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速公路不同地层路基中岩溶洞穴的探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三极与对称四极电阻率测深探测常张和邵怀高速公路路基中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岩溶洞穴,沿公路走向布设多条互相平行的电测深剖面进行观测,利用各电测深剖面中电阻率ρs曲线类型的变化,确定岩溶洞穴的分布情况;利用测区内各剖面的ρs等值线断面图,结合地质条件圈定岩溶洞穴在路基中的赋存部位.通过对常张、邵怀高速公路路基的探测,确定了其地下岩层的结构构造,并判断出岩溶洞穴的埋深、规模及性质,了解了其不同地层中岩溶的电性结构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
洞穴学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洞穴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喀斯特(Karst,又称作岩溶)分布广泛的国家,喀斯特出露在120万平方公里以上,占国士陆地面积的1/7。我国还具有多种多样的喀斯特类型,特别是连续分布面积达50万平方公里的南方峰林喀斯特,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的高寒喀斯特,在世界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喀斯特现象中,最受人类关注和能引起人们极大兴趣与想象力的则是洞穴(caves)。洞穴是指人们可直接进入或进行探测的地下空间。广义的洞穴有自然洞和人工洞两大类。分布最广,数量最多,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研究内容最丰富的则是形成于可溶…  相似文献   

3.
刘演 《大自然》2015,(2):26-31
洞穴植物又称为洞穴弱光带植物,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洞穴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不多。直至近些年,独特而丰富的洞生蕨类植物及种子植物才广泛被人们关注。随着新种不断被发现,最让人挠头的难题却出现了:我们到底该怎么给它们命名?岩溶洞穴,是指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碳酸盐岩,包括石灰岩和白云岩)被水溶蚀,或因机械侵蚀和崩塌等系列过程形成的洞穴。岩溶洞穴分布最集中的是我国南部及西南部,即黔、滇、桂、川、渝、  相似文献   

4.
桂林的山青、水秀、洞奇,自古就流传着“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佳话。这里无山不奇,无山不洞,无水不秀。科学家把这种奇山异水景观称为喀斯特地形。喀斯特地形的由来19世纪之前,人们对像桂林这样的奇特地形,还没有统一的科学称谓。19世纪末,南斯拉夫学者司威治,发现位于南斯拉夫和意大利交界处的狄纳尔里克山西北部的喀斯特高原上,发育着奇形怪状的地形。在这片绵亘几百公里的石灰岩高原上,到处是陷阱、石沟、石茅、竖井、落水洞、干谷、岩溶平原和奇异的山峰;山中地下还隐藏着巨大而奇特的洞穴;洞穴内的石钟乳、石笋和石柱,千姿百态,冰莹玉洁,璀璨夺目。有的石钟乳,只要手指弹击,还会发出丁咚的琴声。千姿百态的洞穴,有的像大厅,有的似布袋,有的如阶梯,有的似  相似文献   

5.
大漠胡杨     
李景文 《大自然》2014,(6):38-41
<正>胡杨是古老、美丽而神奇的树种,能在极端干旱的地区成林,对旱区环境甚至当地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很多人赞美胡杨,但人们对胡杨在干旱环境中的适应特征等仍然知之甚少。如今,环境变化和人为干扰正深刻地影响着这一珍稀树种的分布和生存。珍贵的胡杨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属于杨柳科胡杨亚属木本植物,又称异叶杨,是第三纪的孑遗植物,是最古老的杨树之一,为珍稀濒危树种。胡杨分布于全球20多个国家,但超过60%的胡杨林分布在我国,而我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石漠化条件下岩溶洞穴滴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对地表环境的指示意义,选取贵州省安顺市具有强烈石漠化特征的石将军洞进行为期1年的动态监测,并对该洞穴8个滴水点滴速及元素质量浓度进行分析,根据各滴水点滴速季节变化稳定性将滴水点分为2种类型:1快速型,岩层薄,滴速不稳定.2平缓型,岩层厚,滴率季节变化平缓,受到降水影响小;各月滴水记录的元素质量浓度呈现一致的空间变化规律,季节变化小.石漠化地区土薄石厚,滴速主要受到岩石裂隙的控制,水-岩作用的程度控制洞穴滴水的变化.石将军洞位于强度石漠化地区,土壤层薄,涵养水源能力不足,导致石将军洞滴水pH值呈现"旱季低雨季高"的异常现象,而非受大气降水季节性变化的影响;石将军洞滴水Mg/Ca比值呈现旱季高雨季低的规律;对比2个不同石漠化程度洞穴的Ca2+,Mg2+等元素质量浓度以及EC,发现:气候条件完全一致的2个洞穴,轻度石漠化洞穴本寨洞Ca2+,Mg2+质量浓度、EC以及变化幅度都高于石将军洞.总之,石漠化地区洞穴理化特征变化主要驱动因子来自于本身洞穴体系,而并非直接的外界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7.
织金洞洞穴环境监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最美十大奇洞之首的织金洞,岩溶景观规模宏大、形态万千、色彩纷呈,以"美奇绝"的特点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但是随着旅游的发展,洞穴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洞穴景观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保护织金洞的岩溶景观,和为游客提供一个完美旅游洞穴,定期对织金洞的洞穴环境进行监测十分必要。本研究以织金洞3年的定点监测资料为基础,结合历史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分析洞穴环境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为保护洞穴景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黔南是喀斯特发育强烈的地区,分布有1000多个洞穴。根据地形图上洞穴的位置、洞高、洞长、发育方向、坡顶海拔、坡底海拔以及岩性等信息,以GIS技术为平台,建立黔南喀斯特洞穴数据库和洞穴信息系统,主要在于为黔南喀斯特洞穴数据资料查询、分布规律、空间相关关系、潜在资源开发、部门辅助决策和为旅游及相关部门对黔南喀斯特洞穴旅游开发提供信息。同时将系统应用于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采用相应的"最优路径选择"方法,提出黔南相应的旅游线路规划及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9.
贵州是我国沉积岩最发育的省份之一 ,从元古代的板溪群到第四纪均有发育 ,以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为主 ,除东南一角外 ,遍及全省和各地质时代 ,厚度 3 0 0 0~ 12 0 0 0m ,面积约占 70 %以上 ,洞穴特别发育。贵州岩溶洞穴空间信息数据库 ,是以GIS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空间信息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七卷专门讲到了洞穴理论。笔者认为洞穴理论谈到了人生的意义在于认清世界的真相,找到生命的"光"。本文从柏拉图《理想国》洞穴理论的蕴涵、束缚我们生活在"洞穴"中的枷锁和如何走出洞穴,找到生命中的"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让人们在当今社会能更好地理解洞穴之喻,更好地把握"善"这一核心,走出洞穴,找到生命中的"光"。  相似文献   

