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术语是科技文献内容的主要载体,是科技翻译的关键。文章归纳了英汉纺织辞书术语翻译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并指出,纺织辞书编纂者要查询汉语科技名词、纺织行业标准、汉语主题词表和权威工具书,选择最准确、最地道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牛津商务英语学习词典》中具有明确内涵和外延的国际贸易典型术语"到岸价格"(CIF)的释义。根据分析,初步提出了词典对贸易术语进行释义的原则与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CIF释义的修订样例。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牛津商务英语学习词典》中具有明确内涵和外延的国际贸易典型术语“到岸价格”( CIF)的释义。根据分析,初步提出了词典对贸易术语进行释义的原则与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CIF释义的修订样例。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07,(17):50-50
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承担完成的“基于语料库的数字化辞书编纂平台研制”是国家863计划“中文信息处理基础应用研究”课题的子课题。子课题是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大规模现代汉语语料库为基础,以语义计算理论为核心,以数字化典范辞书为出发点,利用语言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等,研制辞书的知识获取、自动生成、检查检测、审核评价等技术和集成化的辅助操作平台,突破传统的辞书编纂概念,建立一种新型的辞书编纂模式。  相似文献   

5.
简讯     
由新闻出版署主办,中国辞书出版社承办的中国首届辞书奖评审工作会议6月9-27日在扬州召开。中国辞书奖是中国辞书工具书专业奖的最高奖。评审过程中展示了我国自1980年以来辞书出版的情况。评审中要求得奖的辞书差错率必须小于万分之一。辞书中所使用的术语是否符合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的要求已作为辞书质量标准之一被提了出来。评审中有的辞书因术语不符合规范而被取消评奖资格或降低评奖等级。因此我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引起了各辞书出版部门的重视。这一形势对我们审定公布名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我国新闻出版署的邀请,加拿大政府翻译署Louis Vadeboncoeur和Christine Leonhardt两位术语学家。1995年6月26日至7月1日来我国进行访问,并与新闻出版署商谈双方协作建立术语库事项。在京期间加拿大朋友曾与我委员会办公室专业人员举行了座谈会,交流了术语工作的经验。加拿大是以英、法语为官方语言的双语国家。语言问题是影响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关系等的重要问题,因此英、法语的准确翻译在国家各种活动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要求十分严格,国务秘书部翻译署负责整个联邦政府和向国会汇报工作的所有政府机关所用的英、法术语进行核实和标准化工作。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很大的支持,建立了目的在于提高各领域翻译工作效率和保证质量的国家级术语数据库。加拿大术语学家对新术语的收集、定义、命名工作很重视。建立了专业术语学家与有关学科专家结合的工作体系,使新术语命名即时,质量好。他们立足于社会的实际需要,为政府和科研、出版、企业服务,有些成果解决了企业在生产、经营上的问题,得到社会的承认和支持,这些宝贵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加拿大朋友对全国名词委的工作很感兴趣,双方初步交换了在新词工作,资料交流、培训人才等方面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198 8年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名词委 )公布了《大气科学名词》。这批名词共收词目 1 1 5 0条 ,按要求所收的词属于基本词、常用词。从 1 989年起 ,大气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开始收集第二批名词 (增补名词 ) ,此时全国名词委也对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 ,要求将扩大收词与名词释义同时开展 ,因大气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释义工作开展较早 ,被全国名词委指定为名词释义工作的试点学科。增补名词与释义工作历时 5年 ,于 1 994年底将两批名词及其释义全部完稿 ,提交全国名词委于 1 996年公布 ,共有词目 1 873条。大气科学名词审定委…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8月15—17日,中国辞书学会辞书编辑出版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在陕西延安召开。会议由全国科技名词委和中国辞书学会辞书编辑出版专业委员会主办。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刘青,中国辞书学会顾问周明鑑,中国辞书学会秘书长周洪波,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志江,气象出版社社长王存忠,中国财富出版社社长王波、化学工业出版社总编辑潘正安,上海辞书出版社陈崎副总编,鲁东大学文学院亢世勇院长等近40位辞书界、出  相似文献   

8.
形式系统超前于语义解释的逻辑关系使形式释义成为必要。形式释义是科学解释中对定律解释具有决定作用的部分,其逻辑过程在宏观上显现为“解释者的前理解——形式系统——经验事实”的模式,在微观上则可用P1—TT—EE—P2来描述。形而上学信念是形式释义的出发点和终极理由,形式释义的这种限度可以在人的历史性中获得理性的理解与解释。  相似文献   

