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温泉县青科克一带,花岗岩十分发育,主要岩石类型为斑状二长花岗岩,划分为6个侵入次,侵位于早石炭世阿克沙克组地层。本次在该区获得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值为(302±2) Ma、(300±2) Ma、(299±2.3) Ma、(295±2) Ma,属于晚石炭世晚期。花岗岩SiO2含量69.51%~78.34%,铝饱和度指数A/CNK为1.011~1.215,属过铝质岩石;里特曼指数为1.11~2.63;碱度率为2.31~3.37,K2O/Na2O比为0.22~1.59,属于钙碱性钾质岩石。(Rb/Yb)N为1.40~263.82,大于1,属于强不相容元素富集分配形式;Sr、Ba、P、Ti元素亏损,Th、Zr元素从富集到亏损。稀土总量为 (14.14~479.56)×10-6,轻重稀土比值为2.66~6.50;(Ce/Yb)N为0.92~3.89,(La/Yb)N为0.77~5.41,δEu为0.04~0.41,属于轻稀土富集型,且铕亏损明显。综合分析认为,区内花岗岩可能为深熔岩浆成因的S型花岗岩,属造山晚期(后造山)-板内阶段形成的壳源型岩浆,反映了一种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大柴旦塔塔棱河北部地区早志留世侵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本文通过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塔塔棱河北部地区二长花岗岩岩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a_2OK_2O,K_2O/Na_2O为1.97~3.06,为富钾型;里特曼指数σ为2.01~2.52,其值小于3.3,为钙碱性岩石;铝饱和指数A/CNK为1.07~1.26,属过铝质岩石,总体显示过铝质、高钾钙碱质花岗岩类。LREE/HREE为8.78~12.06,δCe值为0.90~0.99,δEu值为0.36~0.50,Eu具有明显负异常;总体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微量元素显示Rb,Th,La,Ce,Nd,Hf元素富集;U,Nb,Lu,Sr,P元素亏损。通过构造环境判别分析得知该研究区早志留世二长花岗岩总体具后造山花岗岩特征,形成于属后碰撞造山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3.
对赣西北石门楼地区早白垩世黑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矿物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黑云母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43.7 Ma±2.4 Ma(MSWD=0.21),属早白垩世早期.黑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Si(SiO_2分别为70.16%~72.78%和72.76%~73.80%)、Al、ALK、CIPW刚玉分子和Rb含量高,Ca、Sr、Ba、Ce、Zr、Y及Nb含量较低,A/CNK值、(Na_2O+K_2O)/CaO和Rb/Sr比值高,REE显示四分组效应,Eu/Eu*值(分别介于0.36~0.60和0.071~0.073)中等或小,属(高)分异S型花岗岩.岩浆起源于新元古代花岗岩类源岩重熔再造作用形成,处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碰撞后陆内造山挤压至伸展过渡初期,具有形成钨(钼铜)或钨(锡)矿床的成矿物质、时代及空间专属性和成矿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辽南梁屯-矿洞沟古元古代岩体包括坎子岩体、卧龙泉岩体、学校后街岩体与梁屯岩体,岩性分别为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中细粒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细粒正长岩。学校后街岩体与梁屯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 887.2±5.4 Ma、1 883.9±2.6 Ma,为古元古代。从坎子岩体到梁屯岩体岩石化学体现了一个偏铝-过铝型,钙碱性-碱性的演化序列,K及Mg O含量逐渐增高,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右倾,属具有负铕异常的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型。结合相关构造环境分析,古元古代岩体在辽河岩群沉积完成后存在着一个活动大陆边缘-碰撞造山-造山晚期,岩石类型由I型-S型-A型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七宝山花岗斑岩岩体产于湖南浏阳境内,出露面积约2 km2,其形态十分复杂,铷、锶、钾、氢同位素年龄为(184~227)×106 a,岩石具斑状结构.其矿物成分主要由石英(约35%)、正长石(约30%)、钾长石(约28%)及黑云母(约7%)组成.化学成分中,SiO2偏低(w(SiO2)=70%),CaO含量极低,富钾贫钠(m(K2O)/m(Na2O)=4.2),铝过饱和(w(Al2O3)=15.83%);岩体分异指数高(DI=80),稀土元素总量偏低,w(REE)=(158.31~176.97)×10-6,轻稀土含量大于重稀土含量,w(LREE)/w(HREE)=16.97~19.02,δEu为0.88~1.02,无异常,与同熔型花岗岩相当,成矿元素Cu平均含量为1*!800 g/t,为世界花岗岩平均含量的90倍,总体富铷贫锶,w(Rb)/w(Sr)=4;岩体Co,Cr,Ni等元素含量高于世界花岗岩中的平均值,岩体属壳幔同熔型成因花岗岩.  相似文献   