11.
碳酸盐岩(石灰岩、白云岩等)在我国广泛分布,在长期的水溶解作用下,地表形成奇特山峰,地下发育出各种通道洞穴,也称"喀斯特洞穴"。洞穴内接近恒温,可谓夏凉冬暖,因此曾是原始人和很多野生动物的"五星级"栖身之所。7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3万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以及我国境内许多智人、新人,其化石或遗迹均发现在各类喀斯特洞穴中。此外洞穴中还发现了灵长目等多种动物的骨骼化石。如今人类早已舍弃洞穴,在舒适的建筑内安家,但是仍有很  相似文献   

12.
洞穴资源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的遗产,是一种具有多方面价值、不可再生的国土资源。近年来,洞穴旅游资源作为世界上最卓越的景观被大量开发投入到旅游市场中,成为旅游业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绥阳县地处大娄山中段,喀斯特地貌典型,洞穴发育的物质基础良好,境内洞穴资源丰富,发育典型。为了弄清绥阳县洞穴资源总体特征及宏观分布规律,对洞穴资源的科学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作出正确评价,加快绥阳县洞穴旅游业的步伐,使洞穴旅游业在绥阳县经济发展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项目组采用综合考察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绥阳县洞穴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结果显示,绥阳县境内共有392个洞穴,分布全县12镇3个乡。  相似文献   

13.
几十年前,在广袤的西北草原上,驰骋着一群群美丽的精灵,它们轻盈地跳跃着、嬉戏着,飞翔般优雅地在空中划出一道道起伏的波浪曲线,宛如大自然舞台上灵动的舞者。这种美丽的生灵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但却有着一个洋味十足的名字——普氏原羚。1875年,俄罗斯探险家普热瓦尔斯基第  相似文献   

14.
广西岩溶景观特征及其形成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西岩溶景观主要分布于桂东北、桂中、桂西北和桂西南地区,有峰丛、峰林、孤峰、丘陵、天生桥、石林、象形山、崖壁、洞穴及各类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地下河、穿洞、洼(谷)地、漏斗、坡立谷、盆地、地表河、峡谷、天坑、天窗、竖井、瀑布、泉、湖泊、湿地等类型齐全、形态典型的岩溶景观,囊括所有岩溶景观的类型。它们主要以中上寒武统至中三叠统的碳酸盐岩为物质基础,首先以地表河流域(如红水河、柳江、漓江等)为主线,其次以岩溶地貌区划特征为区域划分标准,然后以所处行政区和所处流域位置(如上、中、下游)为辅线,呈线状有序、集中分布于各典型岩溶景观区及岩溶景区/公园/景点内。它们或以峰丛-峰林,或以岩溶风景河段,或以天坑群,或以地下河天窗群,或以峰丛平原,或以洞穴,或以天生桥,或以跨国瀑布等为核心,组合成多个特色突出,形态优美、珍稀、雄伟、典型,且类型齐全的流域岩溶景观带,并形成独具广西特色的"岛链式"岩溶景观分布格局。它们是全球亚热带岩溶地貌及景观典型集中发育区和杰出范例,是目前世界上展现塔状峰丛-峰林、锥状峰丛、高峰丛深洼地、峰林/孤峰平原、洞穴、天坑、天窗、地下河、天生桥、岩溶风景河段、瀑布、崖壁等岩溶景观美景最杰出的代表地,堪称全球"洞穴天坑之窗,地下河天窗之王,天生桥瀑布之奇,风景河段之美,峰丛峰林之魂"。同时,自晚三叠世以来,广西各区域(即各岩溶孤岛)的碳酸盐岩地层相继出露地表,分别进入各自的岩溶地貌/景观形成演化时代,历经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等不同方向、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岩溶过程,分别形成峰丛-峰林、地下河洞穴、天坑-天窗-天生桥等各类典型的岩溶景观;并按时间序列和区域分异特征,以广西各岩溶区以及它们内部各岩溶地带相互之间水力联系的演变及区域地壳的间歇性隆升为时间界限和主线,将广西岩溶的形成演化过程划分为初始阶段(晚三叠世以来,碳酸盐岩地层出露,不同岩溶区始于不同地质时期)→雏形阶段(分轴型离散岛屿式成景过程,不同岩溶区始于不同地质时期)→重要发育阶段(主轴型离散岛屿式,不同岩溶区始于不同地质时期;集合型岛屿式成景过程,中更新世中晚期至全新世)→现代岩溶阶段(全新世以来至今)等4大成景阶段,分别表现出不同的成景过程、特征和机制,总体可概括为分轴型、主轴型、离散型、集合型等4种岛屿式成景机制,并将其成景模式归纳为"岛链式成景模式"。  相似文献   

