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信仰作为信仰的一种基本形式,体现了道德体系的最高价值理想和人格的最高境界,蕴含着道德主体对道德理想与规范的价值认同和行为趋向,它从根本上解决了人为什么要有道德以及应该具有什么样的道德的问题,因此,道德信仰教育问题对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生道德信仰危机体现了道德信仰的缺失,道德生活的空虚与迷茫,正确认识这种现状,并分析其产生的根源,才能寻求有效的途径建构大学生的道德信仰。  相似文献   

2.
周允  郑思亭 《皖西学院学报》2009,25(4):13-15,91
道德信仰是道德建设顺利进行的精神基础。我国当前的道德建设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的同时,道德生活与道德建设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反思这一现状,其客观原因固然有很多,但从主体角度看,则缘于人们道德信仰的缺失。道德信仰缺失的原因虽不是单质的,但现代性危机造成的信仰与精神的失落、我国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伦理秩序的失衡与道德资源的不足以及道德教育目标上终极价值关怀的缺乏,却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道德信仰的问题研究成为当前道德哲学、宗教伦理学、道德教育学的焦点问题,但是诸多认识层次和视角造成其内涵和外延多不一致,理论观念的混乱造成了问题解决的障碍。在此,我们试图从道德信仰其本体的构建着手,进而厘定道德信仰的历史存在,希望以此对道德信仰的历史存在作一粗浅的疏理。  相似文献   

4.
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新生代农民工道德信仰必然会受到城市文明的更为深刻的冲击和震荡。由于他们的综合素养、社会阅历、对城市生活的期望等与现行的户籍制度、城市文化、和城市居民对他们的态度等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道德信仰的弱化和扭曲。社会应该从制度革新、组织关怀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着手来化解他们的道德信仰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以实现他们向社会主义道德信仰的渐近和归依。  相似文献   

5.
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新生代农民工道德信仰必然会受到城市文明的更为深刻的冲击和震荡。由于他们的综合素养、社会阅历、对城市生活的期望等与现行的户籍制度、城市文化和城市居民对他们的态度等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道德信仰的弱化和扭曲。社会应该从制度革新、组织关怀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着手来化解他们的道德信仰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以实现他们向社会主义道德信仰的渐近和皈依。  相似文献   

6.
信仰是一种对终极价值的关切。康德从理性出发,把信仰建立在理性本身对超验的渴望与追求之上,并只有在实践理性领域才能达到。道德的最终目的——至善的实现亦是以信仰作为精神支撑的。康德的道德信仰理论对解决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迷惘和道德危机、对我们的伦理道德建设都具有直接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道德信仰的主体性构成含盖了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三个不可缺少的内容。三者互动形成了主体对道德的个性化态度。道德信仰就是人在对道德绝对崇敬与巨服的心理状态中通过意志的努力而使自身同一于道德客体的过程。反映了人对道德的高度自觉性,是道德客体内化为主体意识与行为的过程。从而体现出道德信仰的主体性构成本质。  相似文献   

