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贝叶斯方法论是从现代概率论的贝叶斯主义扩展和提炼而来的。它的意见收敛定理表明,随着证据的增加,验前概率的主观性和私人性将被验后概率的客观性和公共性所代替。按照贝叶斯定理改变置信度被称为动态合理性。然而,动态合理性依赖于条件化规则,这样,归纳法的合理性问题变成条件化规则的合理性问题。为条件化规则加以辩护的动态大弃赌方案的失败使豪森转向休谟和拉姆齐的立场,即只承认归纳推理的演绎合理性。本文着重对豪森关于休谟问题的这一观点给以分析和评述,并指出,沿着另一位贝叶斯方法论的创始人德菲耐蒂的方向,以意见收敛定理为基础,可望对休谟问题的解决作出实质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当代英国哲学家吉利斯在归纳逻辑方面的工作对归纳合理性辩护问题有着重大启发意义,他对几种有效的概率解释的合理性的分析可看作是对基于这些解释的经典概率归纳逻辑的合理性给予了恰到好处的局部辩护,而他在人工智能的新进展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一个新的逻辑框架则有助于从一个新的视角看待归纳逻辑和归纳合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范·弗拉森促使关于最佳解释推理(IBE)的争论集中于IBE与贝叶斯推理的相容性,但是他用动态大弃赌定理作为论据来批判IBE是一种误导。通过对IBE作出狭义、中义和广义的区分,可以更为细致地考察和发展范·弗拉森的合理观点,得出结论:IBE不是独立的推理,无论是科学辩护方面还是"助发现"意义上的科学发现方面,IBE都是相容于贝叶斯推理的。  相似文献   

4.
演绎符号逻辑公理体系和数学概率论公理体系的建立鼓舞着许多哲学家构想出了多种多样的归纳逻辑体系。哲学家们关心发展归纳逻辑目的有二:一是为生活和科学研究提供不充分置信推理理论,二是让归纳逻辑为人类信念理性化提供根据。而且哲学家们对后者更感兴趣。若能达到这一目的,人类就能由归纳解决休谟问题,即由归纳证明人类知识具有稳固基  相似文献   

5.
主观主义概率论对于休谟问题的“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观主义概率论对于休谟问题的“解决”陈晓平1.休谟问题所谓“休谟问题”是十八世纪英国哲学家休谟对归纳法的合理性提出的质疑;休谟问题也叫做“归纳问题”或“归纳合理性问题”。在休谟看来,归纳法是从已观察的事实推知未观察事实的“经验推理”,因而不可能由完全...  相似文献   

6.
莱布尼茨先于休谟提出了归纳合理性议题,但人们往往忽视了他的归纳逻辑思想,将其视为一个纯粹的理性主义者。莱布尼兹对归纳的论述广泛地散布在他的诸多著作和手稿中,在归纳辩护上表现出折中主义倾向。他把归纳合理性限定在偶然的似真领域,而归纳合理性依赖一些形而上学的普遍假说原则,既强调经验归纳对于获取事实真理的必要性,同时又采取了理性主义的辩护路径。莱布尼茨在其归纳辩护中提出了假说-演绎法的雏形:"先验猜想方法",闪耀着现代科学的方法论光辉,在宏大的形而上学体系中给经验探究留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7.
归纳问题:一个实用的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虽经200多年的辛劳,哲学家们寻求辩护归纳合理性的努力,比起休谟最初的论证来说,实质上并没有前进哪怕一步;因此有“归纳是科学的光荣,哲学的耻辱”之感叹。这并不奇怪,因为休谟实际上已提出了关于在人的认识领域中不可能得到辩护归纳合理性之根据的决定性论证,而这一点一再被人们所忽略。本跨过单纯的认识领域,沿着,赖欣巴哈等人开辟的实用主义方向,独立提出并系统地论证了一个归纳合理性的辩护框架。  相似文献   

