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藏、青、川、甘、滇的第五、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与GDP数据,利用区域重心、地理集中度、空间探索性分析技术,分析了2000年、2005年、2010年青藏高原地区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关联性及动态变化,探讨人口格局与经济格局的空间一致性,对各地市州经济与人口耦合性进行等级划分并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在2000—2010年间整体上经济重心与人口重心的偏离程度在缩小,人口、经济地理集中度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人口、经济地理集中度相对等级变动不大,青藏高原区2000—2010年间人口、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程度有所提高,但人口与经济耦合性未呈现明显的空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运用重心计算方法,利用福州各县市1988-2009年年末人口、经济等数据,计算出福州市各年人口、GDP、产业重心坐标、迁移方向及移动距离,定量地表示这一时期人口、经济区域差异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福州市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呈现不均衡性,人口重心总体向东南缓慢移动,经济重心有明显向东南方向迁移的趋势,且经济重心迁移的幅度远远大于人口重心.从产业结构上来看,第二、第三产业重心的迁移轨迹与经济重心相近,第一产业重心的迁移轨迹则表现为较不规则.  相似文献   

3.
运用区域重心模型方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以广西14个地级市为基本研究单元,对1978—2010年广西经济重心与产业重心的空间演变过程研究显示:1978—2010年广西经济重心位于几何重心东南方,整体由东北往西南方向移动,纬向移动较经向移动波度大;产业重心与经济重心发展具有较强关联性,其演变轨迹与经济重心的演变轨迹基本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4.
区域重心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反映了区域差异的动态演化.本文选取重庆市各区县人口、GDP、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数据,利用区域重心的概念和模型,计算出1999-2010年重庆市人口、GDP、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重心,在此基础上分析人口重心、经济重心的分布及空间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山东省人口重心迁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人口重心模型,在GIS技术支持下,着重对1989~2004年山东省人口重心迁移特征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人口重心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山东省人口重心接近几何中心,人口重心自东北向西南方向迁移的趋势明显,人口重心移动轨迹呈现出一定的曲折和波动.山东省人口重心迁移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经济重心的南移始于汉魏之际,完成于两宋时期。南宋以后,南盛北衰的局面不可逆转,南方经济持续发展。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从远古至东汉北方经济较为发达。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经济重心南移。两宋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己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相似文献   

8.
运用重心模型、重心偏移距离和方向计算公式,选取2000—2013年统计年鉴数据,测算出人口重心地理坐标,结合重心路径几何图示法,在Arc GIS 10.0环境下绘制出人口重心动态转移路径图,从偏移方向、移动距离、移动速度、斜率等方面来研究在2000—2013年期间人口重心的空间转移动态变化路径,得到中国人口空间分布区域差异情况.研究表明:在2000—2013年期间,我国人口重心基本上位于(113°E,31°N)附近,人口空间分布的东西差异远大于南北差异,我国人口重心动态转移路径年际变化复杂,13年来总体趋势向东北偏移,但在近几年开始转向西北,移动速度缓慢,平均每年仅移动2.11 km.国家发展战略的提出是人口重心产生偏移的主要驱动力,从2015年国家新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可以推测中国人口重心在近几年中将继续向西移动.  相似文献   

9.
人类生态压力与生态承载力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偏差,研究二者的相对变化特征有助于理解和解决当前日趋严峻的区域发展不均等问题.文章在测算我国1980~2005年生态压力和生态承载力的基础上,通过计算生念压力重心和承载力重心坐标及重心间的空间重叠性与变动一致性指标考察二者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25年来我国生态压力重...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而地形复杂、人口众多却分布不均、资源丰富而人均不足、历史悠久而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区域经济及其重心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大体上分为区域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统一一体和分离分化两个历史阶段。了解区域经济发展及其重心迁移的历史演进,结合现实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规律,是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布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生活中,人们要消耗和利用各种能量,太阳能可以抚育作物,风能可以加工原料,核能可以用来发电……重力势能则是我们身边最熟悉而陌生的朋友了。重力势能就是这样神奇而让人琢磨不定,让我们重新结识一下这位老朋友。  相似文献   

