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和进化认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波普尔在上世纪完成他的证伪主义的逻辑学和方法论论证及其在政治哲学中的应用研究之后。从60年代中期开始,重点转向三个世界的本体论,进化哲学和生物学哲学的研究。其中对进化认识论研究占着一个突出的地位,他将猜测与反驳的知识增长过程看作是一个多样性的试探性解决,变异和自然选择过程,阐明了知识进步的达尔文机制,他提出和阐明一般进化论的原则,并将它应用于动物行为,生命世界的认识的发展,人类技术与文化的进步以及世界3的自主发展中去尽管当代许多哲学家认为,证伪主义已被“证伪”,我却认为,她是一只火凤凰,经过被批判的烈火的洗礼,却在进化认识论中获得重生。  相似文献   

2.
美国生物哲学家特库姆塞·费奇挑战了心灵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所坚持的衍生意向性的一元论主张。他站在非适应主义的立场上创造性建构了"纳米意向性"理论,以此解释无法还原为物理作用的下行因果关系的真核细胞层次上的组织作用,尝试从功能和发展的阶段来描述心智的进化轨迹,即"纳米意向性-复合意向性-微观意向性-序列意识"。尽管费奇的纳米意向性对克服进化认识论适应主义路向的弊端进行了有益尝试,但仍存在概念和方法上的局限。  相似文献   

3.
生物是进化的。但生物究竟是如何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是否是足以解释生物界一切进化现象的普遍真理?人类对生物进化的研究是否只能局限在一百多年前达尔文为我们建立的理论框架之内?围绕着这些问题,六十年代后期出现了非达尔文主义向达尔文主义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4.
在自然定律研究中,长期存在休谟主义和反休谟主义两大对立阵营。前者否认必然性,主张定律是规则或满足某些条件的规则。后者承认必然性,主张定律是共相间的必然关系。两派共同承认的是,一个恰当的定律学说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回应直觉;二,为科学定律提供恰当的形而上学基础。反休谟主义认为休谟主义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两个基本条件,休谟主义则指责反休谟主义将诸如律则必然性、共相间的概率关系等当作初始概念是莫名其妙的。分析表明,虽然两派都面临严重的批评,但是通过引入共相和必然性,反休谟主义为定律学说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更有吸引力的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5.
华莱士时常与达尔文一同出现在科学史叙事中。他独立发现自然选择原理,促成《物种起源》问世,在“达尔文革命”中坚定捍卫达尔文主义,被同行誉为达尔文“真正的骑士”。然而他在思想上并没有唯达尔文马首是瞻,而是发展出一套奇特的“灵学进化论”,努力将钱伯斯一达尔文的自然进化学说与进步主义者的乌托邦理想协调起来。他曾成为当时一名出色的公众意见领袖,而后却随着维多利亚时代的光芒一道消隐了。  相似文献   

6.
反怀疑主义者认为,不仅全面的怀疑主义是自我反驳的,而且局部的怀疑主义也是自我反驳的。然而,限制论、特权论、层次论和派生论对反怀疑主义者的自我反驳论提出了批判。  相似文献   

7.
达尔文认为,动物也有美的感觉。作为达尔文学说的基本理论,自然选择理论和性选择理论同样可以用来解释和"美"有关的问题:动物具有和人类类似却又不完全相同的美感,而且,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动物的美感是人类美感的萌芽或雏形。达尔文从"健者必美,美者必健"的角度来解释审美选择的内在动因,不仅符合当代生物学研究尤其是基因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有利于研究者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讨论美感的起源,而且也为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诸多审美现象提供了最基本的支撑。  相似文献   

8.
生物学与目的论的关系历来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达尔文的进化生物学把自然选择作为进化的重要原因。这排除了神学目的论,但也使进化丧失了哲学根基。尽管迈尔把进化生物学定位为关于远因的研究,远因解释与目的论密切相关,但迈尔所谓的目的论是生物学目的论或经验目的论,因而不能作为进化的深层根据。与之不同,康德目的论具有先验性的特点,这恰好为进化提供了哲学基础。康德目的论在进化生物学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价值,不应被生物学研究忽视或边缘化。  相似文献   

9.
达尔文功利主义自然选择学说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尔文的进化论范式中有五大理论,自然选择学说只是其中之一.达尔文的贡献在于用功利主义解释生物进化.其关于生物本能是利己性的,自然选择的路径、动力、方向和标准也是利己性的观点是与事实不相符合的,是可以被证伪的.本文提出:生物是具有利他和利己的双重本能,自然选择的动力、方向和标准是在利他和利己之间获得平衡、稳定和和谐.自然法则的工作机制是维护整体的平衡、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0.
达尔文在他的进化论中确实引用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由于这个原因,长期以来,许多人一味责怪达尔文。有的认为,达尔文把马尔萨斯《人口论》纳入了他的自然选择学说,马尔萨斯学说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这便是达尔文的“错误”;有的认为,生存斗争是生物界的客观规律,达尔文盲目地接受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并以它为理论指导,解释  相似文献   

