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首次发现残坡积型锐钛矿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多年的地质勘查研究,在贵州晴隆沙子一带首次发现锐钛矿,锐钛矿赋存于峨眉山玄武岩的风化残坡积物中,锐钛矿主要属于微细粒型的独立矿物,主要被硅酸盐矿物及石英包裹.矿区内有工业矿体三个,这一发现对深刻认识和评价贵州的矿产资源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寻求麦饭石调节溶液pH值作用最佳效果,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了麦饭石调节溶液pH值作用的影响因素,发现经风化作用后的麦饭石调节溶液pH值作用效果优于未风化的麦饭石。风化后的麦饭石中的Al3+易于从硅酸盐矿物中析出,是麦饭石能调节溶液pH值并优于未风化的麦饭石原因。随着麦饭石粒度的减小其调节溶液pH值作用能力提高。该研究对麦饭石矿产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寻求麦饭石调节溶液pH值作用最佳效果,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了麦饭石调节溶液pH值作用的影响因素,发现经风化作用后的麦饭石调节溶液pH值作用效果优于未风化的麦饭石.风化后的麦饭石中的Al3+易于从硅酸盐矿物中析出,是麦饭石能调节溶液pH值并优于未风化的麦饭石原因.随着麦饭石粒度的减小其调节溶液pH值作用能力提高.该研究对麦饭石矿产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介绍了硅酸盐岩石矿物的化学成分,然后对岩石矿物中硅酸盐的系统分析方法中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微波消解法进行了阐述与研究,旨在为岩石矿物中硅酸盐的分析提供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黑色页岩化学风化过程的微观机制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黑色页岩化学风化系统的复杂系统演化问题,通过X射线衍射(XRD)试验、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SEM-EDS)试验,从风化过程的微观结构变化和非平衡热力学过程出发,对黑色页岩化学风化剖面中不同风化层的矿物成分和微观结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黑色页岩化学风化的微观机制,同时利用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和耗散结构原理分析黑色页岩化学风化系统的耗散结构的形成过程及化学风化演化规律。研究表明:在黑色页岩化学风化过程中酸性水的侵蚀作用下,易溶性矿物溶解、次生矿物生成及离子交换吸附作用,促使矿物成分发生转变;同时矿物颗粒间的连接方式发生了改变,也促使岩石内部产生大量微孔隙。黏土矿物和含水硫酸盐矿物的吸水膨胀及失水收缩过程,使岩石内部产生不均匀应力,进一步改变岩石内部的微孔隙,促进化学风化进程。黑色页岩化学风化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利用非平衡热力学计算认为该系统是不可逆过程,且经历了近平衡阶段和远离平衡阶段,最终可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耗散结构。  相似文献   

6.
峨眉山玄武岩岩体风化分带量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玄武岩的表观特征、矿物特征、化学特征的研究,发现峨眉山玄武岩的风化作用以物理风化为主,化学风化不明显;运用岩体波速比、岩体的完整性系数、岩石质量指标分别对岩体风化进行了分带;在对岩体分带量化指标研究的基础上,综合确定了峨眉山玄武岩岩体风化分带的量化标准;并以某水电工程边坡为例,运用该标准划分了岩体风化带,总结了斜坡岩体的风化规律.图9,表2,参7.  相似文献   

7.
黑色岩层是一种广泛分布且具有特殊性质的岩石,探讨黑色岩层的风化特征,为黑色岩层边坡治理提供理论依据。选取黔南三都地区下寒武统喳拉沟组黑色岩层为研究对象,利用浸泡试验、水质分析试验模拟黑色岩层的水岩化学作用过程,通过黑色岩层风化中的矿物特征、化学成分特征来确定其风化阶段。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黑色岩层在水岩作用中涉及多个复杂的化学过程,通过溶解、水解、水合作用逐步形成稳定的黏土矿物及次生矿物;黑色岩层的化学风化已完成去Na、Ca阶段,并初步进入中期的去K风化阶段。  相似文献   

8.
以丁集矿12组松散层下含的水常规离子浓度为水文地球化学分析基础数据,运用Piper三线图、离子比例系数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研究区松散层下含水的水文地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常规水化学组分中,阴、阳离子的优势离子分别是Cl-l和Na++K+,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l-Na。主导研究区水化学特征的是水-岩作用,主要经历了岩盐的溶解作用,硅酸盐矿物和碳酸盐岩的风化-溶解作用,以及硫酸盐矿物的溶解和黄铁矿的氧化作用等。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碳氢同位素分馏研究进展王万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气体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微生物降解使有机化合物的稳定碳、氢同位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分馏的研究在有机污染物来源和微生物环境修复等领域取得  相似文献   

10.
环境矿物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环境矿物材料在土壤污染治理、污水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和环境矿物界面与微生物相互关系作用等方面的应用取得许了多研究成果。本文介绍了第17、18届国际矿物学大会环境矿物学专题的有关环境矿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利用环境矿物材料吸附污染物,香烟矿物学、矿物与健康和矿物风化后的环境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第三系粉砂质泥岩的风化特性,通过不同的试验,对不同风化程度的粉砂质泥岩岩体分别进行工程特性、风化耐久性和风化速度研究。通过测试风化岩体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及物理力学性质来对其工程特性进行研究;通过抗压强度试验、软化崩解性试验对其风化耐久性进行研究;通过对所处4种不同环境的风化岩石的观测试验来对其风化速度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岩体风化程度的加深,岩石中黏土矿物含量增加,活动性强的化学成分相对减少,岩石干密度降低、总孔隙度和吸水率增大,力学性能降低,岩体更容易软化崩解。岩石的风化速率与自身的风化状态和暴露的面积有关。  相似文献   

