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我国现行的《铁路工程技术规范》中,对旅客列车到发线的数量没有明确规定,货物列车到发线的数量系根据货物列车的换算对数查表确定。所谓货物列车的换算对数,是将各种货物列车数按计算区间通过能力的扣除系数换算成平行运行图列车对数,旅客列车不包括在内。文章认为该方法不尽合理,提出按各种货物列车占用到发线时间的长短作为换算依据。同时对旅客列车到发线数量的确定方法,也提出了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参考国外高速铁路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铁路的实际情况,从技术可行性角度出发,提出了京沪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参数,并通过铺画实验运行图,得出了不同列车运行组织方案下通过能力及列车扣除系数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3.
在对四显示双线自动闭塞区段区间通过能力计算问题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四显示行车时的追踪列车间隔时间计算公式和快速旅客列车扣除系数的计算方法。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计算公式与方法是有效与实用的。  相似文献   

4.
沪宁线追踪间隔“8改7”对通过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实例计算,研究沪宁线列车追踪部隔时间由8min改为7min后对客车扣除系数和区段通过能力的影响,分析了客货列车速度、追踪间隔、旅客列车对数等因素对通过能力的影响关系,得到了一系列结论。  相似文献   

5.
在影响旅客列车运行图编制质量的因素中,列车的始发、终到时间范围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该时间确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旅客列车的上座率和服务质量.对于以提高旅客列车服务质量为目标的高速铁路运输组织,合理计算跨线中速列车始发、终到时间范围显得更为重要.论文以基于网状线路高速铁路高中速列车行车组织模式为前提,研究了跨线中速列车在既有线始发、终到时间范围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已经应用于计算机编制京沪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系统中,仿真结果证明了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铁路枢纽列车运行图结构的数据管理与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铁路枢纽地区线路结构 ,研究了具有多径路特点的枢纽列车运行图结构的自动生成算法 .根据该算法编制的计算机程序 ,可实现对多径路铁路枢纽列车运行图系统中的车站、区间、列车运行径路、车站进路、列车时刻表等数据的一体化、可视化管理 .  相似文献   

7.
针对铁路客运繁忙区段运能紧张、增开旅客列车困难的现状,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提高区间旅客列车通过能力的途径,从而为提速后繁忙区段进一步提高旅客列车密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马金元 《科技信息》2012,(4):435-436
论文界定了反映列车运行图均衡与否的重要指标——运行图异质性的内涵,并将运行图异质性进行量化,研究一种基于间隔时间差异系数和紧凑系数的运行图、异质性计算模型,引入异质度的概念,将运行图异质性通过异质度进行量化计算。  相似文献   

9.
铁路移动闭塞系统列车追踪运行的安全间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我国铁路运输相比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从工程应用角度,确定了列车追踪运行安全间隔的确定依据和计算方法;对复线铁路平直线路上旅客列车追踪运行安全间隔进行了仿真试验;最后,给出了列车制动距离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铁路既有线列车运行图指标评价的基础上,结合京沪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特点,从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基本评价指标、旅客服务质量评价指标、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均衡性评价指标、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可调整性指标、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经济评价指标和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后评价指标角度建立了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指标评价体系和计算方法.该体系的建立对今后深入研究高速列车运行图的编制方法,提高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编制质量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铁路中的换乘车站如果发生突发事件,会造成路网中部分列车到达换乘站晚点,晚点超出一定范围时与之接续的列车将不再保持接续关系,导致旅客无法完成换乘且接续列车晚点。本文建立了基于均衡和接续的路网列车运行调整模型,调整后使列车到达终点站的时刻与原计划时刻偏差最小并且总延误时间最小。使用Gurobi优化软件对模型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调整后的运行图能够有效缓解突发事件对列车运行造成的影响,且晚点在一定的范围内,通过列车接续能够保证旅客的顺利换乘。  相似文献   

12.
以尽快疏散客流为出发点,提出协同调整城市轨道交通初始延误列车前方列车的方法.基于列车能力与客流需求的交互关系、运行约束和调整时间约束,协调考虑车内乘客和站台乘客,以全部乘客总旅行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了整数规划模型,并构建多列车、多车站时刻调整的组合动态规划求解算法.实例验证结果表明了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与其他方法相比,该协同调整方法得到了更少的乘客旅行时间.  相似文献   

