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详细调查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的基础上,对其出现的程度补语(简称程补)作了细致的分析探讨,认为其基本句式可以分为“动 程补 宾”、“(主语) 动 宾 (状)程补”、“动(形) (状)程补”三种。其中,“动(形) (状)程补”格式出现频率最高。在《世说新语》中充当程度补语的动词主要有“毕”“竟”“酣”等;形容词主要有“困”“良久”“危急”等;副词主要有“甚”“极”等。  相似文献   

2.
《玉如意》是清代乾隆年间严振先著的一部具有泰兴方言背景的长篇章回说唱本。其中"把个"式处置句出现频率较高,其特点是:"把个"句基本上都是零主语的后续句;"把"的宾语为施事,谓语动词多为感觉类心理动词或不及物动词,补语以情态或程度为常;"把"的宾语为受事,谓语动词多为及物动词,补语以结果为常。"个"的作用在于使"把"的抽象宾语具体化、有定宾语特指化和凸显专有名词宾语;"把个"句具有较强的反常性和主观倾向性。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里"动词+补语‘见’"与"动词+补语‘到’"在语义表达、语体特点等方面有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应该追溯到它们不同的来源和发展过程。从来源看,连动式"动词+到+名词词语"和"动词+见+名词词语"在内部语义关系的差异影响到它们各自的语法化进程。从发展来看,中古时期"运行义动词+到+时间或地点名词"中"到"语法化为介词,但这种结构中的"到"与补语"见"无关。近代汉语时期,在"感觉动词+到+名词(客观上不可到达的物体)"结构中,由于语义关系的改变,"到"意义虚化,逐渐依附于前面的动词,"动词+到"与"动词+见"开始混同,并且进一步扩展到感觉动词之外的其它动词。  相似文献   

4.
被字小句进入定中结构后存在三类主语后移现象,即,主语后移A类,修饰语中的谓语动词主要以光杆形式和带结果补语的居多;主语后移B类,修饰语中的谓语动词以带状态补语、处所补语、结果补语和宾语的居多;主语后移C类,数量极少,多数动词后带宾语。"被NP2VP的"结构,以主语后移A类居多,都指向被字小句主语,且多数指称的是"人",中心语都可补出,属"的"字结构后面省略的现象。方位短语中被字小句的谓语动词以光杆形式和带结果补语的居多。实际能进入动态定中结构的复合被字小句数量很少,主要是句式Ⅱ(被所格式),"被NP2VP的"结构和方位短语都比较排斥复合被字小句。  相似文献   

5.
《元刊》中单音节动词与单纯趋向动词的组合搭配占有统领性地位,这与汉语双音节化的特点有密切联系。在与动词组合的过程中,趋向动词本身的活跃程度也决定了与它组合的普通动词数量上的优势。从语法功能上看,《元刊》中的趋向动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在句法结构中,作补语的趋向动词"来、去"等的位置比较灵活,可置于宾语前,也可置于宾语后,但"出、入、上、下、起、到、开"等,它们作补语时只能放在宾语前。  相似文献   

6.
辨“戏弄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其中“以戏弄臣”的释读,历来有争论:一说“戏弄”均为动词,“臣”作宾语;一说“弄臣”为一词,作“戏”之宾语。这两种说法於上下文义均欠稳妥,但以目前常见的几种《史记》版本校勘,此处文字似无错讹,故历来只能按多数人说法,作  相似文献   

7.
在《红楼梦》、《歧路灯》、《儒林外史》中,动词"饮"是个旧词,但使用频率仍然很高,不过绝大多数针对"酒",基本上不用于"水"、"汤"。《红楼梦》前80回、《歧路灯》、《儒林外史》中,表示饮用的"吃"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喝",但程度有所不同,《红楼梦》前80回中"喝"比较活跃,《歧路灯》居其次,《儒林外史》中的"喝"最不活跃,出现频率很低而且只与"酒"、"茶"相搭配。在饮用这一义位上,"喝"与"吃"的嬗代消长呈自北向南推进的态势。这些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18世纪北方官话词汇的内部差异和发展变化的趋势。《红楼梦》后40回"喝"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吃",而且"吃"则不用于"水",从"吃"、"喝"的使用情况看,《红楼梦》后40回的语言较前80回更接近于现代的北京话,同时也说明"吃"的适用范围逐渐缩小最终从流质食品退出来的过程,是从"水"开始的。  相似文献   

8.
《史记》列传中异时合传可以看作是做历史的纵向比较研究,是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一种方法。《管晏列传》、《老子韩非列传》、《孙子吴起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屈原贾生列传》、《扁鹊仓公列传》六篇异时合传的传主之间,生活的年代相去甚远,将不同时代的人物合为一传,后人多有訾议,然而仔细分析合传的原因、价值与意义,就会发现司马迁著史眼光的独特,以及史公思想情感所系。  相似文献   

