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备了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AH-g-PP)增容的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GFPP)材料,重点考察了大分子增容剂对PP复合材料体系的力学性能影响,并对其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AH-g-PP的加入增强了复合体系的界面粘结力,使复合体系的拉伸强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细观参数对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宏细观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纤维、SiC纤维增强Al基及Mg基复合材料的微观参数对宏观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基于细观力学理论,利用代表性体积元(RVE)建立极坐标复合材料宏细观弹塑性本构模型,采用有限元法研究了Al基和Mg基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纤维种类、纤维体积分数对复合材料整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体材料遵循自身弹塑性变化规律并引起复合材料整体的弹塑性变形,纤维保持其线弹性性能,在拉伸过程起主要承载作用;基体材料及纤维体积分数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效应更强;利用宏细观本构模型计算获得的复合材料应力值与试验值接近,误差不超过2.5%. 相似文献
3.
4.
逐步熔融凝固法工艺参数对金属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逐步熔融凝固法制备了WC-65Mn复合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试样的微观形貌和组织结构,并用IMAGE TOOL软件分析不同试样的扫描图像,定量测定增强相WC颗粒的分布状况,同时测量材料的抗弯强度和硬度。研究证明电源功率和模具下降速率对增强相WC颗粒的分布状况和力学性能有重要的影响。电源功率应在5.5 ̄7.5kW之间,模具下降速度为8 ̄10mm/min。 相似文献
5.
采用熔融共混挤出法,制备了掺杂少量硬硼钙石(CB)或硼酸锌(ZB)的阻燃聚丙烯(PP)复合材料,研究了CB和ZB对填充蜜胺包覆聚磷酸铵(APP-102)、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阻燃PP复合材料的燃烧性能、热稳定性、机械性能、熔融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CB或ZB(质量分数为2.0%)能有效提高阻燃PP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6.
微结构分布对复合材料弹塑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夹杂分布和取向对复合材料塑性性能的影响。方法 用PCW(PonteCasteneda和Willis)的弹性细观力学模型及应力二阶矩割线模量法,给出分析复合材料微结构分布及取向对其塑性性能影响的一种模型。结果 对所研究的Sic/Al复合材料系统,计算结果表明颗粒分布对材料的塑性性能影响不大。本证明了Mori-Tanaka模型在分析夹杂具有取向分布时,它相当于PCW方法中刻划夹杂分布的椭球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电性能的稳定性,采用钛酸酯偶联剂对碳纤维表面进行了处理,研究了以短切碳纤维毡为导电填料、环氧树脂为基体的导电复合材料的电阻-温度特性.结果表明:随碳纤维含量的增高,复合材料的电阻在温度变化下的稳定性增强;碳纤维经表面处理后,其复合材料的电阻率显著降低,且电阻值随温度的波动性也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8.
主要探讨PVC涂层的经编双轴向柔性复合材料的顶破性能,试验分析两种不同顶破条件下(圆头顶破和尖头顶破)经编双轴向柔性复合材料的力学特性和破坏形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顶破条件下经编双轴向柔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差异,同时基布结构参数的不同对顶破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聚乙烯—炭黑复合材料PTC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主要研究了两种炭黑和不同聚乙烯对聚乙烯炭黑复合材料的电导及PTC特性的影响,测量了复合体系的伏安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炭黑B时复合材料的PTC特性不明显,复合体系的电导机理主要为隧道效应.用相变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PTC和NTC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基于NiTi纤维与树脂复合材料的拉伸、冲击、弯曲性能,采用硝酸、硅烷偶联剂、异氰酸酯涂层以及低温等离子体与硅烷偶联剂联合处理等方法对NiTi纤维表面进行处理,增强纤维与树脂间的界面黏结. 研究表明: NiTi纤维经不同方法处理后,其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提高了10.90%~44.74%.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的NiTi纤维再经硅烷处理,其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冲击性能、弯曲性能分别提高了88.81%, 98.43%和45.55%,且纤维与树脂黏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SiCP/ZL109 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研究,成功地制备了晶粒细小、组织致密、缺陷较少且SiC颗粒分布均匀的SiCP/ZL109 复合材料。同时,测试了该材料的拉伸性能,对拉伸性能提高(或降低) 的原因进行了探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拉伸断口进行了观察,发现复合材料及未增强基体合金的断裂虽均属于塑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的混合型模式,但随着SiC颗粒在复合材料中的体积分数增加,脆性断裂特征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ZrO_2-SiC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SiC含量、热压烧结条件、使用温度等对材料的电阻率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利用硅烷偶联剂对纳米SiO2进行表面改性,进而通过共混法将改性后的纳米SiO2粒子分散到环氧树脂(Epoxy)中,制备了不同纳米SiO2含量的SiO2/EP复合材料.利用IR,SEM和TGA、阻抗分析仪等研究了SiO2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热稳定性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SiO2含量的增加,SiO2/EP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逐渐升高,介电常数和损耗因数则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当纳米SiO2含量为4%时,纳米颗粒在复合材料中分散均匀,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好,介电性能最优(当测试频率为1GHz,介电常数为2.86,介电损耗为0.023 53).分析了复合材料热稳定和介电性能变化的微观机理.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掺粉灰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需水性原理和结构密实化原理,并为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
用大气熔铸法结合冷拔、冷轧两种变形方式,制备了丝状和带状形变Cu-15Fe-0.1Zr原位复合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精密万能试验机和电阻测量仪对其微观组织、抗拉强度和导电性能进行了研究.微观组织观察表明:经拉拔和轧制所制备的线材和带材的横截面组织形貌有明显差异,带材的横截面形貌为铜基体上均匀分布着蠕虫状第二相Fe;而带材的横截面组织形貌为铜基体上定向分布着与轧制方向平行的略有弯曲的长条状第二相Fe.抗拉强度和导电率的测试结果表明:相同应变量和相同退火温度下,线材的抗拉强度和导电率均高于带材;当应变量为2.77,退火温度为400℃时,二者的抗拉强度达最大值,分别为751 MPa和694 MPa;退火温度为500℃时,二者的导电率达最大值,分别为50.6%IACS和49.8%IACS;退火温度为550℃时,材料开始软化.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剪切工艺促进了多壁碳纳米管(MWNTs)在环氧树脂(EP)中的分散,借助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技术(VARTM)制备出MWNTs/EP复合材料试样,并研究在制备过程中采用不同高剪切工艺参数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高剪切时间或转速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高剪切处理时间30min和转速22 000r/min时分别达到了高剪切时间和转速的最佳分散阈值,当MWNTs的添加量仅为1.5%时,EP的表面电阻率可以降低约5个数量级,但继续增加高剪切的时间或转速,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均出现劣化.同时运用扫描电镜(SEM)表征了多壁碳纳米管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情况.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同的缝纫方式、缝纫密度、缝纫线种类、缝纫线线密度对Kevlar纤维毡进行缝纫,制成预制件,经过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VARTM)方式对缝纫预制件固化成型.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缝纫密度增大,缝纫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单调降低;在缝纫密度相同的情况下,缝纫的行距比针距对弯曲性能的影响大;缝纫线的直径越大,缝纫后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下降幅度越大;而缝纫线种类对弯曲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19.
利用细观力学模型研究在剪力作用下复合材料的性质.以单纤维复合材料为基础,利用平面应变模型和有限元法计算了3根束和4根束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对不同的细观结构的复合材料非线性性能进行了数值比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