13.
遵循成组阶段均衡铺画的思路,对高速列车和中速列车的扣除系数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研究,给出了扣除系数和通过能力的计算公式,并相应计算了京沪和沪宁高速铁路各客流区段在近远期、不同越行次数、不同中速车比例、不同停车高速列车比例、不同停站时间方案下的扣除系数及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14.
灵活编组使高铁列车席位容量具备了有限柔性,相比传统固定容量下的控制技术,柔性容量的售票控制优化能实现更高效的供需匹配.基于高铁线路多列车、多停站的服务网络,根据收益管理原理设置不同价格等级的客票.采用偏好序模型刻画旅客购票选择行为,使用售票时间窗控制客票预售过程,以获利最大为目标建立灵活编组方案与售票时间窗的联合优化模型.根据售票需要设计客票排序,将模型转化为线性规划模型,并采用CPLEX快速求解,得到列车最佳编组方案和售票控制策略.实验结果表明:需求不饱和时,相比固定编组,灵活编组下的售票时间窗控制策略获利更高;旅客到达率和转移购买概率越高,列车最佳编组越趋向于大编组.  相似文献   

15.
李现今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5):3689-3694,3702
列车交会压力波是影响列车运行安全性和乘客舒适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需要对压力波特性进行研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求解三维黏性可压缩N-S方程组,对不同时速下国产新型高速列车会车过程进行三维非定常仿真。得出了压力波以及侧向力的变化规律曲线。结果表明最大压力波幅值出现在尾车等截面与变截面过渡处的鼻尖高度位置。会车过程中,车体将承受两次排斥力和一次吸引力,这将对列车的稳定行驶产生一定的影响。列车所受侧向力随会车线间距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6.
分析早高峰单起点多讫点公交系统的均衡乘车行为。考虑乘客对公交内部拥挤敏感程度不同,分析乘客出行成本构成,乘客在拥挤成本、延误时间成本和乘车时间成本之间权衡,做出乘车班次选择,以此建立均衡乘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异质用户下单起点多讫点公交均衡具有如下性质:目的地相同的乘客分布在连续班次,且越靠近最优到达班次,累计乘客人数越多;连续两站都有出行者乘坐特定班次时,在之后站点登上该特定班次的总人数为常数;目的地相同的不同类型乘客最多在一个班次上混乘;对拥挤敏感的乘客会乘坐对应的远离期望到达时间的班次;对拥挤不敏感的乘客会乘坐对应的靠近期望到达时间的班次。研究结果有利于加深对公交乘车行为的理解,为公交调度管理提供辅助支持,进一步完善公交均衡模型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7.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中随机到达客流对列车运行造成的延误问题,将动态变化且服从泊松分布的客流到达率拟合为随机分布变量.结合随机规划理论,构建了以列车发车时间偏差及到站列车间隔偏差为最小化目标的期望模型.应用最优化方法中的K-T条件对所建模型进行求解,得出调整相关偏差的控制策略.通过实例仿真模拟列车运行在受到随机客流及外界干扰的影响下产生的延误,比较采取调整策略前后列车在各站的离站时间偏差及其优化水平,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列车运行调整策略能够有效减小列车延误约25%,使得在动态客流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更能"按图行车".  相似文献   

18.
高频公交化运营已成为部分高速铁路线路满足快速增长需求的行车组织模式.历史售票数据显示旅客对同一起讫站(OD)间平行车次的选择具有明显差异性,基于Logit模型构建考虑出发时段偏好的旅客平行车次选择方法.从车次选择率及购票特征两方面阐述旅客对平行车次选择的差异性,认为出发时段是影响旅客选择的关键要素.利用RP(Revealed Preference)与SP(Stated Preference)组合调查方法获取旅客实际出发时段偏好及潜在支付意愿.将旅客出发时段偏好融合至选择广义费用函数,构建平行车次条件下旅客的车次选择模型.京沪高铁实证分析显示: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间平均相对误差为6.62%,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精细化需求特征分析及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列车束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相关规律的研究 ,推导出用于计算密集发车条件下列车束缓冲时间和高峰时段不至于恶化列车运行质量条件下可以放行的列车数的理论公式 ,并根据该公式所反映的函数关系式给出了借助计算机解决这一问题的实际算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