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法律规则具有模糊性、不周延性和非正义性等不确定性特征,这是法律规则本身所固有的属性。概念法学崇尚无所不能的完美法典,现实主义法学否定法律规则,主张无法司法。这非但不能解决法律的不确定性,反而危机到法治。运用法律解释、漏洞补充、法律论证、价值衡量等法律方法,是克服法律不确定性的方法论取向。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颁布实施为选择适用涉外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民事关系的准据法提供了较为系统完整的规范,但其中有关涉外侵权法律适用规则还存在着不尽如人意之处,本文将尝试以《法律适用法》中侵权法律适用规则的体系和内容为视角,分析该法的不足以及完善。  相似文献   

3.
法律政策,或者是社会政策,以两种面目来影响法律:一方面,作为行为规范而存在,这是显性的、直接的;一方面,作为观念而存在,这是隐性的、间接的。具体而言,法政策对民商法律实施过程的指导,主要体现在法律规则的理解、补偿规则的漏洞两方面。对于既有规则,特定社会政策与法律政策取向总会影响法律实施者的具体理解。在立法滞后的情形,法律实施者可能依据特定时代的社会政策、法律政策而赋予旧规则以时代意义,或者直接根据法政策取向对有关利益关系进行衡量和选择。因此本文从法政策角度探讨法政策和法律的关系,进而在此前提下对《侵权责任法》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4.
社会的发展让人们逐步认识到法律解释的重要性,对于法律解释的定性存在着法律决定论和法官主观论两种对立的立场,由此又导致了原则与规则适用的不同,为了解决疑难案件,就要进行必要的法律解释。法律解释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目的性解释以及其他解释。  相似文献   

5.
高晶 《科技信息》2012,(25):453-453,475
法律漏洞的研究和补充是实现法律进步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基础,文章首先对法律漏洞的概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本文法律漏洞的概念;接着文章分析了法律漏洞形成的三种原因:法律制定者认知的限制、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以及法律条文的抽象性,列举了目前法律漏洞的几种类型:认知类漏洞和非认知类漏洞、开放型漏洞与隐藏型漏洞以及自始的法律漏洞和嗣后的法律漏洞,最后根据不同类型漏洞的特点提出了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的《法律适用法》第44条确立了涉外侵权之债适用侵权行为地法的基本规则,却并未对"侵权行为地"做出清晰界定,导致法官自由裁量权空间过大,法律适用结果的可预见性和确定性目标受损,这是该法的现存缺陷之一。在补充相关规则的过程中,不仅要立足于我国的现实环境,也要对西方国家在侵权行为地认定方面运用的最后事件理论、最密切联系原则等方法给予关注。可行途径是经由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对侵权行为地认定进行细化指导,确立侵权行为实施地为基础,更密切联系原则为补充的侵权行为地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7.
法律漏洞是一客观现象,没有法律漏洞的法律秩序是不存在的,再完美的法律都无法完全避免疏漏。本文通过法律漏洞与法律解释的基本内容,法官面对法律漏洞的释法存在的基本问题,旨在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一般条款规定了诚实信用原则,通常作为兜底条款起补充作用,对于王跃文案,该法有两项可供选择的具体规定,而法院的判决适用了一般条款,属于法律适用错误.适用一般条款应遵循如下步骤:首先,应对法律规定的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逐一审查,在确定本案不属于任何法律规定的具体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才能适用一般条款:其次,在适用一般条款时,应比照具体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范目的和类似行为进行认定,积极运用个别类推和整体类推等方法填补法律漏洞.  相似文献   

9.
从民事诉讼裁判的视角对"法无明文规定"下的民事审判问题进行研究,说明"依法审判原则"的发展和法官在法律适用过程中修补法律漏洞的必要性。通过对修补漏洞的方法、意义和制约因素的阐述,找出我国民事审判中法官通过修补法律漏洞进行裁判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确立"法无明文规定时不得拒绝审判"的原则,全面提高法官的素质,充分支持法官修补法律漏洞从而进行判决的行为,尽力保证司法的独立性,着力提高司法的威信力。  相似文献   