9.
罗美君 《长春大学学报》2014,(11):1527-1530
"够呛"作为从方言发展而来的词汇,在语言使用的各种场合都有大量用例。"够呛"由"够"和"呛"的认知语义通过概念整合机制创新发展而来,具有[+否定]、[+超出承受范围]和[+难度大]之义。"够呛"在句中可作形容词、准副词和程度副词。"把(被)+主语+动词+得+够呛"结构的源构式是"动词+得+宾语+补语(够呛)"。"够呛"语义的虚化导致其语法功能变化,"够呛"演化成能凸显事物性状程度深的程度副词。  相似文献   

10.
谢晓晖 《科技信息》2012,(22):143-143
本文根据句法格式及"将"、动词、趋向补语三者之间的语义关系,对"将"的两种时态意义及语法功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发轫于19世纪末的现代主义文学,充斥着许多关于"机器"意象的描写。文章在共同体观念中关于时间维度的理论框架下,以卡夫卡的《在流放地》为例来说明这些"机器"意象所蕴含的人被机械技术异化并且甘于沉沦的主题。而在当下,机器对人的这种束缚性依然存在,我们要做的便是向这个机器时代展示出我们人类的觉醒与反抗态度。  相似文献   

12.
对「……が+自動詞ている」句型和「……が+他動詞てある」「……を+他動詞てある」「……ておく」以及「……が+他動詞られている」「……が+他動詞られてある」,日语学习者常感困惑。通过对它们的辨析,能够使日语学习者明了并掌握这些句型的用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一定规模的语料的考察分析,可以发现“‘这么’+动词”格式和“‘这么一’+动词”格式既有相同点,更有不同点。“‘这么’+动词”中出现的动词种类多,有心理动词、行为动词、能愿动词,及物动词后面可以带宾语,“‘这么’+动词”可以单独出现,此格式除了表示已然动作、未然动作,还可以表示正在持续的动作。“‘这么一’+动词”中出现的动词少,仅为行为动词和心理动词“害怕、想”,动词后面不能带宾语,“‘这么一’+动词”不能独立单说,不能表示持续动作,由于“一”的存在,此动作都是已然的。  相似文献   

14.
假设连词“使”产生于先秦,由泛义动词“使”发展而来,经历了“使令动词-泛义动词-假设连词”的演变模式。“使+N+V2”格式中V2所表示事件实现可能性的弱化、事件所在时间的变化以及事件关涉人物的变化是“使”语法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则巴”最初有两种使用情况:一是连词“则”与副词“已”的连用,一是连词“则”与动词“已”的连用。第二种使用情况的句法类型有三种:A单词+则已,B短语+则已,C小句+则已。助词“则已”的形成与B、C式相关。C武在汉代就已出现,“则已”可看作助词,清代C式例句增多,助词“则巴”成熟。隐喻机制、句法位置、韵律和谐及较高的使用频率是其成词的动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小学语文教材语料库,对动词"帮"的句型及其语义进行了细致的标注、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动词"帮"主要用于"NP1+帮+NP2+VP2"句型,它是个自主动词,表达的语义是NP1为NP2做本来是NP2要做的事情,其语义重点在于NP1为NP2出力做事。  相似文献   

17.
唐传奇中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要数婚恋题材作品,其中除了那些令人扼腕唏嘘的爱情悲剧,像《裴航》、《离魂记》、《柳氏传》、《李娃传》等都是爱情喜剧,团圆结局。然而这些处于情与礼夹缝中的爱情,最终只能是与礼教无奈的融合。究其原因,正是唐代重科举、贵仙道的社会现实和唐传奇的士子创作群体两方面因素造就了风格独特的唐代传奇。  相似文献   

18.
粤方言与闽、客方言进行体标记的类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粤语、阂语、客家方言进行体标记之间有比较密切的接触关系,都有“副词+动词”这一类型,粤方言进行体标记的类型较其他两种方言丰富,它有“动词+体助词”或两种方式兼用的表现方式;客家梅县话的进行体标记兼有“副词+动词”、“动词+体助词”两种类型;潮州话进行体标记最为单一,仅采用“副词+动词”的表现形式。考察三者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让"的"致使-被动"演变发端于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作为被动介词,"让"在北方方言中已为常见。与另一致使动词"教"相比,"让"的致变条件大致相同,但有自身的特点。"教"的"致使-被动"演变的条件主要是"让+N+V2"构式的V2部分的"非企盼"意义;而"让"的致变条件主要是句义中的"非企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英语v+to+infinitive与v+to+v-ing结构极易发生混淆。在句法上,v+to+infinitive结构中的to+infinitive要么是CP,要么是TP,而v+to+v-ing结构中的to+v-ing是介词短语PP。从语义角度来说,我们可以用主动词提示的时间做参照,to+infinitive所蕴含事件的时间要么发生在主动词时间之后或是与之同时发生,而to v-ing所蕴含的事件可以发生在主动词时间之前,之后或同时发生。另外,与to+infinitive结构不同的是v-ing结构更加倾向强调所发生事件的内部组成成分,所持续的时间和展开的方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