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要靠自我领悟和体会,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化阅读思维能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从发展学生的个性入手,只有个性化阅读能力得到提升;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及文本体验的思维意识。同时,个性化阅读也是致力于提高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为目标,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教与学的共同活动。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教学设计,一味地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灌输给学生,学生则被动接受,失去了应有的主体地位,也失去了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感悟。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权,使阅读成为学生自主探究、个性张扬的过程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怎么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呢?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也就是说:学生的阅读过程,应该成为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过程。语文课必须渗透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5.
李琦 《科技知识动漫》2009,(24):158-159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是循序渐进的,只要坚持阅读,善于思考,就会读有所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并能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从而提高阅读分析、理解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张德亮  钟昌火 《科技信息》2007,(16):257-258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指出阅读鉴赏的目的在于“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是获得审美体验的关键。本文从创设审美的环境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别两个方面,阐述了教师在阅读与鉴赏教学中如何唤醒学生的审美情感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严凤 《科技知识动漫》2007,(10X):119-11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前大部分学生拥有丰富的词汇量及扎实的语言功底,但在面对阅读时仍然显得力不从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非语言因素对阅读理解的影响,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加强文化背景知识导入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改善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大部分学生拥有丰富的词汇量及扎实的语言功底,但在面对阅读时仍然显得力不从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非语言因素对阅读理解的影响,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加强文化背景知识导入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改善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出,阅读促进了阅读主题信息量的增加。它是信息的接收,阅读也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此,文章从四个方面探讨中年级语文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12.
体验是情感的体验。道德教育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情感体验实现道德内化。所以,道德教育应以情感体验为起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和主体间的理解中提升德性,从而达到德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更新观念,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时间.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蔡雪琴 《科技信息》2014,(10):252+25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本文主要是立足课堂教学,就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喜爱阅读,擅长阅读,并且激发学生有自己的独到体验和见解,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阅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冯守宁  孟庆娜 《科技信息》2008,(36):362-362
情感因素在英语阅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认知效果,英语阅读教学是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为目标,遵循英语课堂教学规律组织教学的过程,本文从作为情感过滤因素的学习动机、自信心、焦虑感出发进行论述,得出指导学生具备积极的学习动机、强烈的自信心、低焦虑的情感状态有助于迭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以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叫做“道始于情”。那么,如何引领学生动真情?聆听王崧舟老师教《一夜的工作》,便能从中找到“煽情”的“点”与“线”。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要的一环.文章认为,要指导学生阅读,教师首先要注意提高精讲的时效性;其次,要在阅读训练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学中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有效地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20.
教师情感能力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所必备的处理学生、教材以及自身情感的能力,教师良好的情感特征首先表现在准确的情绪认知能力、良好自我体验和高超自我调节能力。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具备准确的情绪认知能力外,还必须具有高超的与学生进行情感交往的能力与技巧,并能够在教学中能够充满激情的表达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表达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信念,达到"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