8.
“国学与现代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2007年12月23日在杭州师范大学文一校区召开。此次会议由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国学研究中心、杭州市哲学学会联合主办。来自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省委党校、杭州市委党校、浙江省文史馆等高校与部门的专家学者和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共五十多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道德信仰危机妨碍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重塑道德信仰成为今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通过加强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强化道德调控机制、加强和改进道德教育等各种途径,有效地保障道德信仰的重塑,推动中国社会道德的进步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庙宇型民间信仰与道德教化之间存在何种关系?庙宇型民间信仰在地方社区中能否发挥一定的道德教化功能?这是民间信仰研究中值得考究的两个问题。考据文献,虽然民间信仰并不具有独立的伦理体系,但对中国儒家伦理起到很重要的支持作用。民间信仰蕴含着比较丰富的伦理资源,具备发挥道德教化功能的可能性。但民间信仰中的道德要求大多只是停留在寇传、楹联、庙记、志书等文本层面,而未能形成对广大信众的有效的道德教化,未能变成实实在在的道德实践行为。这表明在民间信仰道德教化的可能性资源与现实性实践之间存在巨大沟壑。弥合这条沟壑的具体路径是,由各级政府引导、各级佛道教协会组织、各民间信仰场所具体承担在各庙宇开辟专门讲堂,对信众加强三世因果教育,如此方能达到提升社会道德及增进社会秩序之功效,最终为建设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强化科学道德建设促进学术环境净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题为“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的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于2009年9月8—10日在重庆召开,其中“科学道德建设论坛”探讨了科学道德和诚信体系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西南大学是2005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西南师范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的教育部直属综合性重点大学,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缙云山下,风景秀丽的嘉陵江畔。原西南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原名西南师范学院,1950年由原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和原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而成,1985年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成立于1950年,原名西南农学院,由原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华西大学和相辉学院相关系科合并而成,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5年更名为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西南农业大学与原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合并为新的西南农业大学。合并前的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仅一墙之隔,其前身均为1906年的川东师范学堂,历史渊源悠久。两校在长期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在教师教育和农业教育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20余万人。学校的教育学、心理学、农学学科优势明显,家蚕基因组研究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基础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创造了自然免耕法、家蚕基因库、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人类时间认知研究等为标志的一大批重大科研成果。两校推广应用新成果新技术数百项,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序言     
四川省力学学会2020年学术交流会于2020年11月在成都西南石油大学召开,来自川内外16家单位的18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力学前沿与应用"这一主题展开交流和研讨,从与会专家所撰写的众多论文中精心挑选了22篇优秀论文汇集成了《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本次所载的"力学专刊".  相似文献   

14.
大学德育是大学教育的一部分。德育,即道德教育,所涉及的是道德问题,研究道德问题的学问是伦理学。大学德育的实施首先需要了解道德心理,道德心理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践行四个方面。此外,还需要了解道德与哲学、道德与法律、道德与经济和道德与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道德建设问题上,我们正陷入这样的怪圈:各级领导人关于道德建设的话没少讲,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的会没少开,重要文件、大型报告少不了精神文明建设专节,各界人士没少在各种场合发出加强道德建设的呼吁,可是社会的道德状况并不理想,一些人甚至断言是大“滑坡”。可悲的是,追溯这种现象的原因,传统思路又往往把它归咎于“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和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其实,我们面临的种种道德问题,不过是社会转型时期新旧道德冲突的反映,是不可避免的现象,而不论道德建设这一手是“硬”还是“软”。在社会转型时期,任何事物都有一…  相似文献   

16.
净化校园网络道德 营建和谐校园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网络道德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就必要性而言,既是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也是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结果.其现实问题主要集中在国家高等院校网络教育与管理机制,大学生基本信仰、政治观念与社会道德,及学生的学业、行为与生活三个层面.构建和谐校园网络文化可从人与制度两方面着手,前者主要着力在高校管理者和校园网络文化管理队伍、大学生群体,后者主要在于相关规定的制定、监督与执行.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从公民道德建设的角度出发,围绕如何进行道德建设宣传、实践、以及道德建设要与时俱进、重在创新等方面阐述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建设一个崇德向善、文明和谐的“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8.
面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时代道德“滑坡”的状况 ,我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道德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努力做好体制的道德建设和个人的社会主义道德的坚守 ,使二者在统一中走出道德理念与现实生活的二律背反 ,最终实现理想的道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正1本刊简介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四川省教育厅主管,西华示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刊物(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自然科学领域的新思想、新方法、现年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其宗旨是: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本刊主要读者对象是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20.
先秦儒家的义利观以“义”为核心,围绕义利之辩展开,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苟子在百家争鸣中充分阐释了他们重义轻利,义以为上,以义克利等义利思想。通过分析儒家的义利观,我们看到建立在“义利合一”基础之上的道德回报对于提高整个社会道德水平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建立道德回报的有效机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