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新旧体制之间的磨擦加剧和总供求关系的逐步转变,经济步入低增长、失业下岗人员增多的相对过剩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居民收入差距明显扩大。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不仅影响到有效需求的扩大和经济的良性循环,一定  相似文献   

2.
货币流动性过剩和城乡收入差距是困扰我国经济运行的两个主要问题。本文采用1991-2007年的数据,对货币流动性过剩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联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货币流动性过剩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长期的正相关关系,且互为因果关系,但城乡收入差距对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影响远大于货币流动性过剩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此,逐渐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是解决货币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经迈上人均GDP1000美元的台阶,各国经验表明,进入这一阶段后,能否实现比较平衡的发展,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是经济社会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对经济增长的负效应增强,因此研究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对于探寻拉动经济增长的途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基尼系数和收入结构两大视角分析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现状;接着从生产能力过剩、三农问题、西部问题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中,消费应是主导力量。因为从社会生产周期来看,只有消费需求才是经济增长真正的和持久的拉动力量。消费不仅是经济运行的结果,同时也是经济运行的前提。近年来我国投资率持续偏高,消费率偏低,这种现象很不正常。事实证明,消费率偏低会给经济发展带来诸多的消极后果。消费率低,与投资率不成合理比例关系,就会使投资增长失去最终需求的支撑,大量生产能力过剩。据调查,目前全国900余种主要工业品生产能力利用率有半数不足50%,加工工业尤为突出,导致经济失衡和企业不景气。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我国消费率低的原因,以便于在此基础上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现象的分析,描述其表现及其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说明产生流动性过剩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并提出解决流动性过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凯恩斯主义理论上的错误在于缺乏微观经济学基础,实践上的错误在于导致滞胀.实际上,经济衰退和就业不足,是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的产品过剩造成的,是科技进步的阶段性结果(临时性副作用);是优化经济结构基础上新一轮增长的起点.产品过剩是结构性过剩,而非全面过剩;这种过剩源于生产企业对市场信息反应滞后(调整生产需要时间),源于企业对市场的对抗(短期内,企业往往不顾降价甚至亏损,只要市场价格高于固定成本就继续生产).政府干预(管制价格、刺激需求)尽管会减少经济波动,但代价是延缓经济增长.正确办法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适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7.
流动性过剩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的一种全球性长期现象.我国2003年以来也开始出现较明显的流动性过剩.在本币升值特定背景下当前流动性过剩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最令人担心的问题之一。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合理疏导资金流向是当前缓解流动性过剩的重要途径。如何有效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无疑对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当前大学生人才过剩的现状,从经济、社会、政策、高校和大学生自身五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大学生相对过剩的成因,并结合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浅析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不利影响及其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流动性过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入手,分析了流动性过剩的内涵、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它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并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通货膨胀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我国普遍存在的流动性过剩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本文从流动性过剩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入手,探讨了我国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认为流动性过剩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经济现象,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多种矛盾逐渐累积的结果。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既是一项十分紧迫的现实任务,同时又带有长期性、艰巨性,根治方法应该是多管齐下,以金融领域为切入点,政策调整与制度改革同时启动。  相似文献   

11.
流动性过剩问题是时下的热点问题,它伴随着近年来我国持续增长的经济热潮而产生,备受全社会公众关注。流动性过剩的产生在于我国长期以来过低的消费率和过高的储蓄率,以及随着我国经济顺差和人民币升值的期望所带来的大量热钱的涌入。面对眼前的现状,我们应当把流动性过剩作为一个长期性的问题来看待,要想从根本解决它,必须从体制以及市场运行方面入手寻找突破。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经历了“短缺”,“短缺与过剩并存”的发展阶段之后,出现了“相对过剩”的买方市场。这种“过剩”是发达国家在早期难以摆脱的有效需求,其中的消费需求不足,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农民的消费需求不足。中国市场经济关系的变动,促使了农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此阶段,农村经济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生态环境恶化,主要农产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乡镇企业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3.
何光军 《广东科技》2010,19(15):40-42
在上一轮经济高速增长背景下形成的巨大产能累积和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导致外需大量萎缩的双重因素作用下,产能过剩再度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为此,中央和地方各省市都相继出台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对产能过剩行业进行调控。广东这些年来一直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产能平衡,产能过剩有其独特性。如何正确对待此番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本文在对产能过剩的概念、内涵、分类、判断标准等相关问题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了我国和广东应对当前产能过剩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衡少君 《科技信息》2008,(31):309-309
为了保证中国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大局利益,缓解流动性过剩对经济发展造成的负面冲击,央行采取了宏观调控的措施来吸收市场中过多的流动性,但效果并不佳,外汇占款问题越来越突出。人民币增值已经被市场认为是抑制流动性过剩的必然选择。本文对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谭雅玲 《世界博览》2010,(13):17-17
未来,中国经济金融的发展将面临通胀风险,而非通缩。理由在于三点。 第一,流动性过剩局面将刺激通胀快速来临。 目前,全球市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流动性过剩。虽然美国或西方国家面对独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对策是应对流动性不足,而实际透过价格可以看到的是明显的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地区经济科技创新不足的原因,对其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以促创新为起点。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之一的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出发,分析创新不足引致产能过剩的机理,提出科技创新引领东北老工业基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形势下,我国经济建设的热情依然高涨,这主要缘于持续刺激性经济政策的作用,尤其是政府2009年推出的4万亿元刺激政策在鼓励基础设施建设中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另一方面,在市场需求日益缩小的情况下,大力推动传统行业的低端产品生产,势必会导致产能过剩。为此,中央政府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策略,以期更好地处理产能过剩等不良经济问题。该文从"商品惊险的跳跃"原理的视角,阐述了供给侧改革如何化解我国结构性产能过剩的问题,并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走出去步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加强对各个产能过剩行业发展趋势的预测,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化解方案"。作为中西部地区最重要的省份之一,河南在"引进来"的同时,也在拓宽"走出去"的渠道,在政策、服务、金融、保险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鼓励本省产能过剩行业"走出去",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在发展壮大自身的同时,为全球经济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做贡献。应当看到,10年来,河南"走出去"成效显著,海外投资贸易成倍增长,投资合作地区涉及80多个国家和地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促使了部分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产能过剩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对企业产能过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TDI产业发展状况提出了应该采取的政策: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低端产业,发展高端产业;鼓励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使企业加快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的建设步伐,为企业发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20.
2009年上半年,CPI同比累计下降1.1%,各月同比涨幅持续走低,连续5个月负增长,同比累计比上年同期跌9个百分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周期性回调影响的叠加加剧了国内产能过剩、供需失衡是导致CPI负上涨的根本原因。2009年下半年,我国有效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的局面短期内仍难以逆转,加上国内农业丰收,全球经济短期内难以全面复苏,外需形势依旧严峻,第三季度乃至年内出现通胀的可能性不大,但随着货币流动性过剩影响的显现,物价上涨的乐力将讲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