15.
《奇闻怪事》2012,(5):18-19
在大海的底部有不少洞穴,其中有些奇妙的洞中喷泉涌出,有的洞穴泛着蓝光,有的洞穴栖息着原生动物,有的洞穴成为海龟的坟地,还有的洞穴能使凶猛的鲨鱼变得异常温柔……海底洞穴的奇妙景象吸引了人们。近些年来,欧洲兴起洞穴潜水热,尽管有人进去后因迷了路找不到出口而丧生,但人们还是愿意带上潜水器,手持罗盘,腰拴通讯绳,头盔装上聚光灯,不断地往洞里潜,  相似文献   

16.
远涉 《科技潮》2002,(9):31-32
岩溶洞穴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岩溶峰林神奇秀美,洞景迷人。所谓“桂林山水甲天下”,正是岩溶景观的代表。岩溶的分布主要决定于碳酸盐的分布。我国碳酸盐类岩石出露面积约130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于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此外,在鄂西、湘西、川东、山东、山西及浙江、河北、北京、辽宁等地也有分布。广西岩溶分布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41%,典型的峰林地形主要分布于岩性较纯的灰岩地区,以桂林、阳朔一带为代表。桂林80%以上的溶洞都发育在较纯的泥盆系融县灰岩中,如七星岩,芦笛岩等。除形成峰林外,还形成峰丛、弧峰和残丘。在华南东部也有岩溶分布,如广东西北部肇庆七星岩,是突于西江平原之上的峰林。湖南南部道县、江华等处,也有比较低矮的热带峰林。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借"洞穴说"中解放了的囚徒解救洞穴里顽固囚徒失败的故事影射了苏格拉底的悲剧,希望用哲学的启蒙让人们认识理念的真实世界,这和鲁迅对于现代中国而作的关于"铁屋子"的比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从洞穴到铁屋,从苏格拉底到鲁迅,从哲学启蒙到文学启蒙,从被锁囚徒到昏睡者,从自由囚徒到觉醒者,鲁迅以他深刻的思想和忧患的意识赋予"铁屋子"以浓重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8.
洞穴是这个星球上人类探险活动最晚涉及的地方。即便在今天,我们对于自己脚下四通。八达的洞穴也是知之甚少,只有为数不多的探险者才有勇气和机会深入其中,一睹这些埋藏在地下的奇境……神秘的"蓝洞"在某些静谧的近海洋面上,会突然出现一汪深蓝色韵圆形水域,从高空看,仿佛是大海的瞳孔,从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2017,(2)
正常言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探险者眼中,洞穴亦是如此,具有无穷的魅力。漆黑的环境、多变的构造、神奇的生命,吸引着勇敢者探索的脚步。贵州习水的桃源洞中有一种奇妙的"透明鱼",它究竟为何物?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示?在人们的心目中,洞穴一直充满着神秘色彩,西方人认为深邃的洞穴是通向地狱的通道,在  相似文献   

20.
李啸虎 《科技潮》1999,(12):71-73
海洋覆盖了地球总表面积的71%,浩瀚而又深沉,令人神往却又让人敬畏。在万顷波涛底下,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如果你有机会在海上航行,或是迎着晨风漫步在海滩,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这样发问。当然,你总不会再相信海底有什么龙王和他的水晶宫,但是你知道不知道,海底洞穴作为海洋中的谜中之谜,比神话中的幻想还要神奇?!传说中的"归墟"无底谷在哪里?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籍堆中,人们发现古人一再提到:遥远的海外有个深不可测的无底洞。《山海经》这本收集记载天下博物奇闻的专著,其中的《大荒东经》就提到"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传说少昊是鸟首人身的百鸟之王。他的王国是个海中鸟国。往东海之外的"少昊之国",有个深不见底的大峡谷。《列子·汤问》这本书也说:"渤海之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