9.
术语的整理和规范是辞书编纂工作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系统性是术语规范工作和定名工作应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收词、定名、下定义等环节的工作均需从概念的研究出发。通过研究术语系统性原则,可以发现并解决辞书编纂中的术语问题,文章以航空科学技术、航天科学技术两个学科为研究对象,具体从概念的系统性、术语选择的系统性、定名的系统性和定义的系统性,探讨术语的系统性在海峡两岸辞书编纂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一些学者将排他性论证中的因果关系解释为特定内涵,并以此消除排他性论证,我们将这种研究称作"因果释义"进路。本文分析了两种因果释义进路:反事实条件句的释义进路和INUS理论的释义进路。经分析,这两种方案都无法彻底消除排他性论证。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因果释义进路的本质,讨论了它不能彻底消除排他性论证的原因。最后的结论是:排他性论证的排斥性并不来源于因果关系本身,所以对因果关系赋予特定解释不能消解排他性论证,因果释义并不是消除排他性论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从疾病命名的方式中发现了疾病命名所依据的六个基本要素,并通过对疾病名称释义元素的分析,得出三点结论:1.命名方式所依据的六个基本要素同时是疾病名称释义的基本元素;2.疾病名称的命名依据一定是释义的必有元素;3.疾病性质是所有疾病名称释义中的必有元素。结论反映出词语形式和语义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可以借助文章结论检查和完善词典释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汉语术语学的《尔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尔雅》是中国古代解释汉语词义的专著, 也是中国第一部汉语辞书。从汉语术语学的角度出发, 对中国古代经典作品《尔雅》进行深入的讨论和解析, 提出《尔雅》不仅是中国第一部汉语术语辞书, 也是中国第一部百科汉语术语辞书, 其在汉语术语史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是汉语术语史的主要研究资料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一、带释义的大气科学名词新版本1996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大气科学名词》终于出版问世,这是在1988年第一版基础上经过增补和加以释义后的新版。大气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从1989年就开始对第一版审定的名词进行增补和释义的工作,整个工作历时5年,经过大小数...  相似文献   

14.
贵刊2005年第7卷第2期开展了关于“生态环境建设”提法的讨论,这对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和科技名词规范及统一,是有促进作用的。现仅就一些较有影响的辞书所反映的环境科学术语概念不统一的问题,试举几例,供研讨。(1)环境污染、污染源、天然污染源、人为污染源。这是环境科学最  相似文献   