12.
能源和水资源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二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其相互作用产生的冲突是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应用GIS技术及重心分析法对2005—2016年能源和水资源丰度、能源和水资源强度、能源生产量和能源耗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重心动态演变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①能源资源丰度与水资源丰度呈现南北两极分化格局,二者重心移动方向相反,分布上的差异逐渐增加;②能源强度和水资源强度在东部沿海地区及新疆存在相似性,两者重心有相互靠近的趋势,分布上的差异逐渐减小,经济发展中的能源成本和水资源成本存在正向联系;③能源生产量和能源耗水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小,二者高值区均集中在黄河中游地区,且重心距离较小,但在重心的移动速度上能源生产量远大于能源耗水量,能源生产、加工过程中耗水量和生产量之间仍存在发展速度不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人口时空演变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探讨了1965-2006年福州市人口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65-2006年,福州市辖区和福清的人口总量及增长速度均高于其它县(市),市辖区人口变动幅度最大,其它县(市)相对较小;福州市几何中心在闽侯县境内,而人口重心在闽侯与市辖区之间徘徊,人口分布一直处在不平衡状态,人口密度东部高于西部,南部高于北部;40 a来福州市人口重心经历了3个非连续单向的、反复波动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石家庄城市园林绿量重心迁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基础建设中,城市绿化量、分布格局、变化趋势是城市绿化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以石家庄园林城市建设为例,根据对2002年到2011年十年石家庄各区园林绿化面积的计算和统计,引用人口重心迁移理论综合统计与表示园林绿量分布趋势或中心区位,旨在描述石家庄绿地重心变化规律、发现石家庄绿量重心变化轨迹,以对石家庄园林绿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运用重心研究方法对1995—2006年全国及7大区国内旅游客流量、收入重心的空间动态变化轨迹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995—2006年国内旅游收入重心呈“西北—北—东南—西北”移动,整体向北移动,国内旅游收入南北差距有明显的缩小;1995年以来国内旅游客流量重心呈“西南—西”方向移动,西南区的旅游业为我国旅游次级增长极,国内旅游客流量东西差距不断缩小.国内旅游收入重心和客流量重心的位置和变动轨迹不一致,整体国内旅游收入重心较同期客流量重心偏东.7大区国内旅游客流量、收入重心呈现出各异的时空变化特点,各区内国内旅游发展存在较大不均衡性,多表现出省区间交错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汇丰集团主席葛霖3月22日表示,20多年以来国际经济发展的一项根本趋势是:全球经济的重心正在向新兴市场特别是亚洲转移,首先是亚洲的强国,其次是拥有大量石油财富的中东。  相似文献   

17.
在北宋熙宁、元丰年间,南方相对于北方,在人口数量分布、人才质量分布、农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持续稳定发展趋势、对国家经济政治的影响方面,均已显示出较大优势。而国家对南方的依赖,已深深体现在国家的政策制定上。虽然此时北方的开封、洛阳等重要城市还是全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但南方作为经济重心的作用已不容否认,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确切时间应在北宋神宗统治时期。  相似文献   

18.
以江苏省沿沪宁线城市具有代表性的信息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近几年各个城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全年总产值以及实现利润作为主要经济指标,研究了区域信息产业带重心的演变路径,通过坐标分解利用函数拟合重心的坐标变动,对重心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在研究的基础上,对该产业重心移动轨迹进行了进一步的预测计算,对于现阶段以及今后地区发展决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南宋时,我国江南地区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水平以及对外贸易等方面均超过了黄河流域,经济重心由北向南南转移成为我国古代经济史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入考查这一历史现象,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市场中的参与主体表现出一定的行为经济特征。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对浙江省企业和居民的经济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