6.
乌拉特中旗二叠纪Ⅰ型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的华北板块北缘中段发育了大量的花岗岩类,主要由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岩石具有钙碱性I型花岗岩类特征:暗色矿物以黑云母为主,A/CNK为0.77~1.04。多数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埃达克岩:SiO2含量为55.70%~68.65%,Al2O3含量为15.32%~22.87%,Y和Yb含量分别为2.82~20.89μg/g和0.25~2.24μg/g;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如Ba含量为627~2124μg/g,Sr含量为327~968μg/g,Sr/Y为32.2~211,(La/Yb)N为5.83~81.1;Eu多为正异常(δEu=0.63~2.25)。它们形成于后碰撞抬升的背景,主要由增厚的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可能与来自EM1型富集地幔的玄武质岩浆底侵作用有关。北七哥陶岩体、塔拉布基岩体、阿格如岩体和保尔汗图庙岩体中黑云母的40Ar/39Ar年龄分别为260±3,258±1,260±3和258±2Ma,表明它们的侵位时代均为晚二叠世。  相似文献   

7.
扎瓦拉岩体是川西藏东地区江达花岗岩带冬普-罗麦亚带花岗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岩性组合为: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研究表明:扎瓦拉岩体的石英二长岩和钾长花岗岩的LA-MC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25.4±1.1)Ma和(218.0±1.1)Ma,时代属晚三叠世卡尼期,该岩石具有高硅、钛、钙,贫铝、镁、钠,相对富钾贫钠、准铝质等特征,为富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岩石的稀土总量偏高,轻稀土明显富集,弱负Eu异常;富集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表现出火山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扎瓦拉岩体形成于造山期板块俯冲碰撞型火山弧环境,岩浆可能源于岛弧不成熟陆壳的部分熔融,并混有部分幔源组分,属于早晚三叠世,金沙江洋壳向西俯冲,发生弧-陆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为加深对北山地区古生代构造演化的认识,选取甘肃省北山公婆泉花岗岩体进行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公婆泉花岗岩体位于北山中带,明水–小黄山蛇绿岩带与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蛇绿岩带之间。根据花岗岩矿物组成及地球化学特征将其分为两种不同类型:1)淡色花岗岩含石榴石、原生白云母和电气石等特征矿物,轻、重稀土元素分异不明显,(La/Yb)N=1.38~1.93,有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19~0.28),同时富集Cs,Rb,Th,U,K,P和Hf,亏损Ba,Nb,Nd和Ti;2)二长花岗岩具有过铝质S型花岗岩的特征,A/CNK值平均大于1.1,轻、重稀土元素分异不明显,(La/Yb)N=2.74~22.78,具轻微的Eu异常(δEu=0.83~1.07),同时富集Cs,Rb,Ba,Th,U和K,亏损Nb,Ta,P和Ti。公婆泉两类花岗岩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形成于后碰撞环境。公婆泉花岗岩体的锆石LA-ICP MS U-Pb年龄为402.2±3.0 Ma,代表其岩浆结晶年龄,εHf(t)值介于0.1~2.9之间,暗示幔源物质的加入。公婆泉后碰撞花岗岩体与北山造山带西段相关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特征证实,北山中带的俯冲过程于早泥盆世之前在西段结束,并且此时在区域上处于后碰撞环境。  相似文献   

9.
昆北地区早古生代花岗岩记录了东昆仑造山带古特提斯造山带的构造演化的重要信息。选择柴达木盆地西南缘昆北早古生代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和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30±1.05 Ma,形成时代为早志留纪;岩石具有高硅(SiO2=70.0~71.9wt%)、高碱(Na2O+K2O=7.09~7.58wt%)、A/CNK=1.03~1.11的特征,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岩石富集Rb、Th、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镍、钛、磷等高场强元素,具有明显的铕负异常(Eu/Eu*=0.49~0.52);岩石具有富集的锆石Lu-Hf同位素,其εHf(t)=-11.47~-0.36,对应的二次模式年龄为2.1~3.1 Ga,表明其起源于中元古代成熟地壳的黑云母脱水部分熔融。综合区域地质背景以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黑云母花岗岩是由于昆北地体和柴南地体碰撞后阶段,地壳物质在伸展减薄背景下发生脱水部分熔融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内蒙古达茂旗合教地区具有明显构造意义的新太古代S型花岗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的研究, 为揭示华北板块北缘新太古代末的构造环境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合教花岗岩的主量元素特征表明它是高分异的强过铝 S 型花岗岩; 其里特曼指数 σ为0. 54 ~0. 57, 属于低钾钙碱性岩石。稀土元素总量为 243. 8 ~427. 1 μg/ g。球粒陨石标准化分配模式显示 LREE 相对富集, HREE 相对亏损; ( La/ Yb)N为 14. 88~18. 18, Eu 具有较大的负异常( Eu*/ Eu = 0. 31 ~0. 65); 模式图总体呈一右倾的海鸥型。微量元素显示Nb, Ta, Zr, Hf, Ti 等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合教花岗岩的微量元素组成表明其来源于正常厚度的大陆地壳, 形成于低压高温的后碰撞环境, 相当于澳大利亚拉克伦造山带的S型花岗岩。合教花岗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556±8Ma, 属于新太古代晚期。合教强过铝 S型花岗岩反映在新太古代晚期华北板块北缘中段可能发生了一次陆-陆碰撞事件, 也表明固阳地区同时期的赞岐岩可能形成于后碰撞环境而非板片消减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