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长青《钟嵘诗品集释》1933年由华通书局出版,它是我国第一部集注性质的《诗品》注本。本概述了该书各部分内容,并对其有中代表性的是非正误作了举证。特别指出:该书的自按,有的于后人研究《诗品》富于启示意义;有的廖误则其不良影响亦大。读须仔细分辨。  相似文献   

2.
古直《钟记室诗品笺》是《诗品》最早的几种全注本之一,至今尚被誉为“考订”最善”的作。本即对该书的成就与不足作出综合综述。其中特别指出了此书在献考订方面的得和失。从中可见,“考订“最善”之举,也不是那么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3.
本由钟嵘《诗品》诗人籍贯正误之辨,寻找出辨明中国学史上众多诗人、作家籍贯古今地名的规律,有助于古典学研究中的“贵在知人论世”。  相似文献   

4.
《诗品》谢灵运条引《异苑》提到“钱塘杜明师”其人,在现有的出版物中,大抵有五种意见:①杜子恭;②杜炅字子恭;③杜昺字叔恭;④杜炅字子恭、杜昺字叔恭并非一人;⑤杜炅字子恭、杜昺字叔恭为一个人。因此,杜明师成了学史、道教史上的一个谜。本从史讳学的角度,揭开了这个谜底,杜明师名昺字子恭。唐高祖李渊之父名昞,为避其讳,改杜昺为杜炅,或迳称其字。《宋书》、《洞仙传》,《道学传》、《南齐书》撰于唐朝前,原本不当避唐讳,今本乃唐人所改。宋以后的作,有的改回,有的沿用,遂成混乱。古书上的杜昺、杜炅、杜子恭、杜叔恭、杜恭实为一人,即杜明师。  相似文献   

5.
1925年陈延杰撰成《诗品注》一书,为钟嵘《诗品》的研究拉开了序幕,迄今为止对于《诗品》的研究已有九十余年的历史。在这九十余年的研究历程中,《诗品》对于陶渊明的品第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钟嵘在《诗品》中以"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将陶渊明置于中品,唐以后,特别是宋、明、清以来的一大批学者为陶渊明叫屈并纷纷著文以批判钟嵘品第之失。在文学研究当中对于陶渊明所持有不同的批评态度,是批评家个人的主见,还是受其背后某种共同的思想观念、审美趣味的左右?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唐玄宗《孝经御注》是唐以后中国历史上最通行的《孝经》注本。与玄宗时代以前最流行、最权威的《孝经郑氏解》、《古文孝经孔传》相比较,玄宗《御注》体现出三个明显的特点:行文风格精炼、平实、明白易懂;在学术质量上,博采前代旧注之长,超拨众家;在思想内容上,紧密联系现实,充分贯彻教化天下的精神。这些特点是玄宗《御注》能取代往代一切旧注.成为后世最主要《孝经》注本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体是《诗品》中的一个核心范畴,以体论诗是锺嵘诗歌批评的重要特点。它集中反映了文体论是六朝文学理论与批评的一个热点。但同时应该看到,与前人的谈论相比,锺嵘的体论表现出鲜明的独特性:就对象言,他只论诗体且是五言诗体;从内容上看,他主要从明确体制规范和辨析体貌特点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从行文逻辑说,《诗品》序文重在明体制,正文重在辨体貌。剖析锺嵘的体论,既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诗品》一书的理论体系,又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六朝文体论的实况。  相似文献   

8.
钟嵘《诗品》谢灵运条引刘敬叔《异苑》之“谢玄亡”,自近代以来,海内外学都作了探讨,或疑为谢安亡,或疑为谢Huan亡,皆不当。从《晋书》谢玄《疾笃疏》中可证而亡  相似文献   

9.
《诗品》的立足点是五言诗。钟嵘作《诗品》的出发点是探求情感表达的恰当方式。《诗品》的品评原则是情感寄寓在文辞之中呈现的整体美感。曹操诗被放置在下品的原因是其风格之"直"与钟嵘的审美理想不符。  相似文献   