8.
多世界解释在量子概率问题中占有重要地位。面对对多世界宇宙图景和概率概念在不相容性、证据有效性、决定论等方面相矛盾的批判,多世界解释提出了一系列辩护。然而这些辩护并不牢靠,因为其策略回避了多世界解释最根本的问题,即概率不守恒,从而导致辩护不能彻底,只能转移、隐藏问题,并催生出多世界解释的其它困难。舍弃对多世界物理实在性的预设,回归原初的相对态解释,则能够解决这一根本问题,并更好的实现这一创造性构造的启发功能。  相似文献   

9.
作为实在论辩护的核心策略之一,无奇迹论证试图从科学的经验性成功推论其"近似真理性",并以"无奇迹"作为置信度指标.豪森分析了无奇迹论证的基本逻辑,批评了其在"近似真理"概念上的问题与逻辑困境,并通过揭示论证过程中的基础概率谬误否定了其逻辑有效性.随后,通过引入主观概率解释以及"休谟不等式",豪森提出了一个逻辑上有效的无...  相似文献   

10.
科学辩护是科学假说转化成科学原理的必经阶段,归纳法是科学辩护的基本模型。旧归纳之谜引出了科学辩护的合理性问题。溯因推理作为一种广义归纳法,同样遭到旧归纳之谜的质疑。除了科学发现功能,溯因推理还可以视为一种有效的科学辩护模型。人工智能中的溯因推理的辩护特征,充分表明归纳推理在方法论上的固有缺陷,尤其是科学确证中的证成问题。对科学辩护进行方法论上的保证,为科学辩护而辩护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十八世纪英国经验论哲学家休谟怀疑由特称陈述过渡到全称陈述或由已观察到的事件过渡到尚未观察事件的推理的合理性,认为归纳推理的概括结论或关于未来的预测是不能够证明的,概括或预测陈述的真是没有保证的。换句话说,归纳方法的成功是没有保证的。休谟提出的这个归纳推理的辩护(justification)问题,就是哲学史上著名的休谟问题。这个问题有各种各样的表述,因而也有各种各样的解答。我们把“归纳”一词按照古典用法解释作“由经验进行概括”,即指称下述的推理规则:  相似文献   

12.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1):100-106
知识与运气的关系自柏拉图时代就被提起。但在当代西方知识论中,研究的重心却一直在知识的这一方,对运气的研究就没有那么深入和丰富。文章通过总结归纳学者们对运气的解释模型或观点,即重要性论题、缺乏控制力观点、概率性观点、模态解释和形而上学的解释,进行批判性考察。并借鉴其中的优点,发展出一个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拉普拉斯的《分析概率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普拉斯是概率论学科的奠基者之一,其《分析概率论》是一部重要的概率论著作。该宏著集古典概率之大成,运用分析工具处理相关问题,实现了概率论研究中由组合技巧向分析方法的过渡,为近代概率论的萌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4.
做出一个推定意味着将被推定的东西暂时接受为真,直到它被证明为假。因此,推定允许我们在缺乏充分认知保障的情况下进行试探性的认知实践。然而,推定的认识论基础并不牢靠,在包含推定的推理中,我们得到的既非传统意义的知识,也非确然的事实,究竟是什么为推定的合理使用提供了依据?我们又如何做出一个合理有效的推定?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个成功的解释既要符合推定的三个基本特征,同时又要能够阐明其认识论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流行几种解释理论并不成功。雷谢尔关于推定的论述揭示出一种实用主义解释的可能,本文将表明实用主义解释更具合理性,它包含以下三个方面:通过似真性概念建立推定的基本原则,通过融贯论建立似真性的认识论辩护,通过实用主义的效验原则建立其使用的合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详细的考证,发现《决疑数学》的唯一原本是《大英百科全书》第八版(1859年)中伽罗威所著的《概率论》一文.借助《决疑数学》的原本,以拉普拉斯概率理论发展历史的大背景作为基本参照系,考察《决疑数学》各章的内容安排、风格体系以及观点等方面,说明《决疑数学》是一部具有拉普拉斯概率论风格的著作.最后,通过对《决疑数学》译文的考察,发现其用汉字代替西方数字和符号的翻译风格增加了概率论内容和方法表述的难度,也限制了《决疑数学》在中国概率论传播和普及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动物权利的道德实践必须回答“捕食问题”,即,是否应该干涉自然界中的捕食甚至灭绝食肉动物。本文剖析了汤姆·里根关于此实践困境的立场(即,不干涉自然)的三种辩护,即:(1)非人动物作为道德受体免于责罚;(2)保护人类免于被食肉动物攻击是一种特殊情形;(3)不干涉动物界的弱肉强食是对动物自身能力的敬重。但是,分析表明,这三种辩护都与动物权利自身的伦理学体系的核心相矛盾。进而,本文展示了权利论面对该实践困境的可能的有效辩护:一方面,灭绝食肉动物的实践是以一种“剥夺”的伤害替换“侵害”的伤害,因而不具有应然性;另一方面,“生命价值”的阐明也为保护人类免受食肉动物攻击提供了合理的辩护。  相似文献   