11.
强调自然选择中的"适应性"与突出系统发生和发育中的"限制性"的生物学家之间长期剑拔弩张。在关于人类语言进化的辩论中这两种观点的对抗尤为明显。另有许多生物学家支持将"适应"和"限制"自然结合的"改良遗传"的观点。如今现代进化发育生物学研究以更加微妙和多元的方式为以上观点提供实证依据,以获得对人类语言潜在机制和原则的更加丰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在心灵哲学里,物理主义一直信守着"物理知识具有完备性"这样一条知识论原则(完备性原则)。近年来,反物理主义试图借助解释鸿沟难题来攻击完备性原则,物理主义的最新回应则是采取一种现象概念策略。本文选介的是一种最小物理主义方案,我将论证,尽管不同的物理主义者对现象概念策略的理解不同,然而最小物理主义方案不但可以获得坚持现象概念策略的物理主义者的普遍认可,而且能够有效化解反物理主义关于完备性原则的攻击。  相似文献   

13.
达尔文主义认为,自然选择是绝大部分生物性状产生的原因。时至今日,达尔文主义思潮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进化生物学本身,但是福多与其搭档在其《达尔文错在哪里》一书中指出,达尔文主义存在"致命错误":无法区分一对同延性状当中到底哪一个性状提高了生物个体的适应性,是为"选择问题"。"选择问题"是对达尔文主义"经典困难"(spandrel)的新表述,随着"最优模型"等研究工具的应用,达尔文主义者已经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4.
G.孟德尔在他的实验中证明:在杂交的情况下隐性性状保存在杂种后代中,并没有消失。这一发现对进化论发展有着巨大意义。当詹金给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观点设置重大障碍时,它支持了达尔文学说。如果达尔文知道孟德尔对于遗传研究(后来被称作遗传学)的科学贡献,那么进化思想发展的历史将是另一种情景。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不仅在社会科学上有巨大的贡献,就在自然科学方面,也有很大的功绩。他在生物科学上输进了不少的革命思想,使生物科学得到了新的生命。他和马克思首先对达尔文的发展观点给了很高的评价,但同时也对达尔文引用马尔萨斯的“人口法则”到生物界,以生存竞争、自然选择来解释进化表示不满。他说:“在达尔文的学说中,我同意发  相似文献   

16.
干预主义者所持有的因果关系理论是单一标准的,他们认为因果关系的操控理论优于因果多元主义。但是,通过对因果多元主义的分类表明,伍德沃德通过批判形而上学的因果多元主义进而驳斥因果多元主义是有失偏颇的,因果关系的操控理论不仅和概念的因果多元主义和认识论-方法论的因果多元主义相互融合,而且支持概念的因果多元主义和认识论-方法论的因果多元主义。  相似文献   

17.
在动物权利视域,人们对动物是否拥有道德权利持有不同立场,但他们似乎都对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存有一定程度的曲解与误读。重新认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厘清自然选择与"弱肉强食"、物种差异与物种歧视、道德能力与道德权利的逻辑关系,对深入探讨动物权利问题具有鲜明的理论价值。本文不主张动物拥有实质性的道德权利,但认为动物权利论是人类对动物道德本分与道德责任的一种表达,是人类生命自我扬弃与进化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8.
通过“非达尔文革命”的概念,鲍勒对“达尔文革命”的正统形象提出了质疑。鲍勒认为:达尔文主义不是19世纪进化论的主题,现代“综合理论”的产生相对独立于达尔文所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因此进化论的历史不等于达尔文主义的历史。鲍勒对进化论历史的重建表明,以“发育”模型为基础的进化论在19世纪占据统治地位,“进步”的观念是这种“非达尔文”进化论发展的线索,《物种起源》的出版并没有阻断这个发展过程。由此鲍勒重现了“进步”的观念在19世纪的连续性。对“进步”观念和进化思想之间关系的考察,不仅对于重建进化论发展的历史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而且也是理解我们这个现代世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进化是进步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虽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已经发表了一百多年,而且自本世纪中叶以来,无论达尔文及达尔文主义的研究,还是进化生物学本身,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目前不少国人在对进化的认识上依然存在着严重的误解,有些误解源自恩格斯关于进化的论述。例如将进化视作进步,以及依然认为生物进化是生物从低等到高等的变化等等。这种看法并非真正的达尔文主义,也与现代的进化观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20.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在揭示生物种群进化规律的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从进化的视角出发,技术进步策略由于其所具有的多样性、延续性和社会选择性等特点而使其演化过程具有进化色彩。考察技术进步策略的进化机制得出:在群内,由于自主创新策略要耗费较多的研发成本,从而其适应性劣于技术引进策略而遭淘汰;在群间,自主创新策略却由于能够为其他技术的研发带来间接效用而使整体适应性得到增强,从而获得选择。因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国际化的今天,中国自主创新策略的选择具有合理性与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