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2.
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儿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多么富有诗意的田园风光!这是袁隆平多年以前的一个期待。从湖南偏僻的山村农校教师,到令世人瞩目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历经艰难,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为的就是要让所有的人远离饥 相似文献
3.
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央做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决策,既有外部的原因,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从国际上看,欧美各国大肆鼓吹新能源和低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大有以低碳为名、继人权等问题之后向我国施压的趋势,对此,我们应当正确认识这些国际压力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汪克强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3):25-28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从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出发,明确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重点领域.根据国家发改委提出的“三步走”计划,到2015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这一指标将力争达到15%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前,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科技进步的总体态势良好,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质量对科技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科技 相似文献
6.
黄永明 《科技导报(北京)》2008,26(21)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取得的科技进步举世瞩目.轻易地,我们就能想到"神舟"飞船、"嫦娥"工程,我们也会想到杂交水稻、转基因棉花,还有激光照排、乙肝疫苗、南极科考等等创举.这是我们已经做到的,还有更多值得期待的,比如大飞机、百亿转基因项目、靶向治疗、量子通信. 相似文献
7.
策划人语201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一年。回首2012,我们在一年的时间里,奉献了12期杂志,内容里有我们的关注、思考和期盼。虽然我们没有足够的容量来充分描述这一年所有的科技盛事,但是,我们站在科技媒体人的立场上,在与我们杂志定位相关的事件发生时,尽自己所能发出我们的声音,找寻事件背后的真相,探寻科技解决的方案,对于这一社会使命感,我们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和追求。 相似文献
8.
9.
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地方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工业崛起的战略选择.文章分析了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咸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咸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徐勇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8,(2):115-116
三峡区域是一片神秘的土地。她既承载了丰厚的历史积淀,也充满了勃勃的现代生机。不仅因其雄壮、秀美的自然景色,悠久、厚重的文化底蕴,以及川鄂咽喉的战略地位而闻名遐迩,更因三峡工程的兴建而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11.
12.
赵沁平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8,(1):14-21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科技实力大幅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取得众多突破,原始性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重大技术装备自主研发能力明显提高,高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科技在调整经济结构、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发展、改善民生方面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并取得了载人航天、超级杂交稻、高性能计算机等一大批标志性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13.
14.
15.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知识经济的方兴未艾,使得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更加凸显,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国家与地区间竞争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17.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不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没有自主创新能力,就把握不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8.
自全国科技大会和省自主创新大会以来,我省各级党委和政府更加重视科技工作,纷纷出台了《加快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积极落实税收激励等优惠政策,有的设立专项资金,对发明专利予以奖励补助,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开展创新,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明显。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由于个别部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方面的欠缺, 相似文献
19.
<正>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北京市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及资金优势,不断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截至2008年底,全市可再生能源利用量达到150万吨,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以上,成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能源需求的有力补充。从能源利用品种上看,北京市对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都已进行了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