17.
实用入侵论者主张知识概念在本质上包含实用因数,因而跟传统纯净主义的知识概念正相对立。支持实用入侵的证据主要有三个:一是由思想实验逼出的认知直觉;二是援引知识对行为进行批判或捍卫的语言习惯;三是将知识当作可靠理由的事实。由此而发展出支持实用入侵的逻辑论证,该论证的核心是"知识-辩护"联系论题。对此论证有三个著名反驳,即高风险反驳、大弃赌反驳和本末倒置反驳。虽然支持者和反驳者的讨论还在继续,但笔者认为实用入侵论者误解了证据的范围,因而从正确的直觉得出了错误的推理,纯净主义者的看法可能更符合事实。  相似文献   

18.
为归纳辩护     
两个半世纪以来,“归纳问题”始终困扰着逻辑学界,乃至整个哲学界,多少人“前赴后继”去攻克它,它却“磨炼”得更坚固、顽强。这种局面实在耐人寻味,为什么找不出圆满的解决办法呢?我认为,唯一的解释是“归纳问题”的提出本身是不合理的,它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问题,因为但凡真正的问题在理论上说都应该是有解的。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用反证法论证休谟对归纳的怀疑在理论上是不能成立的,在实践中也是站不住脚的,从而为归纳进行辩护。  相似文献   

19.
郭垒 《自然辩证法通讯》1997,19(4):66-68,59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理论,提供了一个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思路:解释的起点和前提在于无机界,生命现象则应纯粹做为解释的对象。化学对生命科学的介入以及分子生物学的成功,似乎被看作这种思路强有力的支柱。那么,实际上,现代生命科学例如分子生物学,体系的起点和前提是不是完全立足无机界中,抑或某一或某些起点和前提仍然立足于生命界本身之中呢?一、从桑克托密斯谈起将生命现象做为解释对象,存在两种有质的区别的解释起点和前提,一种是来自对无机界事实的认定和归纳,另一种是来自对生命现象的认定和归纳。对于后者,“活力”这一概…  相似文献   

20.
诉诸自然齐一性反驳休谟关于归纳问题的怀疑论立场,需要自然类理论研究的支持。蒯因提出一种关于自然类的"消去主义",他潜在地接受一个无需诉诸自然齐一性回应归纳问题的立场。然而,蒯因的立场依赖投射性概念,不可能避开自然齐一性;类本质主义可以反驳"消去主义",为自然齐一性提供一定的辩护。康布里特基于"自我平衡性质说"回应归纳问题,他接受一种弱的自然齐一性,但是他的方案难以摆脱关于归纳的解释循环。类本质主义和"自我平衡性质簇说"都采用描述自然对象性质的方法解释自然类,而从关于性质的形而上学研究来看,它们都存在解释划分或使用自然类的实际的问题。关注关于自然类的新解释,有可能为研究归纳问题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