降水时段集中等特点。【结论】前期高温晴热天气和地面热低压使不稳定能量得以积聚,而后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和低空西南急流的发展为暴雨提供充足的水汽条件和不稳定能量条件。新生对流单体不断在带状主回波南侧的高温高湿环境中发展,使降水回波能够长时间稳定维持并且产生明显的列车效应。  相似文献   

9.
<正> 短时天气(1—12小时)预报是近年来新兴起的预报业务。其预报对象是冰雹、暴雨、雷雨大风等变化急剧的强对流天气。目前我国多数气象台开展了0—3小时强天气临近预报服务。其时效虽然较短,但却需要预报出强天气发生在何时?何地?多大量级?故预报难度极大。预报区域性暴雨的中尺度模式,是在一定的天气形势背景下,划分出有利于暴雨的省图流场型;依据78次暴雨个例的中尺度系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1°×1°格点再分析资料等,采取诊断分析方法,对2018年7月22日至23日青海东部一次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对数值预报进行检验,探索此类天气预报方法。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典型的副高东退、"北槽南涡"形势下的暴雨过程,第十号台风"安比"在副高南侧活动,副高外围偏东、偏南气流旺盛,水汽输送加强,多个系统的综合影响使得青海东部产生大范围强降水。此次对大雨、暴雨落区预报出现误差,主要是由于多个数值模式产品对副高势力预报偏弱、大量级降水落区预报偏北,影响预报员对强降水落区的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天气图、乡镇雨量站、卫星云图等资料,采取天气学诊断方法,从大尺度环流背景、降水天气影响系统、物理量场、地形影响等方面,分析了2013年7月20日豫东南区域性暴雨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区域性暴雨过程主要是在副高边缘西南暖湿气流与高空低槽东移南压相结合的大尺度环流下,由河南南部的近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中低层切变线和低空西南急流共同作用造成的。低空西南急流为大暴雨的产生输送了充足的水汽,近地面辐合线加大了辐合上升运动和水汽辐合。低层大气散度辐合中心正处于河南东南部,垂直速度强上升区也在信阳一带,为暴雨产生提供了足够的动力条件。假相当位温θse低层大值区在垂直方向上呈Ω分布,都对强降水预报有指示意义。地形迎风坡效应加大了降水的强度和量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诊断分析锦州地区2019年8月10日至15日出现的连续性暴雨。【方法】利用Micaps实况数据资料、ECWMF再分析资料等进行分析。【结果】受西风带冷空气、副热带高压及减弱台风“利奇马”外围云系等连续影响,锦州地区此次暴雨过程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风力较强、致灾程度高,总降水量达暴雨到大暴雨量级,局部特大暴雨。【结论】此次暴雨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主要是由于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两高对峙,移速较慢,以及源源不断的水汽和能量补充的影响,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高低空配置有利于垂直上升运动发展。此外,冷空气从底层卷入使台风“利奇马”结构破坏,减弱填塞,斜压发展,虽然缩短了台风生命史,却是造成本次暴雨“长时效”特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会期高影响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于2011年4月28日~10月22日在西安浐灞生态区举办,会期覆盖整个汛期,高影响天气多发,可能对世园运行及游客参观带来不利影响.通过利用1959~2009年西安气象观测资料及近年西安区域站资料,对4~10月的气候背景及高影响天气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20世纪50~60年代高温日较多,70~80年代有所下降,90年代后又呈上升趋势,园区气温较市区偏高0.2℃,6~8月是高温预报服务重点;(2)7月为西安暴雨高发期,园区易发生短时强降水,是暴雨及强对流重点关注和预防时段;(3)3月下旬~7月下旬雷暴日呈上升趋势,7月下旬到9月上旬呈下降趋势,9月中旬略有上升,之后平稳下降,7月、8月是雷暴影响主要时段;(4)西安市区大风天气3~8月出现天数较多,4~8月为6、7级风高发期,应给予重点关注;(5)70%以上的连阴雨主要发生在7~10月,7月、9月为连阴雨高发期,9月23日~10月3日为高发时段,应重点关注连阴雨及期间的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NCAR/NCEP资料,对发生在青海东部农业区的一次区域性大到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天气过程主要受西伸到青藏高原东部的副热带高压及500 hPa风场上冷空气入侵青藏高原北部的影响。热低压中的上升气流与冷锋后的下沉气流构成纬向闭合环流,青藏高原热低压中的上升气流与副热带高压中的下沉气流形成径向闭合环流,垂直闭合环流的形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暖湿气流和稳定的上升气流,持续的降水造成了暴雨天气。副热带高压外围强盛的西南气流的稳定维持使得充足的水汽输送到青藏高原东部暴雨地区。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前言暴雨是河南省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为了做好对暴雨的监测、预报和气象服务工作以及加深对暴雨的认识,本文应用气象、水文资料,从气候学的观点出发,统计分析了各种暴雨(指10分钟、1小时或60分钟、24小时或1日暴雨和特大暴雨)的日变化特征及其物理成因。二、各种暴雨等级标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天气分析和诊断分析方法,对2017年2月21日卢氏县出现的强降雪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及成因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以下结果。(1)500h Pa图上,欧亚高纬地区维持两槽一脊型。从乌山低槽后部不断分裂小股冷空气南下,在高原堆积、加强,与南支槽同位相叠加,使南支槽加深,槽前西南气流加强。地面图上,回流形势与河套倒槽同时强烈发展,两支急流与东路冷空气在卢氏上空交汇,是造成此次强降雪的重要原因。(2)强烈的水汽辐合和深厚的湿层为此次暴雪天气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3)低值系统前部的上升运动与喇叭口地形阻挡后产生的上升运动辐合形成深厚的、大范围的、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是产生强降雪的关键性条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MICAPS数据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数据和多普勒雷达资料等,从大尺度环流形势演变、影响系统、探空资料、水汽条件及能量分析等方面对这次华北低涡影响下的一次暴雨伴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充足的水汽条件、不稳定层结(低层暖空气高层冷平流)、外部抬升力和触发条件等条件同时满足,易导致强对流性天气的产生;适宜的0℃层和-20℃层高度有利于雹粒的增长,易发生冰雹天气。通过对本次过程的雷达反射率图和剖面图的分析可知,强回波(65d BZ以上)与0℃和-20℃温度层的高度、三体散射和有界弱回波区的出现是判断冰雹发生的明显依据,为以后在预报这类天气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MICAPS系统中常规地面和高空资料、T639数值预报产品以及FY-2卫星云图资料,对2012年8月17日白银市局地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高空低槽东移南压是暴雨产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低层切变线、低涡是暴雨发生的触发机制,低空显著西南气流为暴雨过程建立了水汽输送通道;(2)低层水汽辐合形成比湿为11~13g/kg高湿区,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3)低层正涡度中心、散度上正下负的配置,强上升运动为暴雨提供了动力条件;(4)K指数〉40℃、θse高能舌使得大气不稳定层结增强,为暴雨的出现提供了热力条件和能量条件;(5)多个中启尺度对流云团沿700hPa低涡切变发展合并北上,是此次局地暴雨产生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鄢陵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气象灾害多发区。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繁发。本文利用鄢陵县1981-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对鄢陵县的暴雨、雷暴、大风、冰雹等几种主要气象灾害的地域空间分布、季节发生规律及对农业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等方面提出了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基于NCEP逐6h再分析资料,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和形成原因等方面,针对1994年1月4日至5日呼伦贝尔地区低温极寒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乌拉尔山高脊发展,导致极涡地区冷空气南下爆发,强盛的冷平流和地面辐射降温是造成极寒天气的主要原因,对今后发生类似极寒天气过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