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处分原则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本原则。现行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处分权的行使予以了超职权的限制。从民事诉讼的特性和民事纠纷的性质来看,这些限制均是欠妥当的。应当重新认识处分原则,真正理解和贯彻处分原则:诉讼程序的启动应当由当事人决定、诉讼请求的范围应当由当事人自己决定、法院对撤诉不应主动干预、当事人制度应予调整。在扩大当事人处分权的同时,必须着眼我国特殊的政治法律环境制度,赋予法官释明权,以提高审判活动的功效。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民事诉讼体制的建构和运行符合民事诉讼规律。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据制度存在的若干缺陷,从现行的民事诉讼的答辩、举证时限、证据交换、举证责任分配、证人作证等制度方面入手,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司法认知规则是证据法上一项重要的证据规则,具有免除当事人举证责任的效力。与他国相比较,我国关于司法认知的规定不仅零散、尚未形成体系,而且还存在许多认识性的错误,因此通过对两大法系相关规则的介绍,以期对我国司法认知的确立与完善提供有意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程 《科技信息》2009,(31):J0386-J0386
我国的《担保法》规定了流质契约禁止之规则。然而,反思民商法上禁止流质契约的主要观点。我们发现其存有诸多令人难以信服和与当今生活悖谬之处,禁止流质契约的立法规定也缺乏有力的法理依据。因此,对我国流质契约禁止主义立法例进行反思与检讨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龙际  王乐 《山西科技》2006,(6):67-69,82
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事诉讼审判活动的前提和核心。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阐述其缺陷的弊端,找出根源,为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互联网络的逐渐普及,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发展,各种电子资料大量使用,使得电子证据逐渐成为新的民事诉讼证据之一。然而,我国目前现行的民事证据制度并不能完全适应电子证据应用的需要,电子证据与我国现行民事证据制度存在着明显的冲突,有证据归类的冲突、证据效力的冲突、证据证明力的冲突、举证责任的冲突、以及证据的客观性、合法性、真实性的冲突等。如何解决这些冲突,文章从立法方面、司法实践方面及当事人的角度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行政合同概念之检讨与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合同概念的界定是研究进而规范行政合同的基础。长期以来,学界关于行政合同概念的界定多有分歧,主要表现在行政合同主体的范围、行政合同法律关系的归属、行政合同主体的意思自治程度、行政合同主体的地位等方面。从行政合同的主体要素、内容要素、意思要素、目的要素、地位要素和形式要素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对行政合同作如下界定,即所谓"行政合同",是指为了公共目的,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依法设立、变更、终止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及以之为载体实施行政行为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死亡态度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华民族拥有全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传统 ,其处理生死问题的方式更是有其独特性。中国人死亡态度伦理化表现之一是 :历代贤哲无不鼓励人们应该且必须为道德的价值而勇于赴死 ;表现之二是 :个人生命的非个我化 ,即个人生死的家庭家族化。中国人死亡态度伦理化的结果有三 :寻找到并践履着一条死亡非个我化之路 ;对临终的人进行安抚有着独特的方式 ;使人难以接受现代社会处理死亡事件的工业化、技术化操作。  相似文献   

9.
证据交换制度最早产生于英美法系国家,由于其独特的诉讼价值得到包括我国在内的大陆法系国家的一致认可。但是,我国在引入该制度时,由于缺乏立法与司法上的协调,还有法律规定过于模糊、法制环境欠佳等因素,使得该制度在我国的运行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加以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0.
诉讼和解是当事人自主解决纠纷的重要方式,可以有效解决民事纠纷。台湾地区在2003年针对《民事诉讼法》诉讼上的和解制度机能作了扩大的重点修正,以充实《民事诉讼法》中和解制度功能,扩大和解制度解决纠纷的机能。新的诉讼和解制度在成立要件、和解程序、和解瑕疵救济上作了进一步的完善规定,但在第三人参与、诉讼标的外事项和解以及和解方案等方面还有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中国知识产权领域具有若干基本问题和新的问题需要探索.诸如知识产权的概念和本质,民三庭可否受理涉知识产权的行政、刑事案件,以及知识产权理论界产生的诸多歧异认识,都有逐一加以讨论的必要.结合中外民法、民诉法原理,于此进行研究,对新世纪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啻是一个贡献.  相似文献   

12.
关于民事诉讼目的的观点可谓众说纷纭,单纯在理论上根本无法分清孰是孰非。然而运用中村法学派的诉讼方法论,将民事诉讼的目的置于两大法系的视野之下,追本溯源,则可清晰地看到规范出发型的罗马法系的民事诉讼目的是保护当事人的权利,而事实出发型的日耳曼法系的民事诉讼目的是解决纠纷。从本质上看,我国的法律制度源于罗马法系,由此推之,我国的民事诉讼目的应是保护当事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的环境民事纠纷主要有行政处理和诉讼两种主要的解决机制。从现有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来看,这两种机制在解决环境民事纠纷方面尚存诸多亟待完善之处。只有明确环境民事纠纷的行政处理程序与诉讼的关系.并从程序的启动、程序的运行以及程序的终结等方面规范两种机制.使之有效衔接方能充分发挥它们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民事诉讼法学中的一个基本而重要的概念,自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学说产生至今一直存在一定的争论。新诉讼法律关系理论借用法律状态说提出的"诉讼负担"概念,与"诉讼义务"概念相区别。以此为基础,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来认识诉讼现象,运用诉讼义务、诉讼负担等概念来解读整个民事诉讼甚至相关的民事诉讼法理论和制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民事诉讼当事人主体地位的提高,法院职权主义干预的减弱,以及诉讼当事人自主意识的增强,诉讼契约思想日益进入民事诉讼理论中,但由于其是一个新生事物,不少基本理论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文章从民事诉讼契约的兴起缘由、含义、与实体契约的区别和民事诉讼契约的要件以及效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民事诉讼契约在我国民事诉讼法理论中茁壮成长,尽点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判例法是英美法系最主要的法律渊源,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判例法拥有成法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在功能上起到了对成法的补充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本通过对判例法的概念、历史沿革、理论基础及其功能和缺陷的论述,初步建构出适宜目前我国采用的判例法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法对1995年-2008年的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科研文献进行分析,以了解其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表明:科研论文的数量趋势总体是上升的,但是数量较少且年段分布不均匀;研究呈现出个别区域数量多,而总体分布少的区域性特征;作者之间虽然出现了合作现象,但合作的力度不够;科研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等.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事诉讼法修订后,在总则中确立了诚实信用原则,但法律仅对此作了原则性的规定,而没有更进一步具体的阐释。因此,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急需对该原则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以客观辩证的态度来了解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法典中的功效,认识诚实信用原则的实践效果,以求完善其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适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行证据法律制度是在行政型职权主义诉讼体制框架之内建立的。经济基础的变革,外来诉讼法律文化的冲击,使证据法律制度的运行与现实的社会生活条件发生着冲突。证据法律制度的重构必须以变化了的或正在变革着的社会经济条件为基础,以公正价值理念为指导,使公正价值渗透于证据法律制度之中。  相似文献   

20.
在对洛阳丰富旅游资源介绍的基础上 ,通过对洛阳旅游经济现在的发展阶段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阐述了影响洛阳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