12.
额尔齐斯石(Ertixiite,Na_2Si_4O_9)是作者近年在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矿山某伟晶岩晶洞中首次发现的一种新的钠硅酸盐矿物。这种矿物的发现,对研究钠硅酸盐矿物在伟晶岩中形成的热力学条件提供了实际资料。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贵州、广西亚热带岩溶地区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典型剖面的矿物学与微结构研究,从不同研究尺度和剖面不同部位都观察到大量碳酸盐岩风化成土过程中交代作用发育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矿物与微结构证据.首次较为系统讨论了碳酸盐岩风化成土的交代作用机理,提出了碳酸盐岩风化成土过程中的矿物交代演化序列.  相似文献   

14.
济阳坳陷第三系不整合结构矿物学与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整合是由多个结构层组成的地质体,不同结构层具有不同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不整合结构层特征对地层油气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济阳坳陷部分第三系不整合结构层的岩心观察、矿物及元素分析等,将不整合风化带划分为3类结构:I1型结构,I2型结构和Ⅱ型结构。系统分析了不同风化带结构层的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化学风化指标对风化壳岩石风化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风化壳岩石风化程度的差异,导致不整合不同结构层呈现不同的矿物学特征,不整合结构层风化岩石相比未风化岩石具有富Al,Fe,Mn,Ti而贫Ca,Mg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模拟酸雨条件下土壤及粘土矿物与砂矿物的风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时间范围内,pH<3.5的模拟酸雨可引起土壤矿物风化速率的明显增大,土壤矿物风化速率的变化特点是先快后慢.不同土壤类型的风化速率取决于发育程度和易风化矿物的质量分数.发育程度较低的土壤,盐基离子的释放主要来源于砂矿物组,而发育程度较高的土壤,盐基离子则主要来源于粘土矿物组.  相似文献   

16.
硅酸盐细菌的选育及其脱硅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找到能从高硅含量铝土矿中脱硅的细菌,利用常规微生物筛选技术,从硅酸盐肥料中筛选到3株编号为JXF-1,JXF-2,JXF-3菌株,通过形态学研究,并与标准的胶质芽孢杆菌的生化特征比较,表明JXF细菌为胶质芽孢杆菌。使用JXF-1菌株对5种不同铝硅酸盐矿物的铝土矿进行了生物脱硅条件试验研究及脱硅效果分析,表明该硅酸盐细菌具有一定的脱硅能力。  相似文献   

17.
硅酸盐细菌解钾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土壤存在既富含钾又缺钾的现象,钾肥大量依赖于进口。硅酸盐细菌能分解土壤中的云母、长石等硅酸盐矿物,释放出钾、磷等元素,将难溶性钾转化为可被植物直接利用的可溶性钾,促进植物吸收和生长,此外,还能促进植物根部有益微生物繁殖,增强作物抗病能力。文中从硅酸盐细菌解钾效果及最适条件研究、解钾作用机理研究和问题与展望三个方面进行综述,提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了海水中石油烃自然风化模式的基础上,以实验室模拟,研究了原油和燃料油自然风化速率的差异以及微生物含量对风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油的自然风化速率稍低于燃料油,尽管微生物含量增加使其对石油烃降解的绝对量明显增加,但对烃类被降解的百分率以及风化速率常数基本上没有影响。由于微生物的含量本身就是海水中石油烃含量的函数,因此石油烃的风化速率仅为油含量的函数,而与微生物的含量无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贵州、广西亚热带岩溶地区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典型剖面的矿物学与微结构研究,从不同研究尺度和剖面不同部位都观察到大量碳酸盐 风化成土过程中交代作用发育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矿物与微结构证据。首次较为系统讨论了碳酸盐岩风化成土的交代作用机理,提出了碳酸盐岩风化成土过程中的矿物交代演化序列。  相似文献   

20.
岩石矿物风化是地球表面发生的最重要化学现象之一,其中生物风化备受关注。对地衣及地衣真菌分泌的地衣酸类物质(简称地衣酸)在岩石矿物风化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合述评,从而为科学评价地衣和地衣酸在森林(特别是寒温带)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地衣通过物理和化学方式显著诱导并加速岩石矿物的风化进程,即同时具有生物物理风化和生物化学风化两方面作用,而后者更为重要。在地衣诱导的岩石矿物风化过程中,地衣依其共生真菌/藻类特异性分泌的地衣酸起主导作用,无论是在野外还是实验室条件下,地衣酸都是岩石矿物生物风化的主要作用力。地衣酸对岩石矿物的风化机制包括质子促进效应和络合促进效应两方面,特别是地衣酸能与岩石矿物中的盐基离子形成可溶性螯合物,从而引起岩石矿物的强烈溶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