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冯晓芳 《科技资讯》2009,(1):129-130
本文从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现状出发,对比分析了我国高速铁路与世界高速铁路的差距,探索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新思路,提出利用后发优势实现我国高速铁路的跨越式发展,进而实现我国高速铁路的路网现代化,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腾飞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与高速铁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从环保角度探讨了高速铁路相对于其它运输方式的优势;并通过分析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现状,论述了高速铁路是符合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方向,提出要以高起点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高速铁路,实现我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根据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思路 ,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发展势在必行。高速铁路建设和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未来高速铁路的市场占有率及营销策略目标研究分析是高速铁路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方案决策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此 ,作者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 ,运用现代市场营销学和运输组织学等理论方法 ,对于高速铁路市场占有率和营销策略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讨 ,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多角度对我国发展高速铁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证,一方面说明我国发展高速铁路是我国国情和现实条件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论述了我国具备发展高速铁路的各方面条件。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志武 《科技信息》2007,(3):166-166
介绍了高速铁路的定义及特点,分析了各个国家的高速铁路发展的现状和概况,从摆式列车、高标准线路、高性能机车车辆等方面探讨了各国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的经验,以及对我国的启示,从而促进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周旻 《科技资讯》2014,(7):240-240
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对国内旅客以及货物的运输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运输方式,铁路在近年来有着巨大的发展和变化。本文从交通运输工程国际学术会议出发,主要通过对中国高速铁路技术以及高速铁路提速历程等的简单研究,谈谈对中国高速铁路发展感悟。  相似文献   

7.
程军民 《甘肃科技》2003,19(7):28-30
通过对世界和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的回顾,结合国内外高速铁路平面技术标准情况,探讨了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平面设计中关于曲线半径、缓和曲线、夹直线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8.
王保成  韩锋 《甘肃科技》2004,20(1):20-21
发展高速铁路是铁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国外高速铁路的发展,针对京沪高速铁路采用轮轨和磁悬浮争论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修进高速铁路在选线设计中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从节能角度看高速铁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高速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能耗比较,提出应重点发展高速铁路,并就高速铁路各方面的节能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阳  刘军  吕茜 《科技信息》2007,(34):32-34
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高速铁路建设、运营和发展概况,并根据高速铁路提速、建网后的新局面与新挑战,对新模式下的客运服务网进行比较分析和探讨。如何在这种新形势、新条件下建立全新的客运服务模式,通过与国外高速铁路运输服务经验的比较,提出对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网运输服务模式的几点建议并与之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来,高速铁路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然而,对于高速铁路的关键性行走部件车轮,由于其服役环境是开放性的,并且伴随不断增加的车速及轴重,给车轮带来更加严峻和复杂的损伤。从轮轨接触问题出发,综述了高速铁路车轮主要损伤行为(磨损、疲劳)的现象及特点。由于轮轨接触面开放性的机械热交换作用而导致的车轮表面及近表面结构的热弹性不稳定性,是造成磨损的根本性原因;然而,与磨损缓慢的损伤过程不同,由材料成分和服役过程中机械载荷引起的应力大小和方向上的反复变化,诱发了疲劳源的萌生与裂纹扩展,且形式多样、破坏性更大。通过运用材料的塑性流变特性对车轮近表面的热弹性和内部织构的分析,归纳、总结了与磨损、疲劳等力学性能劣化相关的车轮材料组织、结构的响应特征,为车轮成型设计与服役安全评估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速铁路信息化现状及智能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化在高速铁路保安全、提效率、控成本、增效益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概括了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成就,总结了高速铁路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了智能高铁的理念和特征,阐述了智能高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是超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章论述了中国铁路路情急需发展高速铁路;通过博采众长,研究试验,构建创新的中国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介绍了近期高速铁路建设的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4.
在海西高速铁路发展思路的指导下,开展高速铁路建设对区域旅游发展影响的研究,可为福建省改善区域旅游发展的现状提供借鉴。高速铁路建设对于福建旅游业在开展省际旅游合作、实现省内旅游互动、提升旅游经济效益等方面有诸多影响。结合未来高速铁路建设的前景,福建省旅游业应从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打造旅游精品等方面实现对全省高速铁路建设目标的响应。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我国电气化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方面的更高要求。规划了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铁道电气化专业牵引供电实验室建设方案,提出了“综合实验平台”的概念,开发出新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从专利角度解读了全球高铁领域的技术创新情况,分析了我国高铁产业的创新发展状况。全球范围来看,高铁技术创新步伐稳健,主要国家或地区对外专利布局活跃,但专利申请集中度较低。相比之下,中国高铁产业技术发展迅速,国内优势企业正在形成,各领域技术均衡发展,但在专利布局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我国企业面临着较为复杂激烈的国内外竞争。  相似文献   

17.
根据客货运量及我国铁路运输特点,在分析高速铁路不同运输组织方案比选时应考虑因素的基础上,以线路的能力利用率和旅客旅行时间节省为主要指标,对新建高速线与既有线客运组织的五种分工方案进行了比选,提出京沪高速线建成初期运输组织模式应是高中结合方式,中后期逐步过渡到纯高速方式。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速铁路科技创新的主体——大学与科研机构、高铁建设企业和政府,以高铁建设的需求为纽带而联接起来,形成3种力量交叉影响、抱成一团又螺旋上升的"三重螺旋"关系结构.高铁建设企业在中国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与高铁建设进程中充当着领头羊的作用,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中国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与高铁建设进程中充当着科技攻关的重任,铁道部主导的...  相似文献   

19.
周伍艺  张伟 《山西科技》2014,(5):128-129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及设计理念的转变,高速铁路在铁路设计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路基工后沉降要求较高,如何采用地基加固措施满足工后沉降的要求成为高速铁路路基工程地基加固处理的关建。以郑徐铁路客运专线永城北站路基加固为例,详细介绍了CFG桩在高速铁路地基加固处理中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