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针逆向静脉穿刺在临床工作中的效果。方法:对106例不同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逆向静脉穿刺留置。结果:操作留置顺利,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浅静脉留置针逆向静脉穿刺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是近年来我国引进的一种静脉输液的新技术.通过对139例小儿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实施、效果观察、评价,阐述了浅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效果,探讨了此项技术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技术在临床动物实验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动物实验中应用静脉留置针,对穿刺 效果及使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动物实验中应用留置针技术建立静脉通路,穿刺成功率高,减轻了由于反复 穿刺给动物造成的痛苦,减少了动物的躁动及实验的不便。同时也加快了实验进程,减轻了实验人员的工作量。 使用该留置针技术符合实验动物的伦理要求和动物福利法。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及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 的摸索,扩展了静脉留置针技术在医疗卫生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王明霞 《科技信息》2010,(4):387-387
近来年,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减少了穿刺的次数,有效地防止了药物外渗、保护血管,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也为抢救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通道,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较头皮针复杂,因此正确使用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P ICC及外周静脉留置针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便利取样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在邵阳市中心医院进行规范化化疗的189例肺癌患者,记录和分析了P ICC和外周静脉留置针的非计划性拔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费用等情况.结果 PICC组与外周静脉留置针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2.3...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清凉油外敷对延长Sprague-Dawley(SD)大鼠尾静脉留置针固定时间的作用。方法将课题实验中的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改良组,两组大鼠均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单侧尾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医用胶布传统方法固定即可;改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清凉油均匀的涂抹于医用胶布和留置针表面,分别观察记录两组大鼠尾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结果对照组SD大鼠尾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7.05±6.34)h,改良组SD大鼠尾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为(90.36±27.42)h,两组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后的固定方法操作更加简便快捷,安全可靠,能够有效的延长尾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为动物实验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颅脑损伤患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颅脑损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2例行浅静脉留置针的颅脑损伤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对比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颅脑损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其他部位的浅静脉留置针。  相似文献   

8.
手术室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昌霞 《甘肃科技》2008,24(5):135-136
静脉留置针作为新一代的科研成果,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文章根据临夏市人民医院从2005年应用静脉留置针574例,介绍了一些临床经验及体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有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对2160例手术病人按随机分组法,分成静脉留置针组(观察组)和普通静脉钢针静脉输液组(对照组)分析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技术成熟、效果肯定,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有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对2160例手术病人按随机分组法,分成静脉留置针组(观察组)和普通静脉钢针静脉输液组(对照组)分析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技术成熟、效果肯定,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临床输液时限长且血管条件较差的患儿采用头皮静脉留置针反向穿刺的可行性,以400例年龄从出生2天至2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选择头皮额前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进行穿刺,试验组采用留置针反向穿刺,对照组采用正向穿刺。比较了两组穿刺的成功留置率和穿刺成功后的回血率。结果显示,试验组成功留置率和成功穿刺后回血率均优于对照组,因此得出结论:临床输液时限长且血管条件差患儿,采用头皮静脉留置针逆向穿刺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安全静脉留置针的结构特点,采用安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方法,针对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患者、心力衰竭患者、急性心梗患者、介入治疗患者等不同患者进行了临床应用及护理;进行了静脉采血、特殊药物的输注等临床应用的调查,进行了心理护理、置管期间不同阶段的护理要点等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采用安全静脉留置针有效地减少了反复穿刺带给病人的痛苦,保证临床用药和抢救效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可有效杜绝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及血液污染的发生,增加了护士职业安全性,降低了职业暴露风险系数.  相似文献   

13.
静脉留置针又称为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宜穿破血管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虎妍妮 《甘肃科技》2010,26(16):152-153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穿刺难度较大,为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痛苦和血管损伤,临床多应用头皮静脉留置针。常因固定方法不当或小儿乱动撕扯而导致输液中断。笔者本人通过长期观察和工作实践,对于小儿头皮静脉及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采用多重式固定的方法,大大地减少了患儿头皮针的移位。基本避免了"滚针"现象的发生,增加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静脉留置针代替普通内瘘针的效果。方法对于存在精神症状和躁动者,用16G静脉留置针代替普通内瘘针直接动脉静脉穿刺,对于血管条件差的患者用16G静脉留置针穿刺股静脉或颈外静脉作为血液透析的血液出路或回路。结果22人96例次使用了16G静脉留置针直接穿刺均一次穿刺成功,顺利完成血液透析,血液透析途中未重新穿刺。结论用16G静脉留置针代替普通内瘘针用于不合作或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可避免针头脱出血管或因患者的肢体活动而刺破血管造成血液透析时的血管通路障碍。  相似文献   

16.
在新药II期临床试验中,根据实验要求,受试者服药后,需连续监测48-72小时,在不同的时间段多次反复采集血标本,为了探索一种便捷、科学、易于接受的采血方法,我们采用静脉留置针取血的方法,结果显示,静脉留置针采血与普通采血法采集的血标本无明显差异,且受试者易于接受,痛苦少,提高了静脉采血的安全性。从而我们认为静脉留置针采血是一种较好的采血方法,尤其是在采血次数多的试验及药物浓度测定等实验中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17.
静脉留置针是比较先进的输液工具,目前在我国已广泛应用.关于留置时间国内外资料显示3-5d,通过2年的临床观察研究,静脉留置时间远远超过资料所显示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探讨无张力贴膜配合高举平台法在浅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月在心血管专科住院使用留置针的4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贴膜和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无张力贴膜和高举平台固定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留置针留置时间、贴膜卷边时间、患者舒适度、非计划拔管率、管道压疮等。观察组留置针使用时间、患者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留置针贴膜卷边率、非计划拔管率、管道压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张力贴膜配合高举平台法可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管路压疮等并发症,降低非计划拔管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海向莲 《甘肃科技》2010,26(3):151-152,119
探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使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有:皮下血肿、液体渗漏、导管堵塞、局部感染、静脉炎及静脉血栓形成。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做好健康教育、观察局部反应、置管期间护理、输液前后护理等。  相似文献   

20.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尤其对于危重患儿,保留一条畅通的静脉通道,利于患儿的抢救和治疗。但由于孩子小、不配合,有些孩子的静脉条件又差,这就给护士的静脉穿刺造成一定的难度,也给患儿的心理造成了不良刺激,更加剧了患儿对输液的恐惧。自从一次性静脉留置针在我科的广泛使用,解决了这诸多的难题,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1操作方法使用美国B、D公司的一次性Intima-Ⅱ静脉留置针备齐用物。使一次性静脉输液袋的针头与静脉留置针相连,并排尽空气。由助手固定小儿头部,备好头皮,确定穿刺部位。常规消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