10.
民间法研究方法主要通过其他人文和社会科学方法的借鉴而形成,包括主位方法、共时方法、动态方法,它们既可以适用结构主义又可以适用功能主义的立场。在研究民间法时须以三种方法联合使用,具体通过观察和“看”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1.
论农民法律意识的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法治建设是我国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受传统法律观念、立法及司法机构的设置、执法与司法运行状况的影响和制约 ,我国农民的法律意识落后 ,突出表现在以情代法 ,权力至上 ,族规家法神圣等观念根植于农民的思想中 ,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纠纷时厌诉避诉。要培养农民的现代法律意识 ,应从完善农业和农村方面的立法 ,加强农村的执法和司法 ,协调习惯法与国家法之间的关系 ,深入普法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3D打印技术专利侵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D打印技术对于产品设计、制造和销售方式产生了变革作用,同时可能引发较高的专利侵权风险。根据现有的专利侵权构成要件,3D打印侵权产品和传播3D打印模型文档的行为难以构成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专利权人所采用的技术措施也没有明确法律依据对其给予保护,网络经营者也不能在链接侵权产品设计行为中得到侵权豁免。有必要取消专利侵权行为的生产经营目的要件,建立并拓展间接侵权制度,构建专利领域的避风港规则,并对专利权人采取的技术措施给予合理保护。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法人类学的起源与发展,认为法律多元是法人类学的基本立场。中国的法人类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包括:法律文化的比较研究、民族法学、法律的人类学研究。中国法人类学的发展需要:重视都市法人类学的研究;重视民族习惯法的研究、关注田野调查方法与处理纠纷的典型案例等。  相似文献   

14.
法治反对解释是一种维护严格法治的立场,也是研究法律的一个角度。对这一命题也许应该进行更宽泛的审视。法治反对解释引发了对传统法律适用方法的呼唤,也引出新的理解基础上的应用方法,因为只有理解了才能够适用或使用。对法治所反对的解释进行界定、法治反对解释的指向以及反对解释的功能等应该有更清晰的表述,以便于人们以更加明确的法治立场捍卫法治事业。  相似文献   

15.
虽然在近百年的西方法学中,逻辑的功能受到了一些学者的批判,但必须看到,法律与逻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法律方法论的角度看,逻辑规则在解释法律、论证法律的时候有固定法律意义的功能。所以,法律学人必须认真地对待逻辑尤其是形式逻辑。这对法律思维方式的形成、法制建设、法学教育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侵权行为属于社会生活中陌生人之间发生的不可避免的侵害行为,故侵权行为法以事实行为的法定主义方式调整之,这与合同法采取法律行为的方式进行调整不同,但是也与刑法的法定主义调整方式之间存在着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基于此,侵权行为法在调整方式上要坚持解释论的理念,并为法律原则的适用留有空间。  相似文献   

17.
民法法源中的非制定法法源是指虽未经国家有关机关制定,但经国家认可和保障的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如习惯、判例、学说等。对民法的形式渊源中的几类非制定法法源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通过结合司法实践论证其法源性地位,旨在促进我国民法法源的开放化、多元化,为司法审判提供更充分的依据,最终更好地解决民事纠纷,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规则是法治实现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长期以来我们对规则的重视程度不够。这是今天中国法治搞不好的最重要原因。人们对规则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法治实现的程度。对规则的解释需要根据规则本身的特性来决定。对明确的法律规则只需认定,而不需要哲学意义上的解释。对法律规则的解释,应坚持文义解释优先原则,但文义解释优先绝不是死抠字眼,而是在权利义务、职权责任关系中释放法律规则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瑶族民间法经历了从旧石牌制到新石牌制的变迁,两者都是适应解决纠纷,维护瑶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的需要而产生,在内容上存在不少相似之处,但产生的社会背景各不相同,在内容形式上、实施手段和处罚措施上也存在差异。瑶族民间法的变迁启示我们,民间法是调整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规范之一;新时期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要充分重视和引导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对接和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