15.
一、术语学在中国的发展术语学是门综合了信息科学、语言学和逻辑学的专门研究概念的定名、应用及相互交叉的科学。它的创始人是20世纪30年代的奥地利学者E.维斯特。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我国,奥地利和加拿大术语学家为它的传播作了很多的工作。1984年奥地利术语学家,E.维斯特的学生H.费尔伯教授到中国介绍了术语学及其应用;1986年加拿大国家翻译署专家A.朗德利教授在北京介绍了术语学在加拿大建设术语数据库的应用。1987年由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组织了我国首届“术语学理论与应用研讨会”。参加者约为160多人。会上ISO/TC37主任、奥地利术语学家C.加林斯基先生系统地讲授了术语学理论与应用。我国科研、生产、教育、标准化及出版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别介绍了其工作中术语学和标准化工作,并进行了研讨。术语学在中国的传播,使我国标准化工作、科技名词审定工作以及辞书编纂工作更趋于规范。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国科学院和新闻出版署为此做了大量工作。近20年来,我国的一批专家学者为术语学的应用和发展,为术语标准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使得人们更加认识到术语在科学技术的传播、工农业产品和出版物质量中的重要作用。术语是专业领域的词或词组,是学科领域描述相关知识的最基础的信息承载单元。术语是各种知识的基础要素,标准化是信息准确交流的保证。因此,国家制定了有关术语工作,包括术语学理论和方法、术语制定、辞书编纂和信息技术等标准,并根据发展需求,作了多次补充和修订。特别是《确定术语的一般原则和方法》(GB/T10112—88)成为制定国家各个领域和行业标准的术语的基本标准。现在该标准修订为《术语工作的原则和方法》(GB/T10112—1999)。在辞书编纂方面的国家标准从1988年就开始制定,并不断修订。现有的是《辞书编纂的一般原则与方法》(GB/T 19103—2003);《辞书编纂符号》(GB/T 11617—2000);《术语工作 辞书编纂基本术语》(GB/T 15238—2000)。这些国家标准为辞书出版的质量提供了保障。二、术语学与百科全书的编纂中国有悠久的辞书编纂历史。辞书往往作为一种标准书而被使用者和编纂者所广泛承认。百科全书是以条目为主体,概述人类一切门类知识或某一门类全部知识的完备的工具书。它不以提供系统阅读为主要目的,而是作为读者查考和寻检知识时使用的辅助工具。百科全书是作为一种大型工具书,其编纂工作是一项十分庞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使各项编纂工作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也为了保证全书的质量和使用功能,在条目设置、释文编写、图片配制、编排方法、检索方式等方面,都有一套严格的要求,这些就是百科全书编纂体例。并在体例中明确规定了要遵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术语。特别是在条目纂写中,强调了所用术语要标准,概念要具有准确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从1978年到1993年,历时15年,我国首部现代的大型工具书——《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胜利完成。它有7.9万个条目,66个学科,汇聚了我国2万个专家学者的辛勤劳动,共计74卷,是一项浩瀚的文化工程。《中国大百科全书》释文内容的科学性、学术性和知识性为国内一流水平。其名词术语得到广泛采用。这些名词术语不但数目多,而且涉及面广。不少条目的术语都附有严格或可直接引用的定义。《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出版十多年来,已得到社会上的好评,被人们作为查询知识的权威工具书和标准答案。它获得1997年国家图书一等奖。1993年至2003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以《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的电子资料为基础,根据有关的术语标准、辞书编纂标准和建立术语数据库的国际标准及国家标准建立了我国首例面向概念的综合性百科术语数据库,完成了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开发了通用辞书编辑平台。中国百科术语数据库计算机系统设有辅助建库系统和编辑自动化系统。在建库工作中紧紧抓住了标准化这个关键,其术语数据的处理和计算机软件开发均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中国百科术语数据库计算机系统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大型关系型数据库技术,创造性地完成了百科术语数据库的全文检索系统,这是一个体系结构先进、开放型的全文检索系统,综合了包括快速数据库索引、中文切词、区域查询等多项技术。数据标记符合国家和国际有关标准,采用了国际标准置标语言(SGML,XML)进行术语条目的信息编码,有效地解决了百科术语条目的存储和管理问题。它不仅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提供了编辑自动化的手段,而且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检索知识的平台。由于该数据库系统开发难度大、技术起点高;在中文辞书编辑自动化方面独具特色作到了编辑出版一体化,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综合大型术语数据库领域属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大百科全书》学科覆盖面很宽,涉及了人类所有知识的门类、学科领域,包括数百万知识点、概念和术语。为了充分利用我社十多年编纂百科全书积累的资源,建立了百科术语数据库。它包括百科全书库、术语库和图片库。其中术语库,是把可进入国家标准术语和一般术语的内容分别进行加工,按照术语学原则和相关国际标准进行制作,每条术语设有中文名称、汉语拼音、英文对应词、定义、学科领域、学科代码、来源、编辑、修订人、日期等10项。现共计有18万条术语,并不断增加。德国康斯坦丁大学和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均使用了该术语库的术语。电子出版物和网上出版物的迅速兴起和普及,使得百科全书也正在由单一文字图片信息的纸介质出版物向纸张、光盘、网络等多介质和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等多媒体集成发展。跨介质出版物已成为新世纪出版发展的趋势。中国百科术语数据库已经建立了跨介质制作发布系统和学术著作网络出版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知识分类体系正在形成。为了满足用户不同层面的需求,有必要在百科全书原有知识框架体系上进一步细分和综合,并开发更强大的标引和检索系统,以适应不同领域和职业的多种需要。为了适应各领域发展所带来的知识信息的迅速膨胀,满足日新月异的信息服务需求,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已经开始研制知识元数据库管理体系,按照术语学及其相关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建立知识元框架体系和知识元数据库。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辞书编纂的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特别是术语工作、计算机应用、词汇和辞书编纂相互关系更加密切,术语学在辞书编纂方面得到了发展和应用。术语工作——辞书编纂的相关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也补充了新的内容,并结合汉语特点进行了修订,增加了电子出版物的内容。《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正在编纂中,它继续遵循着术语学和其相关的辞书编纂标准,利用中国百科术语数据库的计算机编辑自动化平台,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6.
知识窗是在编写《两岸科技常用词典》时使用的一种新的释义补充形式。其所含内容丰富,涉及知识领域较多,不仅弥补了科技词典中术语常规释义单一性的缺点,还增强了科技术语的知识性与实用性,使词典更好地发挥出工具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尔雅》是中国古代解释汉语词义的专著,也是中国第一部汉语辞书。从汉语术语学的角度出发,对中国古代经典作品《尔雅》进行深入的讨论和解析,提出《尔雅》不仅是中国第一部汉语术语辞书,也是中国第一部百科汉语术语辞书,其在汉语术语史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是汉语术语史的主要研究资料之一。  相似文献   

18.
《墨经》是我国历史上首部内容深刻的科学著作,其中蕴含丰富的科学概念。《墨经》中"端"在古代自然科学中是最原始的概念之一,具有最基本的重要性,对于它的释义多达百条,本文引用诸家论述予以介绍。姜宝昌教授曾解释"端"的涵义,形成原子说、顶端说和几何点说,在阐释、辨析这三种观点的基础上,文章提出在方法论上需要避免以今代古、以西释中的方便做法,对比惠施"小一"与"端"的相似之处,笔者认为惠施的"小一"可以作为对墨子"端"的新阐释。这种新的理解或更贴近墨子的思维方法和知识背景。  相似文献   

19.
提出长式元素周期表中族的标注方法、原子量的取值及理由,指出《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元素释义的问题以及建议补充新增元素的条目。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实现精细化饲养的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对山西晋西北地区羔羊的精细化饲养进行了论述,以期改进现有山西晋西北地区羔羊的饲养,提高羔羊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