10.
张斐的《注律表》是魏晋律学中最优秀的作品。注表关于“理”和“法”的关系的论述,体现了丰富的法理学思想;注表对《刑名》篇意义的概括及礼法结合理论对以后的封建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斐对二十个刑法概念的解释及对刑罚制度的探讨体现了很高的刑法成就;张斐主张司法官吏综合名实,本着自由心证的原则,公正合理地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11.
本以“滋味”说为中心,考察了钟嵘《诗品》和印度《舞论》在使用这一概念时的相近性,认为《德国所藏敦煌吐鲁番出土梵献》中的《诗律考辨》为我们解读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在此基础上得出这样一个初步的推论:《舞论》中的一些重要视点是钟嵘《诗品》“滋味”说理论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2.
钟嵘以《诗品》向沈约求誉而曹拒绝,其原因是沈约已年愈古稀,体弱多病,又与梁武帝萧衍矛盾激化,处在抑郁心态,已无力无心读《诗品》。钟嵘修订《诗品》对沈约的评价公允,并非排抑。  相似文献   

13.
郑樵的《尔雅注》是南宋雅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本文通过与前代雅学研究的历时比较,认为其《尔雅注》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他的名物训诂多得诸目验,大多真实可信;二是他敢于疑经惑古,驳正旧注多精当。然而,他的《尔雅注》却在后世湮没无闻,这种局面应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分析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宋洪兴祖《楚辞补注》、赵逵夫先生《离骚正读》的《离骚》注体例内容,探究三家注的特色:王注重对诗意作整体阐解;洪补注体例完善,详于名物的补释征引;而赵注则将诗歌的宏观把握和微观详释紧密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二十四诗品》中的儒家天人台一思想,首先表现在《雄浑》、《劲健》、《豪放》三品对诗人人格修养的论述中。它们要求诗人在人格修养上效法天的健的精神,从而与天契合为一。其次,表现在《沉著》、《悲慨》二品所描绘的诗歌境界中。下苍生,从而成就自己的道德,与天契合为一。它们表现的是人在人伦日用中爱亲人、爱朋友、爱天《二十四诗品》中儒家思想的影响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16.
周文 《咸宁学院学报》2004,24(1):109-113
郑樵是宋代著名的学问家,他的《尔雅注》是南宋雅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本文从语义的训释、文本的校勘和字音的标注等三个方面对《尔雅注》的内容进行了静态的描述,客观、全面地反映了郑樵对《尔雅注》所作的注释工作。我们认为:郑樵的《尔雅注》有着自己的特点和内容,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许昌学院学报》自2000年起创办“钟嵘与《诗品》研究”专栏,八年来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尤其是在钟嵘的生平、家世、《诗品》的理论原则与作家作品批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已成为《许昌学院学报》的特色和亮点。认真回顾并总结这些研究成果,对于钟嵘《诗品》学研究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展开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诗品序》看文学源泉说的继承和发展韩美娟韩凌《诗品》是我国齐梁时代文艺批评的最重要作品之一,也是我国最早的、最著名的诗话。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诗话》中说:“《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盖《文心》笼盖群言,而《诗品》深从文艺溯流...  相似文献   

19.
二十四诗品总论 唐人诗歌理论,有两条不同的路线:一条强调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意义,由陈子昂发展到元、白,以至唐末的皮日休;另一条则侧重于诗歌的艺术性,尤其是作品的艺术风格,发挥了不少创见,而且写成了专书,由中唐皎然的《诗式》发展到唐末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司空图对后世的影响尤其深远。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袁故的性灵说都得到司空图的启发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二十四诗品》中的儒家天人合一思想,首先表现在《雄浑》、《劲健》、《豪放》三品对诗人人格修养的论述中。它们要求诗人在人格修养上效法天的健的精神,从而与天契合为一。其次,表现在《沉着》、《悲慨》二品所描绘的诗歌境界中。它们表现的是人在人伦日用中爱亲人、爱朋友、爱天下苍生,从而成就自己的道德,与天契合为一。《二十四诗品》中儒家思想的影响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