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晶 《科技信息》2012,(25):453-453,475
法律漏洞的研究和补充是实现法律进步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基础,文章首先对法律漏洞的概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本文法律漏洞的概念;接着文章分析了法律漏洞形成的三种原因:法律制定者认知的限制、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以及法律条文的抽象性,列举了目前法律漏洞的几种类型:认知类漏洞和非认知类漏洞、开放型漏洞与隐藏型漏洞以及自始的法律漏洞和嗣后的法律漏洞,最后根据不同类型漏洞的特点提出了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2.
法律功能,指法律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调整器所具有的,能够对社会宏观系统发挥作用的能力。法律的功能不仅直接决定于法律的工具性特征,还取决于法律体系自身的一种系统结构。法律功能的类型有模式形成和建构功能、模式维持功能及模式发展功能。  相似文献   

3.
社会的绝对发展和法律的相对完善决定了法律制定之时便存在了漏洞,法律漏洞的客观存在要求必须对其做出填补。虽然我们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法律漏洞填补的状况却是不尽如人意:各种漏洞填补模式权限不清,分工不明等等。这一切使得法律漏洞问题的突显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4.
司法作为法治体系中一重要环节,对解决社会纠纷,促进社会和谐有着极其重要作用,司法的功用不言而喻;法官作为司法的主体在适用法律中又往往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法律漏洞"就是其中的难题之一,但我国法官在填补法律漏洞中的表现并不乐观,于是如何发挥我国法官在法律漏洞填补中的积极性就成为思考之对象;至于如何应对该问题,又需要从立法、司法等各个层面来进行回答,本文试阐述之。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围标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目前法律存在的漏洞也进行了阐述。以便大家对围标产生的原因有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法律漏洞是一客观现象,没有法律漏洞的法律秩序是不存在的,再完美的法律都无法完全避免疏漏。本文通过法律漏洞与法律解释的基本内容,法官面对法律漏洞的释法存在的基本问题,旨在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7.
《潍坊学院学报》2016,(3):49-54
法律漏洞的存在是法律自身特征的必然结果。由于我国历史悠久,道德底蕴深厚,再加上道德与法律的密切关系,因此以道德来填补法律漏洞可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但同时也要注意,在引入道德前要对个案进行道德强度分析和利益权衡,以确定其具有以道德填补漏洞的前提条件。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通过以归纳类似案件的形式选择符合立法意图兼顾地方道德习俗的道德规范,来对法律漏洞进行填补。当然还应当警惕约束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只有在法律规则穷尽的情况下才可以结合主流道德观念进行漏洞的填补。  相似文献   

8.
从民事诉讼裁判的视角对"法无明文规定"下的民事审判问题进行研究,说明"依法审判原则"的发展和法官在法律适用过程中修补法律漏洞的必要性。通过对修补漏洞的方法、意义和制约因素的阐述,找出我国民事审判中法官通过修补法律漏洞进行裁判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确立"法无明文规定时不得拒绝审判"的原则,全面提高法官的素质,充分支持法官修补法律漏洞从而进行判决的行为,尽力保证司法的独立性,着力提高司法的威信力。  相似文献   

9.
法律规则具有模糊性、不周延性和非正义性等不确定性特征,这是法律规则本身所固有的属性。概念法学崇尚无所不能的完美法典,现实主义法学否定法律规则,主张无法司法。这非但不能解决法律的不确定性,反而危机到法治。运用法律解释、漏洞补充、法律论证、价值衡量等法律方法,是克服法律不确定性的方法论取向。  相似文献   

10.
法律评价的维度一般地认为有形式、事实、价值和审美等几种,而法律的形式评价是指对法律概念、法律逻辑、法律原则和规则及法律的表述载体的评价。科学、合理的法律形式可以恰当、忠实地记载、反映和表达法的内容,对法律形式进行评价的目的在于改进法的内容,概括古今中外关于法的形式评价的论述及思想,可以得出法的形式评价的一些基本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1.
法律思维是诸多思维中的一种。可以把法律思维区分为以法律人为主体,依托于法律方法而进行的“根据法律的思维”和依托于法学方法而展开的“关于法律的思维”两种。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具有内在关联,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法律思维是对法律人根据法律裁判案件时思维的一种总体概括和把握,法律方法则主要是指法律人根据法律裁判案件时所运用到的一些具体方法。立足于法律方法论的视角,分析法律思维对法律方法的导向指引作用,有助于构建法律方法论的逻辑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防止法律方法的异化。  相似文献   

12.
法律人在获取一项正当裁判的过程中,必然要运用到法律解释。而法律解释的方法就是法律人从法的渊源找寻法律规范的必要工具。法律人为了获得一项令人满意的解释结果,在适用法律解释的方法的同时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则。法律人只有遵循了这样一种规则,他们所做的法律解释才是可靠的,得出的法律决定才是合理的和可接受的。  相似文献   

13.
任国松 《晋中学院学报》2011,28(2):73-75,93
法律人在获取一项正当裁判的过程中,必然要运用到法律解释。而法律解释的方法就是法律人从法的渊源找寻法律规范的必要工具。法律人为了获得一项令人满意的解释结果,在适用法律解释的方法的同时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则。法律人只有遵循了这样一种规则,他们所做的法律解释才是可靠的,得出的法律决定才是合理的和可接受的。  相似文献   

14.
立足行政审判实践,总结信访行政案件的主要类型,并分析诱发行政案件信访的根本原因、社会原因、体制原因以及人为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控制和减少信访行政案件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5.
学生法律思维的培养是提高学校法律教育实效的基础性环节。它可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法庭训练、法律诊所等诸多方式来实现,进而提高法律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关于法律确定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确定性可以保证法律的权威性和可预测性,可以控制权力,保障权利。但是,法律的确定性又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在介绍这些理论争论的基础上我们展现法律确定性的困境与出路,在中国法制建设中实现法律的确定性上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我国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加强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几点建议,包括立法观念的转型、执法与司法的改进、法律监督力度的加大以及公民环境意识的增强,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法人类学的起源与发展,认为法律多元是法人类学的基本立场。中国的法人类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包括:法律文化的比较研究、民族法学、法律的人类学研究。中国法人类学的发展需要:重视都市法人类学的研究;重视民族习惯法的研究、关注田野调查方法与处理纠纷的典型案例等。  相似文献   

19.
论学生的气质类型与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美华 《韶关学院学报》2001,22(10):112-115
气质是影响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气质往往与学业成绩相关联.通过对气质类型、来源与发展等特点的讨论,分析了气质对教育产生影响的原因,阐明了气质对教育的意义以及教育对气质发展的作用,从而为差异性教育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